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

唐代 李商隐

佳兆联翩遇凤凰,雕文羽帐紫金床。桂花香处同高第,
柿叶翻时独悼亡。乌鹊失栖长不定,鸳鸯何事自相将。
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

诗人李商隐的古诗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唐代 李商隐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饯席重送从叔余之梓州

唐代 李商隐

莫叹万重山,君还我未还。武关犹怅望,何况百牢关。

妓席

唐代 李商隐

乐府闻桃叶,人前道得无。劝君书小字,慎莫唤官奴。

咏史二首·其一

唐代 李商隐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

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

唐代 李商隐

沦谪千年别帝宸,至今犹谢蕊珠人。但惊茅许同仙籍,
不道刘卢是世亲。玉检赐书迷凤篆,金华归驾冷龙鳞。
不因杖屦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夜思

唐代 李商隐

银箭耿寒漏,金釭凝夜光。綵鸾空自舞,别燕不相将。

寄恨一尺素,含情双玉珰。会前犹月在,去后始宵长。

往事经春物,前期托报章。永令虚粲枕,长不掩兰房。

觉动迎猜影,疑来浪认香。鹤应闻露警,蜂亦为花忙。

古有阳台梦,今多下蔡倡。何为薄冰雪,消瘦滞非乡。

判春

唐代 李商隐

一桃复一李,井上占年芳。笑处如临镜,窥时不隐墙。
敢言西子短,谁觉宓妃长。珠玉终相类,同名作夜光。

赠赵协律皙

唐代 李商隐

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已叨邹马声华末,
更共刘卢族望通。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登霍山驿楼

唐代 李商隐

庙列前峰迥,楼开四望穷。岭鼷岚色外,陂雁夕阳中。
弱柳千条露,衰荷一面风。壶关有狂孽,速继老生功。

过景陵

唐代 李商隐

武皇精魄久仙升,帐殿凄凉烟雾凝。
俱是苍生留不得,鼎湖何异魏西陵。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

唐代 李商隐

将军大旆埽狂童,诏选名贤赞武功。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鸡舌过新丰。

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早勒勋庸燕石上,伫光纶綍汉廷中。

寄恼韩同年二首(时韩住萧洞)

唐代 李商隐

帘外辛夷定已开,开时莫放艳阳回。
年华若到经风雨,便是胡僧话劫灰。
龙山晴雪凤楼霞,洞里迷人有几家。
我为伤春心自醉,不劳君劝石榴花。

听鼓

唐代 李商隐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唐代 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碧瓦

唐代 李商隐

碧瓦衔珠树,红轮结绮寮。无双汉殿鬓,第一楚宫腰。
雾唾香难尽,珠啼冷易销。歌从雍门学,酒是蜀城烧。
柳暗将翻巷,荷欹正抱桥。钿辕开道入,金管隔邻调。
梦到飞魂急,书成即席遥。河流冲柱转,海沫近槎飘。
吴市蠀蛦甲,巴賨翡翠翘。他时未知意,重叠赠娇饶。

夜思(以下续新添诗)

唐代 李商隐

银箭耿寒漏,金釭凝夜光。彩鸾空自舞,别燕不相将。
寄恨鸾尺素,含情双玉珰。会前犹月在,去后始宵长。
往事经春物,前期托报章。永令虚粲枕,长不掩兰房。
觉动迎猜影,疑来浪认香。鹤应闻露警,蜂亦为花忙。
古有阳台梦,今多下蔡倡。何为薄冰雪,消瘦滞非乡。

随师东

唐代 李商隐

东征日调万黄金,几竭中原买斗心。
军令未闻诛马谡,捷书惟是报孙歆。
但须鸑鷟巢阿阁,岂假鸱鸮在泮林。
可惜前朝玄菟郡,积骸成莽阵云深。

观灯乐行

唐代 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寓兴

唐代 李商隐

薄宦仍多病,从知竟远游。谈谐叨客礼,休浣接冥搜。
树好频移榻,云奇不下楼。岂关无景物,自是有乡愁。

辛未七夕

唐代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50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