明代 :庄昶
五柳清风一布袍,百年风味也吾曹。古人岂必今人是,且放先生酒处高。
城市山林
青山何赖点红尘,此语无稽更觉新。夫子不须频说梦,老生元本是痴人。
何谁不信鱼非我,道眼分明俗是真。我亦有家城郭里,闭门长坐定山春。
吴宗道医已入神品张旭草书宜僚弄丸非诳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在宗 ...
医国堂堂到几豪,向人说梦本徒劳。名家大手公真妙,此日天峰眼更高。
草圣百年元醉旭,弄丸千古只宜僚。老怀天下都无恙,愿与人人拜圣尧。
思亲楼
乾坤了尽了何如,怪伟公然一大书。明日肯君参欲破,老拳搥碎此楼居。
友兰为林处士作
天伴真香空谷里,老人刚好结深期。回看桃李诸儿女,莫怪平生梦不知。
和提学王先生吊梅花宛陵
秋风无庙荐芳馨,只有空山一破亭。造物屡憎惟疫鬼,精魂可化亦诗星。
曲中颍水千年绿,门下眉山一点青。大雅无言堪老我,白头何处仰孤軿。
南川书来知领平湖教官 其四
何许书来遗好音,春风刚坐草堂琴。青天白日凭谁眼,流水行云得我心。
弄枕箕山真有许,钓鳌东海久无任。先生自与行藏熟,不悔深山入未深。
早禾为官马食践殆尽
山田几月全无雨,抱瓮安能坐老夫。粥食已安今岁减,马群谁遣一禾无。
眼昏口燥真欺得,天远山深可用呼。且直区区馀事里,坐携书卷看河图。
寄吴抚州 其一
深山忝窃旧相知,既别还胜未别时。老梦秋来如不到,静中閒看浴云池。
挽查姓民 其三
人生既已死,生理那可得。千古一孤坟,空山落寒月。
送吴明府献臣
门前何处客,问是广东船。行止虽殊路,江山共一天。
閒随花意思,老结酒因缘。未了茅根念,天峰望子旋。
除夜和黄子明员外 其二
人世经纶元自在,山中日子没寻思。乾坤病手惟堪酒,山野桃符不写诗。
万事新挑明日菜,一行刚了历头时。严光脚板无人梦,知可清风是钓丝。
和白沙先生封何孝子诗卷之作
一丸点化有神功,盘木曾渠透几冬。何梦许真言下醒,先生刚为此贤封。
百千病痛三年艾,九万扶摇一日风。感叹不胜还捧读,焚香几日拜天峰。
和光岳
人间万事本难羁,酒盏花枝未许辞。山水自该吾辈管,庙堂焉用野人为。
身于静处真能乐,意到悠然勿有诗。今夜老怀当不浅,青天明月莫来迟。
南海梁宗烈枉顾定山有诗和之 其二
穹苍万事岂难知,閒与溪难一笑之。圣世我惭非稷契,华山天卖与希夷。
尊尧有颂真容拜,注易无言每过颐。活水绕家都是酒,客来閒共两三卮。
宜乐堂为文鉴主事作
一家留眼是经纶,三代乾坤只此春。惭愧柁楼开卷子,西风閒送过淮人。
与太虚觉天二禅僧
觉公仪度人谁识,升也玄微我似知。石上相逢松寺晚,天涯留别草亭诗。
青山作伴谁当主,白首同心想未迟。我有冠巾俱在此,鲁齐何恨不同时。
用前韵寄欧阳汝魁
灯灯夜续一清光,寒卷深扉暑卷廊。除却青毡皆长物,待来紫荷看新囊。
青山白日文犹在,敝帚千金价亦忘。此意君知高引领,童童紫盖影篱桑。
禅者王福省号觉庵余不知禅何以应福省聊据已见塞白然乎否哉太虚老 ...
一坐蒲团几百功,浑沦打破作圆通。腐儒只欲泥君窍,万古仍收混沌中。
可亭
谁将无可仲尼心,来向人间可处寻。我亦欲凭无可可,古今天地共吾襟。
弘治三年秋七月喜雨有作 其一
一拜甘霖一滴春,山中念念几斯民。往年记得填沟泪,犹有僧堂粥外人。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 564篇诗文
败荷鹡鸰为文二作
过六峰问买田黄山 其一
承马侍御过访 其二
游平湖南寺
子陵钓鱼图
挽吴吕山 其一
吊易羽士姜守一 其一
同年蒋侍御枉顾和韵
一山为张子如作
梨云 其二
和罗黄门先生梅江
花园四时词 其二
送施工部出守岳州
题周敬叔菊花孤鹤出韵 其三
寄祭酒林先生 其二
题周敬叔菊花孤鹤出韵 其一
茅林八景 其三 林溪渔钓
东坡雪诗善用险韵王介甫赵昌谷诸老和之皆以为不可及余因其言遂戏 ...
题沈石田画鹅为文元作 其一
寄雷震东读书塾湖并寄震场诸昆弟 其一
题僧惠堂卷 其三
缉熙子为潘二教作
新岁寄雷德舆 其二
梅溪草亭为新昌胡处士赋东川舅也
题项羽庙
滕地官枉顾定山
寿孔母
寄娄一斋 其一
送别秦用中
雪中和允崇 其三
和张子如寻梅诗
送施公节
瑞鹊为周六合作
作春风亭以处光岳
寄祭酒林先生 其一
耒阳吊工部祠墓 其二
息阴惠鱼乾
岳阳天
送杨地官之边
过徐
宜章再寄高挥使
南川至
都隐为包春官作
寄曾复初先生
和蒋侍御中秋赏月诗
送郁先生以国子助教升长史
读文山别集 其一
耒阳吊工部祠墓 其一
谢医姚昌裔求
送司寇张先生 其一
万柳庄
南安张太守评白沙诗集有请予折衷之言
方山道中
上西华山先陇 其七
与谢汝申饮北山周纪山堂石洞老师在焉
送程郎中弟致仕 其二
题萧尹翎毛 其四
送人出守姚安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