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刘两峰见枉

刘两峰见枉

明代 罗洪先

久雨人事断,新苔入空阶。扣门者为谁,问之乃吾侪。

癯然野鹤姿,风韵亦何佳。相看但一笑,不我疑形骸。

叹息卓尔域,千古曾几谐。目击中有存,意会言无乖。

攀留踰信宿,别去当谁偕。悠悠东皋上,三岁轸予怀。

诗人罗洪先的古诗

赠表弟李孝子仲

明代 罗洪先

亦知母病已危哉,刲股还看病可回。股痛何如心痛苦,儿身元自母身来。

天籁

明代 罗洪先

静极初生动即消,无端风雨入清霄。谁知扰扰氛尘内,自有元声在寂寥。

安庆吊余忠宣公墓

明代 罗洪先

淮南兵甲正纷纭,不为酬恩始立勋。城上女墙频易主,池边神道独怜君。

一身自许生无负,数口还从死有闻。此后观风求国士,不知谁属似将军。

寿郭梅洲

明代 罗洪先

三年不到洞梅旁,君住梅洲进寿觞。却恐花神翻笑我,君颜如旧我颜苍。

别宁远桃生世南求学记

明代 罗洪先

几年欲放濂溪棹,今见舂陵故里人。冉冉浦莲应自好,青青窗里几回新。

图书待尔传无极,风月于吾觉有神。此去得师应自别,酒中且赠一丸春。

晨述

明代 罗洪先

故交别我久,杳杳秋复春。夜梦接裳衣,粲若相知新。

再拜吐中素,悔此离索因。问讯及妻孥,互荅各有申。

执手不须臾,倏判越与秦。自顾形貌衰,今昔成两人。

希古负夙志,千载感悲辛。不虞道阻艰,焉辞身贱贫。

时过意不称,未见肫肫仁。前期几短长,何以报情亲。

披衣起中夜,鸡鸣天欲晨。

除夕感怀

明代 罗洪先

往日三元开宝历,近臣五夜奉金銮。圭璋遍入群方献,弦管常留万岁欢。

忆自霜华飘故国,每依春色望长安。探钩传炬俱恩泽,作颂观风独倚叹。

石塘叔如洵阳

明代 罗洪先

帝畿车马如游龙,华裾绮服生春风。叔也闭户南山下,弃置荐春轻王公。

鹖冠累月不覆首,睡起北窗日在柳。养志常谈尹彦明,直躬耻学微生亩。

尔来结庐归白云,鸟语猿啼识故群。九江秋月襟期动,千里寒流枕席闻。

忆昔执别长安道,十五年来何草草。共嗟白日不复回,遥指青松誓相保。

坐对鸿沙忆旧游,行临流水话离愁。男儿洁身如止酒,顾余已在馀酲后。

从此开荒待耦耕,莫疑避地还近名。

赠九江陈兵宪 其九

明代 罗洪先

尊俎应知得算强,九重霄旰在封疆。北边将殪入骄种,南甸先枭日本王。

谭御史巡隆庆 其一

明代 罗洪先

绣斧向边城,萧萧骢马鸣。黄花经绝塞,独石树前旌。

乘月旄头暗,惊霜鹑尾轻。何忧李广辈,塞外不横行。

醒心

明代 罗洪先

世间百色是诳,见中一句成非。花开花落有种,雁南雁北同归。

周中孚六十

明代 罗洪先

文场早岁众相推,却讶明珠屡见遗。白首书多还授子,青山家在不馀赀。

生徒帐下先闻礼,闾里门前每决疑。当日汉庭儒术重,伏生九十作经师。

同江别兄廷章醉后漫歌 其二

明代 罗洪先

休歌渭城曲,杨柳思依依。明日秦关客,江州云树迷。

詹府宴集次许松皋太保韵 其二

明代 罗洪先

禁垣佳气郁苍苍,东府登贤举庆觞。白虎然藜俱大雅,金台买骏岂留良。

传经直日来毡上,应令乘春侍辇旁。却愧微涓酬少海,也从托乘奉明昌。

与日者

明代 罗洪先

少年矜壮志,垂老竟无成。身病疑增骨,人逢但识声。

买山今已遂,种菊晚初荣。自达穷通理,何劳问许生。

左顺门捧敕授日本使臣

明代 罗洪先

圣朝柔远重丝纶,罢直传宣候紫宸。东海无波通信使,上天有语属词臣。

捧来琐闼龙文动,赐向彤庭象译频。不是为儒称载笔,玉阶岂得置微身。

赠王武库入京

明代 罗洪先

蕙省策天兵,牙旌赴禁城。长安朝日近,司马夏云迎。

青海连胡骑,金微绝汉旌。和戎非武略,何日请长缨。

与邵纶

明代 罗洪先

相逢春晚别,烟月返孤州。却忆少年日,曾登万岁楼。

山城朝映雨,潮浦夕移舟。欲寄离情去,江流不解愁。

夕泊文江邑中故人追饯至滩市

明代 罗洪先

虚舟无所系,江上恣沿洄。故人不相舍,日落且衔杯。

市火深林见,滩声静夜来。那堪当此际,归棹暗相催。

岁暮有怀聂公

明代 罗洪先

野郭风烟岁又除,迢遥怜尔鬓毛疏。
缇萦尚幼身难代,鲍叔相知力不如。
酬酒但期强健在,沾衣时忆别离初。
飞霜晕日千年事,檞叶窗前屡废书。
罗洪先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 593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