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庄昶
树绿阴低压竹篱,山青面好阚茅茨。隔花老眼看人误,煮石山童报饭迟。
苗意怀新时雨效,人情依旧浊醪知。蓬蒿剪尽兄兼弟,宾祭年年合有支。
寄寿州廖同府
家鸡到处不须争,醉点风花亦有情。我见白头张汝弼,今年又在寿春城。
题蒙泉葡萄卷
古今万妙真无穷,飞走动植皆化工。葡萄杨柳几千卉,尧夫老眼观物中。
蒙泉学士燕山杰,平生邵学王天悦。白头一睹甘州英,老痒欲搔搔未得。
濡毫大叫扫不停,墨花一放三千城。须臾万纸各飞动,累累总是皇极精。
相马无将九方处,不向骊黄论形似。要知花柳过前川,閒弄程家真意思。
送博罗何孝子 其三
万事都难问,相逢坐夜阑。寒灯青的的,莫照酒杯乾。
上西华山先陇 其六
孙翁衣钵只中庸,马仆牛医奠酒同。我辈不知谁是伋,松梢擘纸挂西风。
钓鱼图 其一
谁拈秃笔写渔船,我作渔翁又十年。画里欲寻谁是我,白头高帽顶青天。
送王提学之大理寺丞 其二
荐剡群公一尺中,也劳牍尾著渔翁。淹留岁月真非错,老病山林自合穷。
自古冠谁无贡禹,近来香只为南丰。别离欲写无穷意,都在青天几断鸿。
和提学王先生吊梅花宛陵
秋风无庙荐芳馨,只有空山一破亭。造物屡憎惟疫鬼,精魂可化亦诗星。
曲中颍水千年绿,门下眉山一点青。大雅无言堪老我,白头何处仰孤軿。
细雨 其三
默默閒思坐,萧然閒此轩。田家荆树好,好亦不须言。
登山 其二
与报山灵太守来,山花山鸟亦迟回。麻衣倘寄山中榻,肯对寒炉一画灰。
骢马朝天为戴元吉侍御作 其二
落叶秋霜送马寒,题诗迂蹇竟谁干。圣朝海内长无虑,野老山中睡亦安。
御史祇今为寄重,谏垣从古尽言难。明朝或有垂衣论,愿与山中拭目看。
岳阳天
九江有水来天地,三楚兹天冠古今。日月宏开双照耀,行藏偶此一登临。
霓裳无复君山奏,兰茝空悲屈子心。了了世情归涬溟,巴陵小放酒杯深。
题雪潭
川上何来偶坐时,天机之妙乃如斯。乾坤此脉那能断,今古何人更许知。
五六辈中吾与点,三千年后我还谁。平湖邀我南川老,许到鳌峰和此诗。
送冒地官出守武昌
未把乾坤了鬓苍,十年京国漫为郎。帝将赤子求贤牧,天
和罗黄门先生梅江
东风春管尽江城,除有梅江更没清。何物阴阳漫邵子,俨然清苦画延平。
绝真妙处无诗夜,最好看时是雪晴。老我相期无限意,一溪寒月半窗明。
定山和老痴韵
斯文无地与狂澜,到处浮屠到处山。世有异端终自惑,道无孟子托谁闲。
风光冉冉聊随伴,今古寥寥只腼颜。安得从人南海上,太虚归后便东还。
赠丁侍御印马还京和吕少卿
一马能教问豸冠,两淮要豸见祥鸾。休言衮职真能补,只此吾民亦自安。
天上豸星还此老,人间廷诤是何官。归台若画龙驹进,一卷饥民一卷寒。
邑二教陈先生以诗赠行用韵奉答
此志平生遂则宜,回看颓魄与倾羲。几诗秋砌佳花领,一雨春盘早韭知。
江水无鱼曾入釜,昆丘有凤未归岐。青松夹路龙潭雪,独抚交柯屈铁时。
游香泉陪兼素
南川老子乌江别,留鹤先江龙洞回。此地天留吾友到,中秋月与老夫陪。
神游一路逍遥国,诗在千峰紫翠堆。如此风光如此辈,百年何苦不三杯。
题小画 其二
数声老瓦盆,一曲古村篴。熙熙歌舞中,不知皆帝力。
弘治三年秋七月喜雨有作 其一
一拜甘霖一滴春,山中念念几斯民。往年记得填沟泪,犹有僧堂粥外人。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 564篇诗文
题僧惠堂卷 其二
泉上和司马
雪中和怀玉 其三
题沈石田画鹅为文元作 其二
南川书来知领平湖教官 其三
代弟孔高荅大中时游香泉
浣灵卷为当涂李都宪作 其一
中村书屋为贵溪叶以贞赋
病眼 其二
新岁寄雷德舆 其二
送吴明府献臣
寄马侍御思进
宿白家川
刘媪送酒 其二
送东川雪潭至摩尼峰
送任地官参议福建
访人不遇 其一
寄会卿弟
次韵沈都宪 其一
送小儿会乡试 其二
冬至和石翁 其一
和蒋侍御中秋赏月诗
松风梅月为孤鹤翁作
挽香岩和尚为僧寂庵作 其二
渊明 其二
送张地官且寿乃翁
石翁见寄次韵 其二
仪真与公别后至西浦桥有怀
与柳嘉兴 其一
叠前韵 其一
斗山杂诗
寄元敬性夫
送博罗何孝子 其四
僧一庵
挽吴吕山 其二
和答许巡按枉顾定山韵 其二
用前韵寄东峤兄 其一
送夏黄门参议湖南
冬至和石翁 其三
南山为滁阳傅翁作
读白沙先生诗集 其一
黄公山钓台浸水荅陈二教先生 其一
明日仪真与公既别以不尽之意更作一诗相赠以解嘲也
雨中承通政张先生过访赐诗用韵奉荅
兰石
江游
过徐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 来教和王尚文司谏见怀之作奉和一章兼呈司谏 ...
沈公见寄次韵奉答 其三
广信娄怿领应天乡荐
一松
寄任生之参议用送行韵 其一
东昌舟中 其一
木昌道中 其一
寄汝贤乃兄
题静学卷 其四
刘振之挽卷徐子仁题曰惜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