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庄昶
应葬不葬等是休,有是无是情肯留。寿迟殇子千年在,诗与江河万古流。
天借人心都日月,山藏庙貌自春秋。拾遗苦被苍是累,嬴得乾坤不尽愁。
答允崇 其一
江山随处便堪留,何物公眉肯上愁。天地此杯那可失,古今同气自相求。
晚峰残雪诗都画,暖日晴江客有舟。开卷英风高格在,二公元不数苏州。
斗山杂诗
渔蓑烂舞钓船中,谁遣先生此梦同。偶到南湖看月色,元来天地亦高风。
和石翁赠郑通政云山吟
云苍苍,水悠悠,青山万古人白头。华山老母一渴睡,天地枕席今未收。
尘缨自濯已堪喜,敝屣既脱何足留。河图凤鸟至不至,仲尼已没无人愁。
嗟乎仲尼已没无人愁,乾坤谁解生民忧。羲文尧禹正今日,千年治道还西周。
讷斋为林大参题
回轲此道本无殊,一辩千年更一愚。果欲照依真样子,也须斟酌此吾庐。
挨排今古非轻事,语默乾坤有圣枢。老我只将时字看,欲题山阁问何如。
中秋无月和廷信
乾坤今夜月,本色共青天。纵有三更雨,能遮万古圆。
妖蟆徒自绝,顾兔岂谁怜。老我浮云眼,寻常北斗边。
寄雷震东读书塾湖并寄震场诸昆弟 其一
一瓢蔬食非难受,万里毛锥亦易投。青眼今宜惟古是,黑头命未与仇谋。
小将一杖扶岐路,何许孤槎访斗牛。奈可逝波频洗眼,等閒不漫过桥头。
耒阳吊工部祠墓 其一
不遇龙蛇有屈伸,悲秋可屈更伤春。唐虞回首封比屋,孔孟乐天非旅人。
清世独来真自笑,黑头何处不堪贫。靴洲五百年来水,谁照逍遥七尺身。
别徐光岳宿静海寺
展转松床睡未安,可人何处此灯残。江湖到底身堪老,风雨今宵夜只寒。
天地行藏知我少,师生恩义似君难。欲知孤馆勤拳否,会把僧房此夜看。
赠廖司训
孔尼极处无今古,道眼人间更与能。但尽此途论木铎,不知影子亦庐陵。
置邮早暮浑千传,吾道乾坤却几灯。放断小桥飞步意,不胜明日为君登。
栽树 其二
送得春光活水洼,大梨红水更梅花。和风甘雨来何处,万紫千红在我家。
好处天开花洞府,老来人作酒生涯。眼前浩荡真如此,那得尧夫不自誇。
黄仙洞
溪有清流木有颠,朝来我饮夜来眠。许由千古将巢父,信史无惭一路编。
雨宿罗汉寺和荩乡员外 其一
万壑无杯滥一庄,白云随可借飞觞。行藏梦有平生路,回禹家无各自墙。
局促辕驹终日短,扶摇鹏背此天长。好知黄石山中伴,毕又乾坤一子房。
和答许巡按枉顾定山韵 其三
千古真逢一豸冠,青山何怪万人看。可知襟抱明良地,元有乾坤一个宽。
访人不遇 其一
问水寻山偶自行,瘦筇聊复尽吾情。山禽不识贤东意,尽向花前管送迎。
茅林八景 其五 龙潭秋月
神物本天用,寒山深见底。不得抱珠眠,明年春雨里。
送程郎中弟致仕 其一
来谁具眼识行藏,归去青山策颇良。多少京师誇不尽,圣君贤相在虞唐。
寄喻祁阳子乾 其二
谩说鸦山与建溪,九疑仙谷露丛低。轻黄脆绿香凝玉,坐醉中秋月影西。
送景武主事奉使湖南
虚名肝胆更无疑,下马金台便与诗。绝学高山那此念,应魁敷五是吾师。
眼中人物公何去,病里行藏我自知。万里轻舟真莫问,空江残雪寄书迟。
寄严先生罢任
纱帽閒眠背夕阳,几年歌里听沧浪。夜来风雨宣城梦,千里蘼芜满地香。
读文山别集 其一
感慨文山别集章,白头老泪几淋浪。若言君父无情者,除是当年赵子昂。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 564篇诗文
活水亭杂诗 其三
月宫仙子和韵
静观亭和南川 其一
送新友弓大方会试用大司寇张老先生韵
弘治三年秋七月喜雨有作 其一
与李敬熙 其三
桃源寄家书
江游
海棠双喜
李黄门琼林燕归图 其二
题萧尹翎毛 其四
渊明 其二
种唐毬子树于天峰阁前周景和加檃栝马诗以赠之
息阴惠鱼乾
寄雷震东读书塾湖并寄震场诸昆弟 其二
题松筠诗卷
沧江吏隐
送太学生冠带还蜀 其一
泰山和通伯侍御 其二
资正书院和赵太守韵
怀玉送至龙江舟中而别用韵
泰山和通伯侍御 其一
和盛文元答储吏部
一松
衡州邓贰守示寄石翁诗次韵奉答 其二
魏尔瞻以濮阳璚之言请予写碑
题蒙泉葡萄卷
一山为张子如作
万柳庄
承刘祠部先生枉顾定山作此诗谢之
雪中和允崇 其三
送东川雪潭至摩尼峰
题翎毛和韵
与李敬熙 其四
寄黄州刘太守同年
上西华山先陇 其七
司训廖先生家观菊 其八
登山 其二
为南海何孝子作
答允崇 其二
和周宪长时可留别 其三
用前韵寄欧阳汝魁
谢氏八景 其一 芙蓉卓笔
送人出守姚安 其一
题陈瑞山水画
花园四时词 其四
承黄地官枉顾公予里人先世徙居南海
思亲楼
寄沈仲律先生 其一
谒孔庙
泉上和司马
承惧庵先生题定山溪云亭和韵
送王提学之大理寺丞 其二
寄雷敏
寄娄一斋 其二
游平湖南寺
送林秋官谪滇南和韵
谢氏八景 其五 象岭朝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