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雷敏

寄雷敏

明代 庄昶

旧雨亦留今雨留,而翁中表分相投。山居老我为兄愧,儿辈还君与道谋。

经笥破胸书万卷,笔锋落手欠全牛。青灯长夜相逢教,分付而今爱黑头。

诗人庄昶的古诗

喜诸生夜读 其三

明代 庄昶

实逐花来实不虚,今来芳躅古来书。频将心手翻缃帙,也替芝香辟蠹鱼。

战胜此身无嵂兀,攻坚人力不遗馀。请看三五天边月,后夜清圆尚昨如。

寿祁侍御母

明代 庄昶

何处亲贤是子贤,老樵人拜广西船。江山不了刘因句,贤孝初开邵子天。

有念寄衣慈母切,无缘献酒侍臣专。可知忠孝无差别,一日埋纶一寿筵。

寿马氏母为其婿金户侯作

明代 庄昶

青山劳马问风骚,且与溪风放酒瓢。旧业此谁夸蔡琰,贵人吾敢论韦皋。

天乎贤孝真佳婿,诗也幽閒亦寿桃。此意松厓吾敢拜,古今开眼不须高。

司训廖先生家观菊 其八

明代 庄昶

天意秋香未肯涯,绕篱黄白尽容誇。物中若道无凡圣,岂有人间不落花。

寄汝贤乃兄

明代 庄昶

联辔炎风笑语长,惬谋旧语岳西廊。蓬壶不让容潜息,行止何方此括囊。

人自别来频入梦,路从径处不能忘。托寻云侣无烟火,木叶为名不种桑。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 来教和王尚文司谏见怀之作奉和一章兼呈司谏 ...

明代 庄昶

江山契合胶漆凝,君子小人炭与冰。两公投分忽京国,一洗世间桃李色。

同心契合真断金,老眼乾坤谁并得。一公海月照木难,一公天马辞尘鞍。

青天英爽总高兴,白日坐收千古暝。与人同善真我思,古今四海皆相知。

答周天庆用韵

明代 庄昶

梦中换骨紫阳巅,又是人间五百年。江北人无今孔子,句容君是大茅仙。

武夷白首扶筇坐,太华青天枕石眠。傍柳随花通几日,可忘携手过前川。

和光岳再游霁月溪

明代 庄昶

风光诸子屡相携,又泛吾家霁月溪。已醉酒还能大酌,漫游诗不厌重题。

我惟活水聊江北,客有佳人是会稽。万古乾坤无彼此,眼中观物莫相迷。

早禾为官马食践殆尽

明代 庄昶

山田几月全无雨,抱瓮安能坐老夫。粥食已安今岁减,马群谁遣一禾无。

眼昏口燥真欺得,天远山深可用呼。且直区区馀事里,坐携书卷看河图。

和东川定山庄

明代 庄昶

白云多谢此山灵,识得先山杖履情。巨梃每劳相见扣,洪钟非是敢无鸣。

客留知己贫何厌,屋傍秋山破也清。自枉群仙长过我,我家何敢冒蓬瀛。

南川书来知领平湖教官 其四

明代 庄昶

何许书来遗好音,春风刚坐草堂琴。青天白日凭谁眼,流水行云得我心。

弄枕箕山真有许,钓鳌东海久无任。先生自与行藏熟,不悔深山入未深。

次韵沈都宪 其一

明代 庄昶

王公作意下郊人,廊庙江郊梦亦真。投老千峰聊自约,初交一臂此何神。

青山两坐曾他雨,白雪连歌别是春。高逝凤凰九千仞,清都只恐绝无邻。

衡州邓贰守示寄石翁诗次韵奉答 其一

明代 庄昶

隐几青山疑有约,展才皓有笑无功。白牛车子终居洛,金口人家莫荐雄。

衡岳主人开洞府,湘江烟月狎凫翁。宪台东老书频到,鸿鹄遥连万里风。

天峰阁堆石山成

明代 庄昶

周翁堆石巧于画,我遣会于聊拙焉。自笑偶来扶病处,岂知重见结绳前。

溪泉漫引间流转,野树移栽老屈拳。莫道野夫惟爱此,深山面目本枯偏。

送程郎中弟致仕 其二

明代 庄昶

小程天地是谁传,明道先生想更贤。百尺竿头仍一步,莫将风月负伊川。

与相士和韵

明代 庄昶

茶瓜活水共悠然,不问穷通不问年。富贵倘来称宰辅,清閒极处问神仙。

我惟一卷山中坐,公有千般相外传。老眼明朝张主定,也将夔许到青天。

华亭张博父子持司马书来且有求教之说于其别也诗以送之 其一

明代 庄昶

乾坤一劄到何深,两夜梅花许卧林。老我白头肝肺在,此心之外更无心。

谢陈汉崇少参历日

明代 庄昶

甲子书来问钓舟,江边草木领春秋。野人不作经纶梦,笑撚花枝坐白头。

寿陈天益乃翁

明代 庄昶

输赢不作人间梦,老气平间亦颇豪。醉里江山凭酒盏,眼前金紫付儿曹。

閒随白日渔舟过,老放青天拄杖高。我亦何时同草屋,飞来峰顶看江涛。

白云为吾掌教作

明代 庄昶

白云红树拥江皋,展转衢山望已劳。归计可无怜此老,虚名终是累吾曹。

亲知孔孟真难遇,始信巢由不是高。明月满天真自好,老夫今亦买鱼舠。

庄昶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 5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