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庄昶
万古乾坤万古心,一泓泻此托孤吟。天机在我真鱼鸟,逝者如斯自古今。
羲卦画来元有易,朱弦弹绝已无琴。镜光且莫轻相照,老子惊看白发深。
次韵沈都宪 其一
王公作意下郊人,廊庙江郊梦亦真。投老千峰聊自约,初交一臂此何神。
青山两坐曾他雨,白雪连歌别是春。高逝凤凰九千仞,清都只恐绝无邻。
奉沈都宪和韵 其二
两脚东南万万峰,悠然云水一行踪。地炉拨火常煨栗,岩谷锄云只种松。
睡过茅檐馀丈日,冲来风雪只蓑翁。閒拈周易从头读,能跃能潜道是龙。
与国贤和西涯
人间文字眼,千古得吾师。山馆深留夜,京师在见时。
虚名吾道在,垂老瓣香迟。静坐忘言妙,终身是此期。
上西华山先陇 其二
汉老乾坤日月光,一亭千古几纲常。也谁知此鸥波地,更与颓风大主张。
栽树 其三
桄榔杖不妒春晴,扶我南园自在行。二月半多春富贵,万花中一老先生。
百年何幸长康健,自古难逢是太平。安得可人吴御史,一壶春酒共啼莺。
寿孔母
忆昔留诗与寿乡,一年一度醉琼浆。偶从白首还朝日,又向高堂尽此觞。
几万古今都传舍,无穷天地一沧桑。平生更有乡邻在,略比诸公舞意长。
石翁见寄次韵 其二
山盟投老会相寻,无复人间不了心。铁笛试吹峰顶月,山灵依旧是知音。
和答许巡按枉顾定山韵 其五
何处朝冠与病冠,青山一笼荷同看。也知不与行藏别,画得丘轲样子宽。
冬至和石翁 其四
天风九万未云抟,欲向人间问一官。病里山林閒处老,眼前今古梦中看。
道才消长论何节,棋又输赢看几盘。花鸟无穷春渐到,已拚扶醉上吟鞍。
刘媪送酒 其二
谁将白鹤与青蚨,十五桥边卖酒垆。赖是东邻刘老媪,一筒满眼不须沽。
和广西吴宪副 其一
我本楚狂人,荆州此识君。云山还昨梦,世路与人分。
短褐曾嫌丑,虚名自愧闻。兼金数字至,高义激浮云。
岳阳天
九江有水来天地,三楚兹天冠古今。日月宏开双照耀,行藏偶此一登临。
霓裳无复君山奏,兰茝空悲屈子心。了了世情归涬溟,巴陵小放酒杯深。
寄新昌王乐用侍御 其一
白头放酒太平春,君舞蓑衣我钓纶。可是山人能共闼,山人元是老山人。
华亭金藻休宁汪循上海张澡诸友枉顾定山且索一言于其别诗以道意 ...
斯道乾坤自古今,濂溪主静独吾心。孔颜乐处真何事,愿与诸贤更一寻。
登元故城和程处士
人间万事只阴阳,草树空城果自荒。夷夏君臣天地老,春秋正统古今长。
乾坤乍启文明运,边塞才清烽火埸。处处弦歌当圣世,九重宫阙正垂裳。
奉沈都宪和韵 其一
岂无魏野忘情得,只有莱公著眼真。卑贱不知谁是我,谦光自信福膺神。
焚香诗读两三卷,洗手历开十一春。不尽长歌还短舞,典衣沽酒共比邻。
冬至和石翁 其一
江蓑寒动钓鱼台,陡觉阳随至日回。几点梅花新句子,一年节酒老山杯。
回书蓟北鸿何去,同病江南客又来。短发无多还乱白,不胜怀抱向谁开。
送董孟吉 其二
今昔总无悲与喜,浮云万事谅能谙。肯将万里乌蒙意,来醉青山活水南。
谢氏八景 其八 丹桂秋香
秋香五株桂,谢氏还几株。要识乾坤中,鲁国今一儒。
留秦用中
世故驱人百未休,江山何地可堪留。乾坤此日还重九,风雨今年又一秋。
碧树可惊游子梦,黄花偏爱老人头。且须急把东篱酒,回首江天独倚楼。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 ► 564篇诗文
挽容彦昭
用前韵寄东峤兄 其二
唐庄别业
谢氏八景 其七 苍松竞秀
香山九老图
沈公见寄次韵奉答 其五
送杨明府
雪中和允崇 其一
玉溪为谢汝申作
奉荅司马提学 其三
一松
华亭张博父子持司马书来且有求教之说于其别也诗以送之 其一
宿洪山寺
寿夏日官用韵
与王汝昌魏仲瞻雨夜小酌
题画朱永隆吴大宜求
息阴惠鱼乾
黄公山钓台浸此荅陈二教先生 其一
钟钦礼画牛
与东川雪潭诸友游定山真珠泉
折桂图
茅林八景 其三 林溪渔钓
上西涯先冢和程学土
静观亭为南川先生题 其二
奉荅司马提学 其五
上西华山先陇 其七
送博罗何孝子 其四
雪中和赵地官 其一
方景瞻还南城借松厓韵
访人不遇 其三
宿白家川
爱石洞老师南山花也北山花之句有千万古潇洒之趣亦效少参数语 其 ...
无锡游秦方伯池亭和韵
和司马提学倡和诗韵 来教和王尚文司谏见怀之作奉和一章兼呈司谏 ...
南川书来知领平湖教官 其二
寄吴抚州 其三
客中九底
欧阳侍御乃尊挽
南海梁宗烈枉顾定山有诗和之 其二
白云为吾掌教作
天峰阁堆石山成
活水亭杂诗 其三
雪中和怀玉 其三
送衡州庞检校之官袁州都事
钓鱼图 其三
和周宪长时可留别 其三
送景武主事奉使湖南
荣寿
寄蜀中徐山甫
梨云 其一
和光岳
兼美堂为刘祠部作
资正书院和赵太守韵
读白沙先生诗集 其三
敷山书院
司训廖先生家观菊 其二
跋山谷墨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