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德符湖光亭之什

次德符湖光亭之什

南北朝 邹浩

平湖泛日月,清光渺无端。并包入眼界,危构何轩轩。

轮蹄隘行路,逸步谁与攀。只应空旷中,缥缈飞神仙。

我心本虚室,朝市成青山。居然发馀照,妙用同一天。

凭栏岂无人,杯盘争击鲜。

诗人邹浩的古诗

寄邓德甫

南北朝 邹浩

高山顶上偶相逢,千尺孤松霜雪中。不可亲疏真道广,未尝喜愠信心空。

衡门笑咏尘方远,太学声名日自隆。行就车头舣归楫,拟将周易问穷通。

谢仁老寄所画李长者出山相五首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虎腰黄卷动昭回,无数人天心眼开。不是机锋妙相契,是渠那肯出山来。

修仁茶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味如橄榄久方回,初苦终甘要得知。不但炎荒能已疾,携归北地亦相宜。

次韵崔德符游湖

南北朝 邹浩

无双蔼嘉誉,夫子真黄香。磥砢傲松桧,人间自炎凉。

平生翰墨中,赤增戏萧娘。颍川今何时,鼓翼端来翔。

西湖谢尘土,危楼更斜阳。幽期得高士,一笑歌沧浪。

新诗落圭璧,岂异连城偿。胡为独缰锁,不作逢潇湘。

杖屦行清秋,从容酬所望。

寄祁阳义明

南北朝 邹浩

散轩萧散万缘空,寂寂炉烟驻晓风。宾主不知谁合散,江山何许自西东。

有时黄卷倚龛外,无数碧云生句中。好是心如大圆镜,光能照我路岐通。

闻放归田

南北朝 邹浩

天地曾无一物遗,孤臣今许返庭闱。黄茅瘴里抽身出,青草湖边鼓棹归。

衣锦还乡难并比,承颜称寿倍光辉。恩深骨肉何由报,空有精诚贯紫微。

清明日游大明道中

南北朝 邹浩

春风荡漾遍天涯,纵步郊原事事嘉。不许游人同所得,竹林深处试龙茶。

晓雨枕上有作

南北朝 邹浩

震霆几日动天阍,河汉朝天竟一翻。顿觉炎歊辞枕簟,只应爽气满乾坤。

鸡窗岂但开千卷,云稼悬知亘九原。北事平生最关虑,从今得意遂忘言。

和仲孺前韵约赏展江海棠及简仲弓述之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西蜀地暖北地寒,长条殿春走衣冠。江亭巧作故时面,濯濯宫锦花成团。

仁老寄墨梅 其五

南北朝 邹浩

解衣盘礴写梅真,一段风流墨外新。依约江南山谷里,溪烟疏雨见精神。

寄长卿

南北朝 邹浩

乌衔霁色朝迎马,蟾吐澄辉夜照眠。日月于君已如此,不须星历问行年。

入湖南界 其十一

南北朝 邹浩

鸡未鸣时整客衣,行行只恐日斜晖。米塘过了全州近,恰遇村人趁市归。

题仁老所画枕屏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昔侍先君官四明,往来皆向此中行。昊天欲报嗟何及,空对小屏无限情。

滩声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长滩斗折转城隅,激浪飞声昼夜俱。猛讶龙骧带雷雨,缓疑仙会集笙竽。

吟风古木那能和,弄影幽禽只自娱。我已无心到天籁,凭栏聊为一踟蹰。

留别龙城山主怀义 其三

南北朝 邹浩

好事如师岂易逢,不辞趼足访行踪。挥残麈尾知难再,目断碧莲峰外峰。

元夕过唐潜亨 其二

南北朝 邹浩

藏拙堂深不浪开,夜光容我卷书来。梅花傲雪初无语,斗柄催春忽自回。

次韵述之

南北朝 邹浩

杜陵秋拟问真源,博望亲从天上还。不使清风委平地,斯人今日在陉山。

龙图胡公挽词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华屋初成后,安车未用时。谁知五朝旧,俄与九原期。

德映文恭显,名参修简垂。凄凉独心事,无复尽施为。

得廉彦书

南北朝 邹浩

九曲池边见老僧,君为前老启重扃。十年空忆扬州梦,万里遥瞻长者形。

龙断冥心同委吏,天涯随分作孤星。何当鸣指相逢去,珍重楞伽四卷经。

戏浯溪长老伯新

南北朝 邹浩

永州怀素精草书,毫端万象纷卷舒。浑身是眼看不破,一笔至今藏物初。

浯溪得之不自用,却要他人书作图。蓦然打个筋斗去,觅纸觅绢一物无。

急将床上被来拆,手忙脚乱纵横铺。五云和尚巧言语,扫尽六幅裁须臾。

叠了又开开又叠,喜欢胜获衣内珠。二三子笑几绝倒,左右僮仆咸惊呼。

宁比酸寒杜陵老,海图拆应家人须。脱巾漉酒解龟当,表里空旷真丈夫。

吾行天下何啻半,常恨眼前无此徒。那知兴发乃方外,与彼嗜好同根株。

小中现大大可睹,跳出规矩渠非愚。他时风雪夜参半,灰炉冰冷灯影孤。

坐披破絮似鱼网,数挽不掩皴肌肤。只应侍者隔壁私自语,我师为谁说法声呜呜。

邹浩

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569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