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华山题王母祠

华山题王母祠

唐代 李商隐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诗人李商隐的古诗

柳下暗记

唐代 李商隐

无奈巴南柳,千条傍吹台。更将黄映白,拟作杏花媒。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

唐代 李商隐

笑啼俱不敢,几欲是吞声。遽遣离琴怨,都由半镜明。
应防啼与笑,微露浅深情。

青陵台

唐代 李商隐

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贞魂倚暮霞。
莫讶韩凭为蛱蝶,等闲飞上别枝花。

席上作

唐代 李商隐

淡云轻雨拂高唐,玉殿秋来夜正长。
料得也应怜宋玉,一生惟事楚襄王。

寄令狐学士

唐代 李商隐

秘殿崔嵬拂彩霓,曹司今在殿东西。赓歌太液翻黄鹄,
从猎陈仓获碧鸡。晓饮岂知金掌迥,夜吟应讶玉绳低。
钧天虽许人间听,阊阖门多梦自迷。

细雨

唐代 李商隐

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
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

送丰都李尉

唐代 李商隐

万古商於地,凭君泣路岐。固难寻绮季,可得信张仪。
雨气燕先觉,叶阴蝉遽知。望乡尤忌晚,山晚更参差。

小桃园

唐代 李商隐

竟日小桃园,休寒亦未暄。坐莺当酒重,送客出墙繁。
啼久艳粉薄,舞多香雪翻。犹怜未圆月,先出照黄昏。

蜀桐

唐代 李商隐

玉垒高桐拂玉绳,上含非雾下含冰。
枉教紫凤无栖处,斫作秋琴弹坏陵。

即日

唐代 李商隐

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唐代 李商隐

佳兆联翩遇凤凰,雕文羽帐紫金床。桂花香处同高第,
柿叶翻时独悼亡。乌鹊失栖长不定,鸳鸯何事自相将。
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

乱石

唐代 李商隐

虎踞龙蹲纵复横,星光渐减雨痕生。
不须并碍东西路,哭杀厨头阮步兵。

汴上送李郢之苏州

唐代 李商隐

人高诗苦滞夷门,万里梁王有旧园。烟幌自应怜白纻,
月楼谁伴咏黄昏。露桃涂颊依苔井,风柳夸腰住水村。
苏小小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送王十三校书分司

唐代 李商隐

多少分曹掌秘文,洛阳花雪梦随君。
定知何逊缘联句,每到城东忆范云。

烧香曲

唐代 李商隐

钿云蟠蟠牙比鱼,孔雀翅尾蛟龙须。漳宫旧样博山炉,
楚娇捧笑开芙蕖。八蚕茧绵小分炷,兽焰微红隔云母。
白天月泽寒未冰,金虎含秋向东吐。玉佩呵光铜照昏,
帘波日暮冲斜门。西来欲上茂陵树,柏梁已失栽桃魂。
露庭月井大红气,轻衫薄细当君意。蜀殿琼人伴夜深,
金銮不问残灯事。何当巧吹君怀度,襟灰为土填清露。

送阿龟归华

唐代 李商隐

草堂归意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
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

代应

唐代 李商隐

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
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子初全溪作

唐代 李商隐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
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清兴恭闻命,言诗未敢回。

蝶三首

唐代 李商隐

初来小苑中,稍与琐闱通。远恐芳尘断,轻忧艳雪融。
只知防皓露,不觉逆尖风。回首双飞燕,乘时入绮栊。
长眉画了绣帘开,碧玉行收白玉台。
为问翠钗钗上凤,不知香颈为谁回。
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见我佯羞频照影,不知身属冶游郎。

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

唐代 李商隐

万草已凉露,开图披古松。青山遍沧海,此树生何峰。
孤根邈无倚,直立撑鸿濛。端如君子身,挺若壮士胸。
樛枝势夭矫,忽欲蟠拏空。又如惊螭走,默与奔云逢。
孙枝擢细叶,旖旎狐裘茸。邹颠蓐发软,丽姬眉黛浓。
视久眩目睛,倏忽变辉容。竦削正稠直,婀娜旋敷峰。
又如洞房冷,翠被张穹笼。亦若暨罗女,平旦妆颜容。
细疑袭气母,猛若争神功。燕雀固寂寂,雾露常冲冲。
香兰愧伤暮,碧竹惭空中。可集呈瑞凤,堪藏行雨龙。
淮山桂偃蹇,蜀郡桑重童。枝条亮眇脆,灵气何由同。
昔闻咸阳帝,近说稽山侬。或著仙人号,或以大夫封。
终南与清都,烟雨遥相通。安知夜夜意,不起西南风。
美人昔清兴,重之犹月钟。宝笥十八九,香缇千万重。
一旦鬼瞰室,稠叠张羉罿.赤羽中要害,是非皆匆匆。
生如碧海月,死践霜郊蓬。平生握中玩,散失随奴童。
我闻照妖镜,及与神剑锋。寓身会有地,不为凡物蒙。
伊人秉兹图,顾眄择所从。而我何为者,开颜捧灵踪。
报以漆鸣琴,悬之真珠栊。是时方暑夏,座内若严冬。
忆昔谢四骑,学仙玉阳东。千株尽若此,路入琼瑶宫。
口咏玄云歌,手把金芙蓉。浓蔼深霓袖,色映琅玕中。
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遗弓。形魄天坛上,海日高瞳瞳。
终骑紫鸾归,持寄扶桑翁。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0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