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读靖节诗

读靖节诗

宋代 薛季宣

渊明鸣素琴,无弦有遗音。善听非子骞,寥然赏知心。

声满天地间,清越穷幽深。游鱼漾澄澜,宿鸟投故林。

忘肉为闻韶,羲皇到于今。

诗人薛季宣的古诗

夜闻桂香

宋代 薛季宣

秋香烈烈锁房栊,龙麝腥膻不易同。清素月中留夜魄,芬芳林下有家风。

记惟密雪开梅萼,忆过疏篱采菊丛。独有平泉旧诗句,浪誇金粟竟非工。

樊冈雨后瀰望皆平芜绿草无复花矣

宋代 薛季宣

候客樊冈道,新晴致日佳。万般诗外意,百种梦中花。

蔓绿铺平野,江流袭涨沙。无如石头滑,龙首粲新芽。

黄霸

宋代 薛季宣

称职关东汉吏良,作公名损浩难量。试看鹖雀为神雀,无复飞蝗食凤皇。

过樊山

宋代 薛季宣

谁将春信过中江,草木无情取次芳。装罢美人梅破额,愁成行客柳牵肠。

江滩凿凿添新涨,沙塞茫茫反夕阳。款段趷梯樊岭道,几多畦町杂苍黄。

孙元式挽诗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凛凛东门会,岩岩烈士风。语高文笔外,欢溢酒杯中。

契阔从睽隔,绸缪见始终。之人而不寿,吾欲问苍穹。

读列女传

宋代 薛季宣

一避先生席,铿然鼓瑟希。功名窗纸薄,声色路尘微。

大礼无通问,清谈浪解围。党人狂斐甚,犹有咏雩归。

挽薛艮斋

宋代 薛季宣

眼看嘉木斧斤摧,竹路凄凉孰不哀。高论每闻前席听,谠言曾欲挽裾回。

膏销果见龚生夭,刍奠空悲徐孺来。儒效俗传今若此,苍苍福善竟悠哉。

二十三日送客寒溪还视邑事食时过节推周文犹高卧未起愒然嗟羡以诗 ...

宋代 薛季宣

惊起周公梦,三竿日倍高。被毡吟不用,州县职徒劳。

脂辖驱邮置,金车困贼曹。几如陈处士,龙卧楚江皋。

山舍三首 其一

宋代 薛季宣

髣髴依蛮室,林端鸟道萦。烟疑云异色,松接涧同声。

树古龙蛇蚴,岩嵬虎豹狞。野花舞狂蝶,栩栩梦庄生。

青田同七五兄作四首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鸟云送雨过前山,白鸟将雏向远湾。独立溪亭无个事,湍流泷石镇潺潺。

山舍三首 其三

宋代 薛季宣

寂寞无尘事,茅茨秀岭连。密萝蒙灌木,乱石隐流泉。

蝉噪云间树,鸟飞山外天。孤云自明灭,应达主人玄。

闻前月时事君举象先皆与南宫之选是日读易诗春秋作四首 其一

宋代 薛季宣

一阳萌动黄宫下,正是寒威合海时。闭户先生莫惆怅,雷行龙跃定前期。

州图次元修韵三首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瞿聃尽道色非色,愚圣共知东是东。一纸画图都掌大,谁言遮壁意无穷。

送郑景元赴秀州判官诗

宋代 薛季宣

恢炱煽炎毒,万里无来风。殿阁少微凉,况乃陌路中。

纨扇可把挥,秋高网丝虫。冰山岂足恃,见睍聿消融。

进退信惟谷,黄尘奈匆匆。郑君冰雪姿,干将依崆峒。

竭蹶救头然,巾车佐元戎。生人在炽炭,吾何惮爞隆。

往闻开元帝,逃暑绣岭宫。偪仄政浩叹,木阴见姚崇。

烦溽顿以消,语识静胜工。相期在此行,山泉养童蒙。

雨后忆龙翔寺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窣堵东西岌两峰,王宫今日梵王宫。潮船八面来勍敌,都入禅师燕坐中。

谢王尉见赠龙溪集

宋代 薛季宣

稔闻韵乡名,不识韵乡面。班班隐豹文,窥管时一见。

譬彼闼婆城,寻逐沧流漩。闻韶在齐国,九奏何当变。

王侯韵乡人,少长居乡县。韵乡指迷涂,贻我书一卷。

森如入武库,宝璧纷交荐。群玉屣登临,赫日吹风霰。

家鸡将野鹜,后素诗何绚。长安行即到,岂在临渊羡。

千金端不如,变色先生馔。从可狎江鸥,六籍居贯穿。

归计二首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置锥无地亦无锥,幸可归来特地疑。船子月轮贫未破,罗浮焉用石头为。

至樊口三首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小回中入大回中,激水那堪括面风。退谷未堙聱叟笑,钓台宁是不英雄。

俞氏园林

宋代 薛季宣

茁茁桃与李,生花故城山。修竹共娟好,流水相往还。

天远峰可共,人来心已闲。殷红间苍白,晚吹催潺湲。

吾邑在何许,沧波对重关。烟霞蔽落日,萑苇深前湾。

送客时已到,游人意长悭。高风怒涛作,卷雪食饷间。

官禁不可脱,归哉望斓斑。

又读陶靖节诗即次前韵效其体 其一

宋代 薛季宣

浊酒自倾尽,陶然忘古今。横琴寄逸响,聊以写我心。

矫矫两白鹄,盘旋下曾林。此情谁与传,无弦有遗音。

薛季宣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 36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