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妓席

妓席

唐代 李商隐

乐府闻桃叶,人前道得无。劝君书小字,慎莫唤官奴。

诗人李商隐的古诗

宋玉

唐代 李商隐

何事荆台百万家,惟教宋玉擅才华。楚辞已不饶唐勒,
风赋何曾让景差。落日渚宫供观阁,开年云梦送烟花。
可怜庾信寻荒径,犹得三朝托后车。

河内诗二首 其一 楼上

唐代 李商隐

鼍鼓沈沈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常娥衣薄不禁寒,蟾蛮夜艳秋河月。

碧城冷落空蒙烟,帘轻幕重金钩栏。灵香不下两皇子,孤星直上相风竿。

八桂林边九芝草,短襟小鬓相逢道。入门暗数一千春,愿去闰年留月小。

栀子交加香蓼繁,停辛伫苦留待君。

崔处士

唐代 李商隐

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
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唐代 李商隐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夜出西溪

唐代 李商隐

东府忧春尽,西溪许日曛。月澄新涨水,星见欲销云。
柳好休伤别,松高莫出群。军书虽倚马,犹未当能文。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

唐代 李商隐

十岁裁诗走马成,
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
雏凤清于老凤声。

东阿王

唐代 李商隐

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
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寄裴衡

唐代 李商隐

别地萧条极,如何更独来。秋应为黄叶,雨不厌青苔。
沈约只能瘦,潘仁岂是才。杂情堪底寄,惟有冷于灰。

人欲

唐代 李商隐

人欲天从竟不疑,莫言圆盖便无私。
秦中已久乌头白,却是君王未备知。

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杜悰)

唐代 李商隐

帝作黄金阙,仙开白玉京。有人扶太极,惟岳降元精。
耿贾官勋大,荀陈地望清。旂常悬祖德,甲令著嘉声。
经出宣尼壁,书留晏子楹。武乡传阵法,践土主文盟。
自昔流王泽,由来仗国桢。九河分合沓,一柱忽峥嵘。
得主劳三顾,惊人肯再鸣。碧虚天共转,黄道日同行。
后饮曹参酒,先和傅说羹。即时贤路辟,此夜泰阶平。
愿保无疆福,将图不朽名。率身期济世,叩额虑兴兵。
感念殽尸露,咨嗟赵卒坑。傥令安隐忍,何以赞贞明。
恶草虽当路,寒松实挺生。人言真可畏,公意本无争。
故事留台阁,前驱且旆旌。芙蓉王俭府,杨柳亚夫营。
清啸频疏俗,高谈屡析酲。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南诏应闻命,西山莫敢惊。寄辞收的博,端坐扫欃枪。
雅宴初无倦,长歌底有情。槛危春水暖,楼迥雪峰晴。
移席牵缃蔓,回桡扑绛英。谁知杜武库,只见谢宣城。
有客趋高义,于今滞下卿。登门惭后至,置驿恐虚迎。
自是依刘表,安能比老彭。雕龙心已切,画虎意何成。
岂有曾黔突,徒劳不倚衡。乘时乖巧宦,占象合艰贞。
废忘淹中学,迟回谷口耕。悼伤潘岳重,树立马迁轻。
陇鸟悲丹觜,湘兰怨紫茎。归期过旧岁,旅梦绕残更。
弱植叨华族,衰门倚外兄。欲陈劳者曲,未唱泪先横。

相和歌辞。江南曲

唐代 李商隐

郎船安两桨,侬舸动双桡。扫黛开宫额,裁裙约楚腰。
乖期方积思,临醉欲拼娇。莫以采菱唱,欲羡秦台箫。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唐代 李商隐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莫愁

唐代 李商隐

雪中梅下与谁期,梅雪相兼一万枝。
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时。

春日寄怀

唐代 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俳谐

唐代 李商隐

短顾何由遂,迟光且莫惊。莺能歌子夜,蝶解舞宫城。
柳讶眉双浅,桃猜粉太轻。年华有情状,吾岂怯平生。

和张秀才落花有感

唐代 李商隐

晴暖感馀芳,红苞杂绛房。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
梦罢收罗荐,仙归敕玉箱。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

过楚宫

唐代 李商隐

巫峡迢迢旧楚宫,至今云雨暗丹枫。
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

瑶池

唐代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过郑广文旧居(郑虔)

唐代 李商隐

宋玉平生恨有馀,远循三楚吊三闾。
可怜留著临江宅,异代应教庾信居。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唐代 李商隐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忆。
若到阆中还赴海,阆忆应更有高楼。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0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