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舟夜苦雨

舟夜苦雨

清代 李鸿章

一月天何醉,四山云若痴。
潮添积雨后,春到寒江迟。
梦觉客衾薄,灯昏邻笛悲。
流年孤艇送,不觉鬓丝丝。

诗人李鸿章的古诗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五

清代 李鸿章

袁江小聚嘿无言,落叶空房冷闭门。谁料匆匆成永诀,青衫空剩旧啼痕。

丙戌四月随醇邸巡海呈教 其一

清代 李鸿章

雕弓玉节出天阊,士女如山拥绣裳。照海旌旗摇电影,切云戈槊耀荣光。

佽飞禁旅严千帐,罗拜夷酋列几行。德协谦尊齐赞颂,力辞黄屋福威扬。

雪霁登程将至宿松 其二

清代 李鸿章

三月寒逾九九深,炎凉历惯不惊心。菜花满地黄金色,憔悴相看半不禁。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

清代 李鸿章

蓬莱弱水路三千,献赋《长杨》几见怜。骏足绝群羞豆栈,蛾眉倾国怨华年。

空谈玉麈真多事,小试铅刀不值钱。广武登临无限意,愁看直北旧山川。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二

清代 李鸿章

诗人寂寞欲归耕,为订樵青竹里盟。悔煞五年僧苦行,沾泥絮影尚多情。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一

清代 李鸿章

况瘁椿庭隔九泉,沈沈寒日坠虞渊。锦囊未敢忘三矢,荩箧何曾名一钱。

江表伶俜悲弟妹,墓门荒寂剩园田。海枯石烂心难死,遗恨空将泪雨填。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九

清代 李鸿章

死者已矣存者散,故园惆怅不胜春。谏争袁盎新承召,坐啸孙登乐守贫。

往事悠悠同逝水,诸公衮衮共扶轮。杜陵流落江湖久,老向人间逐后尘。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六

清代 李鸿章

朱家大侠报恩长,寒谷谈兵夏有霜。洪泽投鞭威尚赫,白沙裹革骨犹香。

丹烬蜕羽遗经卷,黑塞归魂指故乡。苦忆春郊偕纵马,山阳残笛听凄凉。

龙潭阻风怀彭雪琴方伯

清代 李鸿章

秋风纵酒浔阳郭,夜月联吟赤壁舟。往事隔年如昨日,故人击楫又中流。

万篙烟雨楼船静,六代江山画角愁。不见玄龙湖海气,卧闻凉吹撼汀洲。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四

清代 李鸿章

艨艟破浪用如神,天下安危寄此身。快马健儿争入手,票姚车骑岂无人。

腐儒本欠封侯相,末座宜充较射宾。髀肉渐生豪气退,无家莫更厌清贫。

山东旅舍题壁 其一

清代 李鸿章

黄河东抱乱山流,迢递征途又暮秋。愧我年华同邓禹,飘零书剑未封侯。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六

清代 李鸿章

团扇秋风肯弃捐,别离终恐误婵娟。料知化石心如昨,不抱琵琶过别船。

雪霁登程将至宿松 其一

清代 李鸿章

积雪沙堤似掌平,香泥浅趁马蹄轻。朔风来自阴崖畔,犹带枯林踏叶声。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三

清代 李鸿章

柳营归骑指山庄,静夜添香待漏长。回首沧浪亭畔路,绿苔秋草黯斜阳。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二

清代 李鸿章

枢帅忠诚上格天,春明问字十年前。文章坛坫驱今古,气象沧溟罩万千。

威憺江湘弥抑抑,腹藏兵甲亦便便。出师再表争形胜,知在龙蟠虎踞边。

丙戌四月随醇邸巡海呈教 其二

清代 李鸿章

万千气象蜃楼高,忽地齐烟涌六鳌。慈佛护持看献瑞,仙舟共济敢辞劳。

自怜坚壁心偏苦,却愧屯田诏屡褒。无限临歧依恋意,漫吟潭水答云璈。

入都 其五

清代 李鸿章

桑乾河上白云横,惟祝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待春明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四

清代 李鸿章

六军饥怨竞嗷鸿,圣主临轩尚梦熊。独有夷吾霸江左,群思萧相运关中。

海陵积粟沙量白,少府供钱铁铸红。征市榷酤无尽藏,弦高卜式有遗风。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八

清代 李鸿章

宦情孤似谋巢燕,羁思悽如抱树蝉。多愧淮南丹未熟,旧时鸡犬已升天。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一

清代 李鸿章

九天阊阖叫能开,大地波澜挽得回。沟壑余生千里转,沙场战骨几人埋。

风高劲草犹披拂,岁晚乔松待护培。怀旧苍茫尝独立,眼中多少出群材。

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47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