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留都勋部洪芳洲

寄留都勋部洪芳洲

明代 王慎中

秣陵留滞一郎官,终日趋曹亦闭关。善补凋羸惟简帙,勉娱凉闭有江山。

宦情聊寄鼓琴里,诗句常删骑马间。都说林泉宜散逸,野人知不似君閒。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吴云泉见寄为携者中路失之

明代 王慎中

尺素春贻坐阅秋,复言中路有沉浮。祇应郢客疑燕说,不是殷侯懒置邮。

气合形骸都已外,神交文字亦何留。崇山表岭限闽楚,岊水潇滩空自流。

春雨柬徐山人客居

明代 王慎中

春风忽已满,客子亦何心。雨长新刍价,泥荒车马音。

閒阶侵草遍,湿突起烟沉。更有关情树,窗前滴夜深。

赠翁仁夫司

明代 王慎中

洵彼南海英,识子良在蚤。抗志程令猷,兴文振华藻。

结谊值休运,投分输明抱。浮岁奄四踰,世故多纷扰。

骐骥鸣枥间,康瓠以为宝。抚事增慷慨,沉思乱如捣。

寄大中丞思质王公十首 其九

明代 王慎中

雍奴诸水探源长,绕带漕渠壮帝乡。坐令洪流行轨道,东南万里引帆樯。

赠人号罾浦

明代 王慎中

家临罾浦上,垂老学为渔。鸥鹭亲长往,菰蒲伴隐居。

持竿求竹直,选石爱潭虚。不晓任公意,应言在得鱼。

临江仙 夜来秉烛观一枝莲赋

明代 王慎中

向日名花看未足,故将银烛高烧。小屏隐映绛光摇。

微明如妒,艳半暗,益生娇。

斗转参横深院静,佳人与永今宵。炉烟细袅罩生绡。

无情空意,恼不语,自魂销。

题鉴湖

明代 王慎中

越水千名说鉴湖,淩波虎阜胜吴都。依稀似向图中见,不是江南此景无。

寿方隐君方本新安世族今为临清人

明代 王慎中

豪宕去乡井,高门卫水头。太和庄叟马,生事计然舟。

齿发占难老,琴觞惬好游。陶然天地内,得性阅春秋。

赠饶州张明府汝思

明代 王慎中

出守君建侯,来旬予滥使。相逢职事顷,获展平生契。

舆诵闻载途,成功皆可记。爱人百骸劳,折狱一言费。

田野鲜诤亩,公庭无留事。鄱水郡前清,芝山郊外翠。

全牛目已空,害马心能制。庇善如鷇养,去邪类兽薙。

特立好奇节,平施忘小惠。既多忤俗情,复少悦人智。

迂谬同素心,感慨兴昔志。虽匪观风者,庶以告在位。

丘少泉卧病山中作诗见贻用韵奉答兼以候之

明代 王慎中

怜君卧病久,枕上过芳春。山色翻欺瘦,莺声总唤嗔。

鵩占休臆对,蛇壁易迷真。学取无生理,心中灭尽尘。

从军行六首 其五

明代 王慎中

从军须是问何从,莫倚雕戈决陷锋。贰师帐下分金券,猿臂将军老不封。

江千春评事使南昌予适以事行部丰城走笔寄赠江雅善鼓琴因以琴为赋

明代 王慎中

古琴宛转作龙形,丝白桐坚各有名。桐出峄山孤干植,丝从天汉七襄成。

何言异质元同调,不是知音岂发声。水绿山空清夜里,如闻别鹤两方情。

题画四首 其三

明代 王慎中

深林几百转,碧树层层开。繁阴幽黯处,往往声喧豗。

挂泉拖匹练,忽缩复陡见。樛枝碍白雨,喷击如飞霰。

苍苔径滑阴厓悄,烟际凄迷行人小。疏帘曲几半埋云,坐觉冥心凄物表。

幽居玩雪柬人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江城雨雪及春归,三白呈祥表应祈。皓素凝华因地积,轻盈弄出斗风飞。

千峰掩翠皆同色,四野垂阴倍有辉。独羡仙郎操妙曲,声高真使和人稀。

移官河南报至作

明代 王慎中

赤雀翩然衔尺书,书中忽报有新除。世荣已付浮云外,生意翻为腐草馀。

悔把青黄灾断木,却教钟鼓飨爰居。一官虚谬频遭调,寂寞扬云愧不如。

从军行六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刁斗声传催蓐食,挺戈跃马过萧关。金疮昨夜元戎吮,为报闺人哭不还。

郊工 颂成也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于辟翼承序,祗德鉴昊苍。观文釐元命,造哲焕令章。

诤臣秉周釐,纳议光文昌。经始揆皇览,测臬即灵壤。

巍基摩地轴,层构罗天纲。营陔三奇积,疏陛四维张。

象形以创规,效运故乘阳。躨跜白虎守,蚴蟉青龙翔。

宅岳既崒崒,侦河亦汤汤。县圃激神岳,蓬壶峙中央。

启度非近算,祖烈今有光。道存羲轩始,典迪夷龙襄。

维新弘有谧,作固亘无疆。康哉宜有咏,圣谟始我皇。

青门有题寺壁戏柬之

明代 王慎中

卫象题诗张璪画,二绝今看并在君。莫须禅老嫌为疥,一垩浮空扫断云。

帝幸南苑三首 其三

明代 王慎中

天跸应时康,御筵瞩苑芳。开山金作嵌,截海玉为塘。

睿迹元游物,王心亦戒荒。离明相见日,长养遂南方。

夏日病居杂兴十首 其八

明代 王慎中

十旬九不餐,气息微微续。岂必觅仙方,即此堪避谷。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