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诚台雪望怀子都五首 其四

诚台雪望怀子都五首 其四

宋代 薛季宣

狂游失可人,萍聚我和君。千里共明月,几山空白云。

击雕飞堕毳,嚼雪冷冰龈。百岁无多子,离居困索群。

诗人薛季宣的古诗

雪蛆

宋代 薛季宣

冷冷雪中蛆,皎皎夏之日。藉彼凌厉地,生此柔脆质。

冰山共攸远,玉箸无定匹。安识时有暑,但保岁云慄。

中和叹何居,已热信所必。火鼠可泽浣,朝菌宁晚出。

伯翳为更名,山经注遗逸。

诚台雪望怀子都五首 其四

宋代 薛季宣

狂游失可人,萍聚我和君。千里共明月,几山空白云。

击雕飞堕毳,嚼雪冷冰龈。百岁无多子,离居困索群。

归计二首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置锥无地亦无锥,幸可归来特地疑。船子月轮贫未破,罗浮焉用石头为。

春草曲

宋代 薛季宣

霰雪枝头寒已老,平芜一夜铺春草。江梅著子怯东风,花落满庭浑不埽。

中秋对月戏呈觅举诸兄

宋代 薛季宣

君不见决明混沌江之湄,含胎吸月怀清辉。圆净唾将珠与玑,又不见明视中原云月静。

跳掷回旋顾形影,生儿往往皆毛颖。由来逐物未忘机,劳生吞吐知惟时。

观美为人奚以为,独坐金风尘虑省。皓月斜河星耿耿,草头漙露侵肤冷。

平生不解饮和歌,无人对月醉颜酡。月朗清秋奈月何,睡思朅来刚引领。

林岫参差弄光景,不知月已沈西岭。

渔父二首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红蓼白蘋岸,清风江月明。万波千尺动,四海一沤轻。

浊酒醉独酌,鲜鱼饥旋烹。兴来歌欸乃,烟雨过前汀。

读邸报二首 其一

宋代 薛季宣

大漠烟尘静,三公计画奇。定安唐庙貌,行复汉官仪。

捷奏腾千里,除书满四维。自然禽颉利,蚤晚赞无为。

社后即事

宋代 薛季宣

东君识归意,社雨零斋沐。柳眼向人青,草芽随地绿。

体轻来燕疾,声合鸣蛙矗。桃李静无言,艳丽惊郎目。

石榴花

宋代 薛季宣

国色宜炎夏,宫装染绛纱。苍崖陆浑火,朱景赤城霞。

颜驻留琼蕊,丹成咽日华。东山旧游处,遥忆武陵家。

寒食甚雨中泛东舍溪偶晴游张公石室三首 其一

宋代 薛季宣

籧篨烟霭入浮槎,罨画溪干阿果家。浩荡天风飞羽盖,缤纷法雨落昙华。

阪悬饮涧猿连臂,魄褫投牢虎落牙。岂是仙翁未神圣,笑谈为我放灵鸦。

忌日雪

宋代 薛季宣

荼毒惟何甚,同时失所天。哀伤逢此日,怀抱忆初年。

白雪明心素,青松黯墓埏。不堪陈几席,罪罟欲谁冤。

闻前月时事君举象先皆与南宫之选是日读易诗春秋作四首 其四

宋代 薛季宣

我不知人人我知,体交无味亦何为。朝阳鸣凤翔千仞,却是梧桐实未离。

复和仲蟠二首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一见春红意已舒,何须幻化入悬壶。含芳镇日香千和,作态临风色万殊。

曲槛乍开金缕凤,清池斜照玉为凫。洛阳拟问门园在,王后如今解接无。

丙子岁春

宋代 薛季宣

物极虽云反,寒威何太衰。东风入帘幕,生意满林畦。

古木含新绿,仙葩吐旧枝。阴晴苦不定,中夜忍闻规。

寒食雨

宋代 薛季宣

言归社雁已家乡,紫燕呢喃识旧梁。甚雨疾风寒食夜,旅人情绪一思量。

周将军庙观岳侯石像二首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军声良苦听南风,说礼敦诗也不容。斗蚁达聪良是病,战蜗流血可同宗。

亲疏间入联镳话,真假言从蹑足封。趣诏河阳长已矣,隆中悲切起人龙。

挽薛艮斋

宋代 薛季宣

眼看嘉木斧斤摧,竹路凄凉孰不哀。高论每闻前席听,谠言曾欲挽裾回。

膏销果见龚生夭,刍奠空悲徐孺来。儒效俗传今若此,苍苍福善竟悠哉。

读近时乐府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乐好株离几百年,知昏汉日暗湖天。周东幸有其戎叹,却在伊川被发前。

谢王尉见赠龙溪集

宋代 薛季宣

稔闻韵乡名,不识韵乡面。班班隐豹文,窥管时一见。

譬彼闼婆城,寻逐沧流漩。闻韶在齐国,九奏何当变。

王侯韵乡人,少长居乡县。韵乡指迷涂,贻我书一卷。

森如入武库,宝璧纷交荐。群玉屣登临,赫日吹风霰。

家鸡将野鹜,后素诗何绚。长安行即到,岂在临渊羡。

千金端不如,变色先生馔。从可狎江鸥,六籍居贯穿。

游韩魏王书堂

宋代 薛季宣

兰生深谷中,香不为人采。明珠含蚌胎,融曜镇长在。

袭来馨满含,磨琢未曾璀。君子行之常,出处安有改。

韩王开此居,山立中

薛季宣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 36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