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黄镇成
溪上收残雨,沙边水落新。扫苔留坐石,投饵得游鳞。
客至初篘酒,僮归旋析薪。住山元不恶,物色莫相亲。
题梅花太极图十首 其八 寒枝压雪
雪枝擎重为花惜,怯冷应开春色中。劲节始知金断日,岁寒终谢玉成功。
山居春日杂吟 其二
白发盈头又得春,自将平日省吾身。胸中俯仰无惭怍,度外从天不在人。
春夜听雨有怀 其二
天地飘飘老此身,一怀幽思为谁伸。春来犹有登临趣,拟向山中觅故人。
送伍元如赴乌蒙右文教授
西去乌蒙几驿程,平生江海壮游轻。牂牁水入蛮云暖,越巂山连楚树晴。
已载国书通累译,更推王道淑诸生。他年听说殊方事,绿鬓相看昼锦荣。
早春感兴 其二
生际华夷混一年,老从耕凿遇尧天。春和着物皆生意,岂是乾坤雨露偏。
避地椒历
邻家急相报,且往椒历山。登陟如猿猱,合沓同跻攀。
远近火烟起,指点望城间。椒历不可住,迫晚登孱颜。
夜宿草树中,露下山气寒。
章袁岭
三华西上章袁岭,鸟道凌空最阻脩。从龙云气皆在下,旋蚁天文如上浮。
花竹一家巢绝顶,烟尘九点认齐州。欲寻王子营丹处,玉宇高寒不可留。
春夜听雨有怀 其一
孤客曾听夜雨眠,一生江海已华颠。吟怀不与春风隔,漫忆檐声五十年。
三华吴宜甫桃溪十咏 其四 绿玉洲
种竹沧波上,春深长万竿。晴琴依水润,夏簟入林寒。
渭亩夸千户,河菑颂百官。主人持劲节,留待雪霜看。
虎溪三笑图
栗里先生不鼓琴,偶携明月到东林。白云满地苍苔湿,流水一东春雨深。
归路已忘言外意,过桥谁识笑时心。人间俯仰成陈迹,传得高风说到今。
南山紫云山居 其一
一宿南山顶,仙凡此地分。河明疑有浪,天近更无云。
月色初秋见,泉声彻夜闻。红尘飞不到,甘与鹿为群。
还家
避难三迁久,还家一岁馀。乱中全子舍,兵后保先庐。
池废草留密,径存林伐疏。室堂聊讯扫,未敢计空虚。
南山紫云山居 其六
绝壑开阑槛,遥峰展画图。雪翻僧供钵,云绕佛香炉。
接板桥横涧,连筒水入厨。杖藜行药去,九节得菖蒲。
西陵渡
日午移舟出隩隈,欢呼走趁百人回。潮依草岸痕初落,风拗蒲帆影半开。
极浦海门生雾雨,隔江烟树起楼台。中流湠漫鱼龙过,勇陷危机亦壮哉。
用鹫峰师韵送涧泉上人游方十首 其五 庐山
庐阜山阳几胜游,朅来重为虎溪留。千寻瀑布云霞冷,九派江流日月浮。
白鹿盘盘高洞晓,黄花采采故园秋。东南更有名蓝在,莫道诸方讯已周。
春日山行杂兴 其四
夜宿东屯月,朝行北渚云。地穿龙虎气,星列鸟鬼文。
白堕仙家酿,青精野客分。人言王子晋,笙鹤至今闻。
柯亭
金碧楼台宅梵王,柯亭无处问中郎。何当截取如椽干,吹起昆丘紫凤凰。
南山紫云山居 其七
竹露连岩际,松风满坐隅。水舂如有节,山鸟似相呼。
暑雨收崖蜜,晴云斸土酥。月高秋万宇,身世一冰壶。
南山紫云山居 其三
一衲紫云间,幽居丈室宽。无求尘世远,不语道身安。
茗瀹薪炉沸,瓜沉石井寒。似君精进力,得法谅非难。
用鹫峰师韵送涧泉上人游方十首 其十 五山
浮杯东渡海门潮,鹫岭玄关路匪遥。十载江湖曾惯历,五山风月自相招。
呼猿洞口行双涧,放鹤亭边入断桥。直到妙高峰上望,昙华天雨满烟霄。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 234篇诗文
乙亥闰十二月重改仍至元
送危山人归江西
五月调兵赴绥阳 其三
五月调兵赴绥阳 其一
题道士林希深祷雨卷
题梅花太极图十首 其三 性质合凝
斛兰三开有怀蒋师文
三华吴宜甫桃溪十咏 其二 旦气轩
会稽山
鼓山灵源洞
郑子声飞凤朝阳图
野桥
樵阳八咏用陈教和周东圃韵 其一 五曲精庐
南田耕舍 其三
用鹫峰师韵送涧泉上人游方十首 其九 峨眉
郑克刚双松图
游麻姑偶题
樵阳八咏用陈教和周东圃韵 其六 西塔暮钟
松江欸乃题李复礼松江渔者图卷 其二
李遵道枯木竹石图
投赠郑守光远三十韵
三华道中书所见 其二
题梅花太极图十首 其九 敛华就实
南山紫云山居 其八
双溪客馆
腊月过里敦田舍
秋日杂兴五首 其二
辛巳还光邑祖居上井约江少府同到
送詹景仁赴江陵军民总管
谢子安之江右求葬师 其一
南田耕舍 其二
用鹫峰师韵送涧泉上人游方十首 其七 钟山
春日行近山 其三
题乌江庙
杭川八景 其四 七里春涛
松江欸乃题李复礼松江渔者图卷 其一
宿武夷
谷口 其二
和揭希韦立春
题麻姑图有怀蒋师文
李氏妹夫仲章归自襄阳
用鹫峰师韵送涧泉上人游方十首 其二 雁荡
樵阳八咏用陈教和周东圃韵 其四 丹台梅月
夜中忽雨
三华道中书所见 其一
南山紫云山居 其九
方壶墨竹
春夜听雨有怀 其三
送监郡库克楚通议公致仕归维扬一十二韵
春雨书怀 其二
三华吴宜甫桃溪十咏 其三 半月池
秋日杂兴五首 其三
放歌台
题梅花太极图十首 其十 待用调元
春竹
早春感兴 其三
题剑水秋浦山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