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饶监丞惠诗有未能上下逐东野之句次韵寄呈

饶监丞惠诗有未能上下逐东野之句次韵寄呈

宋代 方岳

谁肯低头老孟郊,譬之草木等荃茅。
倚松人好传闻久,采蕨山深梦寐劳。
飞兔妙摛青玉案,胎仙重脱紫云胞。
小奚容入江西社,四海眼空毋甚高。

诗人方岳的古诗

夜雨屋漏

宋代 方岳

莫怨乖龙横见治,满床诗卷尽淋漓。
人间书疏何为者,径挽天河一洗之。

雪后梅边

宋代 方岳

野迳茅茨竹作墙,岁寒曾亦几平章。
高人风味天然别,不在横斜不在香。

山居十首 其七

宋代 方岳

我爱山居好,乾坤自一丘。牡丹新富贵,杨柳旧风流。

妇喜醅新熟,儿誇麦有秋。人生行乐耳,身外更何求。

再用韵简赵簿

宋代 方岳

相逢倾盖几何时,世俗於君亦诡随。
但觉文名惊朽钝,径令诗腹化神奇。
别来已赋三秋句,久欲尊为一字师。
洗耳正须过习簿,强於太乙夜烧藜。

乞梅花

宋代 方岳

晚云撩乱商量雪,家傍梅花合有诗。
不寄一枝春苦吝,相合五夜梦先知。
乘云而下惟姑射,得圣之清者伯夷。
已戒管城三盥沐,讵令空手对冰姿。

再用韵酬退庵侍郎

宋代 方岳

飞盖重临霜叶老,江山吞暗吐烟带。
诗情不论隔千里,酒令何妨宽一分。
到处经行多旧感,等閒谈笑亦奇芬。
平生不负梅花月,未是黄昏已半醺。

送别薛丞

宋代 方岳

肯为祁山住,晴浮草木春。
溪晴随砚转,心远与鸥亲。
几佐弦歌旧,宁矜硎刃新。
萧规元好在,传语憩棠人。

书楼考甫梅花百咏因徐直孺寄考甫

宋代 方岳

以诗鸣者累百辈,谁与梅花可相配。
只传冰影月香诗,直到如今美无对。
疏篱把住横斜枝,了不肯受春风知。
自非冰肠雪洗髓,向渠正尔难为辞。
恨君不识林和靖,雪沍西湖老孤咏。
恨我不识楼考甫,角声吹残霜月苦。
儿曹但赏琼瑶句,持与梅花相尔汝。
夜深不道琐窗寒,浥尽花香花有语。

月下

宋代 方岳

月明正午一声雁,山静如秋两袖风。
鹤与苍头齐睡着,无人知我此山中。

晚泛草塘有鱼入舟呼童脍之适见瑞莲骈植与客

宋代 方岳

草塘晚泛亦佳哉,谁为贫谋献脍才。
自入船来银泼刺,且留客共月徘徊。
不须溪友投竿线,径与诗人上酒杯。
着意出奇殊未也,柳边又报瑞莲开。

送别史佥

宋代 方岳

二月寒如此,君胡不少留。
夕阳随水去,春草泥人愁。
江上三年别,诗边两鬓秋。
折腰贫尚尔,天地一扁舟。

宋代 方岳

脱巾无计避炎熇,安得长风上泬寥。
自浴寒泉眉子砚,时浇苍石胆瓶蕉。
老来转觉身为累,贫甚岂为山可樵。
坐想草亭新竹上,一林碎月玉翛翛。

题王尉半竹

宋代 方岳

吾始过西斋,破於玉川屋。
中有山泽癯,雪灯共夜读。
秋声入雨听,手携墙下竹。
携锄斸荒苔,宁甘食无肉。
今春初行鞭,稍觉风月肃。
既成为诗喜,破奉起新筑。
旧闻君家猷,兴寄尚幽独。
一日无此君,亦自憎面目。
君其几代孙,秀色若可掬。
万事不挂口,翛然对寒玉。
城中寸金地,官舍迫林麓。
曾微百肘宽,难杂以花木。
尚遗一半何,留之与云宿。

西崦

宋代 方岳

西崦东冈取次行,倚松小立又诗成。
山风溪月宝无价,牧笛樵歌画有声。
半顷莱田供伏腊,一间茅屋老升平。
未知沮溺今何似,却怕诸生问姓名。

送留圯父寺簿粹严

宋代 方岳

才立班行便佐州,九年回首不渠留。
千峰榭与柯山对,七里滩从严子游。
未且笑谈惊五马,只销诗句狎双鸥。
团纲殿最非吾事,夜半一编归借筹。

斋宿学宫

宋代 方岳

竹外一灯青,残书伴古厅。
叶乾闻雨急,山近觉岚腥。
多病身为累,无心梦亦灵。
明朝有痴事,须到采芹亭

上巳游显亲寺题其壁 其二

宋代 方岳

松房小小雨留客,竹径深深鸟唤人。烂醉不知三月暮,等閒又是一年春。

赠背书人王生

宋代 方岳

我无王书二千六百纸,空有六经四十三万字。
荒山寒入六夜灯,三十年来无本子。
壁鱼不生糊法死,君欲如何染君指。
石炉煮饼深注汤,自向胸中相料理。

送徐太博守莆中

宋代 方岳

南州高士心如水,夜雨炉亭岁欲环。
朝迹只如初到日,州麾犹在两年间。
秋来竹屋多归梦,天与莆人一破颜。
馆下诸生能恋恋,眼中循吏故班班。
相传士子多于鲫,共喜府公清似山。
庆历谏臣书在否,乾淳文赋笔追还。
郎官红熟海风静,通印子肥春网閒。
心事太平儿女语,诗家尊宿鬓毛斑。
欢迎骑竹来何暮,赠别垂杨不可攀。
办与老夫同一念,不忧吾道久间关。
方岳

方岳

方岳(1199~1262),南宋诗人、词人。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63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