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寒食雨 其一

寒食雨 其一

宋代 薛季宣

风雨逢寒食,天公涕亦潸。柳眉颦绿发,花泪湿朱颜。

贴峤云横水,藏舟雾障湾。烧痕青已遍,若个子推山。

诗人薛季宣的古诗

重阳马上看菊

宋代 薛季宣

秋菊粲真色,落若千金卮。对此好时序,馨香散幽奇。

烂漫在伊昔,邂逅不可期。吾来倦逢迎,玄黄马常驰。

二子复何事,相从意熙熙。奔走尘埃间,一见蹙我眉。

向之念佳赏,惭颜朵人颐。

读近时乐府 其一

宋代 薛季宣

天宝龟兹贵尚年,哇淫靡靡到今传。寻思溱洧桑中调,几许不如周颂篇。

夜忆吴江

宋代 薛季宣

虹梁新霁倚东隅,还忆松江枕太虚。味比莼羹下盐豉,贤为菰太忆鲈鱼。

清风帆幔输归客,落日蒹葭称晚渔。会带笭箵镇浮浪,扁舟斜挂一籧篨。

樊口见郑崇阳不遇

宋代 薛季宣

经时兀兀坐筠乡,命驾崎岖傍夕阳。岛屿西陵崎罨画,湖山东鄂洗新装。

路侵细草迷繁绿,风落閒花忆旧香。却上渡船归去也,不逢安道故无妨。

渔父二首 其二

宋代 薛季宣

红蓼白蘋岸,清风江月明。万波千尺动,四海一沤轻。

浊酒醉独酌,鲜鱼饥旋烹。兴来歌欸乃,烟雨过前汀。

陈思王

宋代 薛季宣

乔松产崇岳,托迹太高亢。飘摇风雪场,蜷局蛟龙状。

干霄竟何事,劲节良独壮。下有楸桐秀,远入烟霞望。

天意固有在,人情亦云妄。苦乏柔苗荫,直傲清霜量。

居然嗟彼其,坐使出其上。至哉文身子,三以天下让。

远景图 其一

宋代 薛季宣

芦花飞雁烟村静,一点青山波万顷。人在孤舟唤不应,儿言客写潇湘景。

诚台雪望怀子都五首 其五

宋代 薛季宣

掩胫诚台雪,吟头祇自昂。梅花开岭路,冰玉皱池塘。

良马日千里,美人天一方。尺书不可寄,道义两相忘。

宿低寨遇雨

宋代 薛季宣

酣睡忽惊觉,空床秋气清。四垂来雨脚,万壑涨滩声。

飞洒穿戎幕,凄凉怅旅情。缇幢高卧者,应更薄书生。

书敬仲兄枕屏

宋代 薛季宣

野趣知兄爱泉石,风屏少试秋毫力。纤煤点染出云天,万里江山安枕席。

跋分定录

宋代 薛季宣

人生红树花,一谢乃其分。春风尽摇荡,刚恨分庭粪。

先贤尚龙豢,缺月何灰晕。譬如陌上尘,要是非关运。

何丘示无朕,子路穷斯愠。此理未容言,呼儿课天问。

和许簿牡丹二首 其一

宋代 薛季宣

天与花王化日舒,可堪买酒共提壶。荒凉洛苑芳菲甚,落寞扬州气味殊。

倾国几迷狂舞蝶,还钱不得迅飞凫。清愁怀抱多春感,一苇悬知此意无。

读书三首寄景望 其三 韩文

宋代 薛季宣

退之强解事,刚不信神仙。所作古意诗,甘心玉井莲。

沈疴痊不见,险绝恸虚传。赖得华阴令,聱书言岂然。

帐宿幡竿岭

宋代 薛季宣

长笑飞刍馈六军,也驱疲瘁逐征尘。楸林卓帐秋风夜,山鸟惊啁可笑人。

侯妇叹三首 其三

宋代 薛季宣

侯妇且勿叹,金玉多满堂。蛾眉不让人,当奈薄情郎。

读书三首寄景望 其二 山海经

宋代 薛季宣

帝江无目面,歌舞识成音。形天断厥首,操干意岑崟。

大化浩难量,悬解在明心。舒啸东皋上,薰风五弦琴。

二同舍赋鄂城篇见和文高格古端不可及而仙尉王文措辞侈甚可以参诸 ...

宋代 薛季宣

生春煖律谁能吹,寸心万里何当驰。威加海内念方国,也思猛当歌云飞。

狂游不识今与古,闉阇便作潭潭府。试凭野叟问吴婆,赐不如回吾与汝。

高高无事幕穹苍,湖天无云湖水茫。吴楚争桑如有顷,东鄂几人全首领。

古时封国今为墟,此心观古应焚如。归欤衲被盖头卧,何妨沸鼎游如鱼。

舌柔长在强于齿,人间万事浑如此。君不见老聃彭祖俱长年,火化仙乘□□烟。

诚台晚意

宋代 薛季宣

麦夏西山日脚斜,峰云千里尽丹霞。晴岚榱桷水春涨,芳草园林路晚花。

远近子规啼怨抑,高低乳燕语淫哇。官身归是何年社,信美诚台不似家。

天闺

宋代 薛季宣

扁舟一叶转寒溪,返照西阳日下西。旬浃不来江水涨,惊澜几欲上天闺。

黄杨生拳石间王彦材以为赠且赋之走命曰孤山贞干次韵以酬

宋代 薛季宣

孤山有贞干,不比寻常木。蟠根怪石巅,亭亭自生育。

百物进相怪,位闰知蹙缩。散叶傲风霜,樛木外林樕。

琴桐峄之阳,逍遥两俱足。夸父徒我庭,如仁示其目。

股掌玩何言,遂可移风俗。

薛季宣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 36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