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故通仕孙公挽词 其二

故通仕孙公挽词 其二

南北朝 邹浩

君子不可见,先生无复遭。凶传俄一旦,吉养谩三刀。

德与诸郎远,门将驷马高。伤心独南陌,松桧朔风号。

诗人邹浩的古诗

梦臣惠潘谷墨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老潘飞蹑烟霞去,墨宝流霞能几许。尚方犹以比庭圭,况复人间故人处。

夫君好事追前贤,巾袭深藏二十年。雨旸燥湿莫知数,毕竟挺然金石坚。

一朝酒发南箕舌,信在言前可中辍。有如印弄掌握间,棱角虽刓终一决。

著书天禄垂无期,云将掉头吾弗知。但欣厚意厚若此,来仙阁上信双眉。

我有歙州韫玉石,琢成高秋远天碧。平时长自水流珠,未省呼童助涓滴。

我有常州饱霜毫,千钱一管价不高。真行隶草字百万,劲锋凛凛方遒豪。

绛人陈元乃其伍,相得欢甚谁能禦。心灰缘此亦复然,和我精神动寰宇。

便涤砚,便操笔,便启轩窗磨此墨。敲冰佳纸适及门,罗列千张耀晴日。

也吟诗,也作文,也把黄庭模右军。并包万类入方寸,倏忽变化生乾坤。

君不见老子绝学故能学,君不见孔子捐书故能书。

因君起我书且学,我书且学孔老俱。孔老俱,竟何如,写我长句酬勤渠。

世美归侍政府以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作诗送之 其五

南北朝 邹浩

前年可罗雀,朱幡出濠梁。今年可炙手,衮衣登庙堂。

公家本金玉,何曾变炎凉。公子不展眉,端为斯人伤。

观插田

南北朝 邹浩

几片空田白水中,朝来俄已绿茸茸。自怜于此留居久,两见插禾勤老农。

赠周仁熟教授

南北朝 邹浩

西来黄轴塞虚空,都在圆光一点中。陌路劝君高着眼,宗风况即是家风。

初到京谒执政

南北朝 邹浩

邹阳谩说曳长裾,东阁由来礼自殊。负郭田园倘无恙,不如归去老江湖。

南堂八绝句 其八

南北朝 邹浩

绿竹不应忘旧好,黄花还拟结新交。栏边醉倒非吾事,只爱金英媲玉梢。

读庄子 其二

南北朝 邹浩

万物同为一体真,体真谁复见陈新。今吾故我强名耳,莫逆于心得此人。

览镜戏作 其二

南北朝 邹浩

赤脚蛮中过一年,受持读诵日精专。只应果满同诸佛,丈六金身色莹然。

次德符韵六诗 书怀二首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秋容未觉成萧飒,脩竹疏桐阴四匝。先生归驾挟西风,堕我南堂似凋叶。

对床邀月入高谈,梦想从来谢三接。是非火作正炎空,忍与纷纷竞牙颊。

莫欺鸥鸟不知人,须信天机在眉睫。妙哉托处无何乡,一念能回百千劫。

君诚有意涉其流,请为安行具舟楫。

元鲁侍亲还以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赋诗送之

南北朝 邹浩

秋风卷轻帷,似送东归帆。亲心为恻恻,谷马驰两衔。

吴江渺清冷,吴山郁巉岩。侍行不尔俱,官曹犹治凡。

书公孙卷末

南北朝 邹浩

韩范天下贤,褒贬不妄出。褒端有春秋,所与惟其实。

一举十五丧,富贵所难必。公孙贱且贫,兹事乃能毕。

心追古人高,迹付今人述。二老首形容,昭劝无终日。

伊予特后闻,叹恨颇自失。东望天山平,风松正萧瑟。

次韵德符寄世美因以招之

南北朝 邹浩

织女牵牛饯我车,归来篱菊已荣枯。韩城夫子旧青眼,肯使东斋屐齿疏。

示崇宁长老善资 其二

南北朝 邹浩

独秀峰前是宝坊,坐令热恼变清凉。人人认得长安路,珍重旃檀一瓣香。

与存之会相国

南北朝 邹浩

雨中竹叶不胜翠,风过榴花元自红。门外喧喧正商贾,与君趺坐入真空。

故通直强君挽词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白发将年往,青衫甫宦游。从来四方志,曾未一分酬。

幕府残机画,闾门失好修。惟馀旧秦月,寂寂照新丘。

定林长老首座自合浦来以此示之

南北朝 邹浩

已入高楼见弥勒,却寻旧路礼文殊。谁知垢腻衲衣内,总是摩尼无价珠。

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十三

南北朝 邹浩

谁家脩竹拂云电,影带晴光漾渌漪。风日无情促归楫,不教閒客共题诗。

南北朝 邹浩

工部云亡几百年,精诚如在有遗编。笔追六义回千古,名薄三光亘九天。

师法周流寰海内,祠堂落寞楚江边。长官风化尊贤急,想见丹青复焕然。

简王正父觅酒

南北朝 邹浩

瓮面蛆浮玉,槽头水滴珠。未能如茂世,聊与义城俱。

画山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几年密与画山邻,今日归航驻水滨。天亦有心酬我愿,敛云收雾日光新。

邹浩

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569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