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清源山紫泽宫

清源山紫泽宫

明代 王慎中

畏景在城市,聊兹息茂阴。攀跻不觉远,依止自知深。

石上消氛气,钟前起悟心。宿非如可谢,卜筑请从今。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南昌有湖水流城中会府属当其左每晨趋府行于湖上执事仓卒无游观之 ...

明代 王慎中

不远人家路,湖平水且清。涵虚浮万井,倒影浸层城。

垂柳堤边映,轻鸥波上明。可怜趋府去,日日傍湖行。

宿武阳驿同陆毅斋宪使

明代 王慎中

天秋风雨急,山驿易黄昏。疲马依残枥,衰杨蔽旧门。

沾涂怜洁服,举火愧空餐。稍缓孤生感,幸蒙终夕言。

洪芳洲养疾山中惠访草堂因而留馆

明代 王慎中

袅袅桂树枝,凉风日将变。生色难久留,华光苦流转。

夫君如不来,何以慰偃蹇。今夕良何夕,悠然适我愿。

片云本在山,出岫亦游衍。吾园虽芜没,物气皆疏远。

以兹城郭深,岂必山林善。开轩散烦促,凭楹息步践。

新飙起草头,白月浮池面。萧间秋正初,徙倚夜方半。

君自所好殊,疵吝何足眷。

桐川境上与蔡道卿别

明代 王慎中

揽袂默相看,愁云惨别颜。欢游同逝水,辙迹向空山。

分手徒留佩,伤心未赐环。风波慎自保,当路少扳援。

过刘实夫墓下作

明代 王慎中

斜阳片景水潺潺,堪叹先生永闭关。寂寞一抔埋白骨,萧条几闭掩青山。

不悬宝铗枯枝上,空洒琼珠宿草间。人世相期那得见,千年应作鹤飞还。

宿东林寺雨

明代 王慎中

税驾托精庐,入门微雨作。稍闻响前山,还看度高阁。

霏霏杂桂响,瑟瑟寒风铎。润益香水生,散为诸花落。

过林悟本空,行天觉无著。能令执热人,歊郁忽如濯。

春日东郊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仲春郊畤望春来,待凤城东旭日开。锦里恩辉多邸第,青阳气色满楼台。

迁莺出谷风徐应,变柳分林雾暗催。熙泽幸逢群物泰,全生窃荷大钧裁。

宿碧云寺

明代 王慎中

杖藜日晚寻丹壑,解骑霜晴宿碧云。十月悬泉飞玉瀑,三天现镜转金轮。

雕梁曲槛蒸霞气,翠瓦朱甍坠露纹。石椁牛山俱有恨,长留凉月照瞿昙。

彭城送谢道安举人应试

明代 王慎中

少年挟策趋上京,俊美多才众所荣。稷下雕龙参辨驾,郢中白雪擅诗名。

他乡不料逢论旧,临水那堪复送行。旅窜惭予非狗监,闻君已赋子虚成。

柬柯东墅长子娶妇

明代 王慎中

生男有室更何求,人序相催易白头。尚子男婚如已毕,相携可入名山游。

送陈学颜辞亲应举

明代 王慎中

却敛黄香扇,行穿季子裘。书将随计吏,富且谒诸侯。

舍馆鸣鸡梦,关山叫狖愁。明珠光照乘,莫向暗中求。

塞下曲五首 其五

明代 王慎中

层冰千尺压崔嵬,万里寒阴冻不开。回乐风高终古在,但看征战几人回。

送方

明代 王慎中

豫章解䌫雪晴消,计及长安淑景遥。垂柳新阴看向苑,啼莺初晓唤趋朝。

心同江水知归海,身在钧天喜听韶。左个春开应有问,何如衢室帝为尧。

至馆视芳洲读处因书所见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斋閤本来无长物,读书人去各依然。唯有一床经坐处,两当自膝已皆穿。

送方

明代 王慎中

豫章解䌫雪晴消,计及长安淑景遥。垂柳新阴看向苑,啼莺初晓唤趋朝。

心同江水知归海,身在钧天喜听韶。左个春开应有问,何如衢室帝为尧。

平蛮凯歌十二首寄胡总制梅林公 其六

明代 王慎中

义激诸军奋怒肝,蛮腰如草恣薅芟。鲸鲵血变天池水,日色殷红照万山。

过黄后溪江楼十首 其四

明代 王慎中

白浪如山潮拥来,长江东去海门开。天连极浦鸟飞尽,日落空林船正回。

蓦山溪 夜月移饮桥上

明代 王慎中

碧天如水,浸一轮明月。暑气蓦消残,更江水、涵空莹彻。

河桥携手,清兴有谁同,苏赤璧,庾荆州,许把襟期说。

天边远响,知是渔歌发。乍急复悠扬,趁微风、似往还灭。

平生铁笛,挂肘不轻吹,聊一弄,两三声,玉露森毛发。

龙潭

明代 王慎中

卧龙潭在碧山岑,喷沫蟠涡自古今。隐隐蛟蜃逃灵气,时时风雨激高吟。

青天日月悬相映,白昼云雷黯自阴。会见九霄嘘黑雾,即看四海望佳霖。

圜丘 肇祀也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天阊直夜启,大辂下嶕峣。繁星灿芝盖,剑佩一何炤。

前旌龙虎会,后御鸾凤交。城人渊伐鼓,砰鍧殷镛鼗。

珠黄熉紫幄,玉英流长旓。玄冥承灵跸,百祇欣来朝。

川后供明水,壁垒司庭燎。圜坛槩上当,泰乙光招摇。

百辟会有绎,芾舄萃门皋。穆穆天子德,钦钦肇明郊。

礼成百代始,律动三辰昭。云亭陋前观,虞柴兹晨绍。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