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晚江即事

晚江即事

清代 李鸿章

山气濛濛带雨昏,江潮滚滚挟雷奔。估樯簇笋滩头聚,野市编茅劫后存。

愁似云痕浓不减,寒凭酒力醉难温。却怜渔艇全家住,一叶凌波笑语喧。

诗人李鸿章的古诗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二

清代 李鸿章

诗人寂寞欲归耕,为订樵青竹里盟。悔煞五年僧苦行,沾泥絮影尚多情。

山东旅舍题壁 其一

清代 李鸿章

黄河东抱乱山流,迢递征途又暮秋。愧我年华同邓禹,飘零书剑未封侯。

湖上遇雪卧病作

清代 李鸿章

峭风吹冻绿玻璃,浩浩平湖四望迷。雪压轻舠凉气重,云冲高岭远天低。

菰蒲白战滩声乱,菜麦青埋野色凄。料得故园花事晚,玉缸春洒为谁携。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二

清代 李鸿章

枢帅忠诚上格天,春明问字十年前。文章坛坫驱今古,气象沧溟罩万千。

威憺江湘弥抑抑,腹藏兵甲亦便便。出师再表争形胜,知在龙蟠虎踞边。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三

清代 李鸿章

柳营归骑指山庄,静夜添香待漏长。回首沧浪亭畔路,绿苔秋草黯斜阳。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七

清代 李鸿章

细柳将军百战经,儿童戴德姓名馨。曾攀槛角回天眷,重泣淮南霣将星。

范老忧时头更白,郗生入幕眼常青。传烽今已连河朔,犹记豚鱼解效灵。

舟夜苦雨

清代 李鸿章

一月天何醉,四山云若痴。
潮添积雨后,春到寒江迟。
梦觉客衾薄,灯昏邻笛悲。
流年孤艇送,不觉鬓丝丝。

荷兰夜宴

清代 李鸿章

出入承明四十年,忽来海外地行仙。华筵盛会娱丝竹,千岁镫花喜报传。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一

清代 李鸿章

九天阊阖叫能开,大地波澜挽得回。沟壑余生千里转,沙场战骨几人埋。

风高劲草犹披拂,岁晚乔松待护培。怀旧苍茫尝独立,眼中多少出群材。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二

清代 李鸿章

元气鸿濛二百秋,潢池养寇孰贻忧。擎天才力云中翼,浮世功名水上沤。

巢幕但闻嬉燕雀,农田那得劝鸤鸠。军前乞写监门画,呼吁民劳庶小休。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八

清代 李鸿章

一角江城恨未消,长怀楚泽佩芳椒。中原旗鼓声先震,半壁金汤土竟焦。

蜀郡祠堂村社祭,赵州人士酒杯浇。当时愧乏蚍蜉救,投阁何须解客嘲。

入都 其八

清代 李鸿章

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瞰中州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半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辙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巷士,残年兀坐守遗篇。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八

清代 李鸿章

宦情孤似谋巢燕,羁思悽如抱树蝉。多愧淮南丹未熟,旧时鸡犬已升天。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四

清代 李鸿章

艨艟破浪用如神,天下安危寄此身。快马健儿争入手,票姚车骑岂无人。

腐儒本欠封侯相,末座宜充较射宾。髀肉渐生豪气退,无家莫更厌清贫。

丙辰夏明光镇旅店题壁 其一

清代 李鸿章

四年牛马走风尘,浩劫茫茫剩此身。杯酒藉浇胸磊块,枕戈试放胆轮囷。

愁弹短铗成何事,力挽狂澜定有人。绿鬓渐凋旄节落,关河徙倚独伤神。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五

清代 李鸿章

七年飘泊节旄存,追怆同袍烈士魂。谏草商量捍吾圉,伏蒲涕泣感君恩。

猿悲鹤怨来舒国,寒水萧风下蓟门。何事田横孤客在,摩挲故剑绣苔痕。

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十五

清代 李鸿章

何郎一纸报平安,冰雪诗篇背俗看。春草凄迷思北渚,秋坟哀艳唱南冠。

匡时且制新亭泣,涉险悬知蜀道难。闻说江皋吊袁术,暗风吹雨打窗寒。

游鹿洞归途感赋

清代 李鸿章

鹿去台空屋数椽,置身就在阆风巅。
孤筇螟踏烟中路,万壑春藏洞里天。
乱后诸生虚讲席,门前流水隔尘缘。
低徊朱陆论心地,思使薪穷火不传。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四

清代 李鸿章

浮家千里蓟门回,城角西风战鼓哀。娇女扶持同北徙,可怜辛苦贼中来。

雪霁登程将至宿松 其二

清代 李鸿章

三月寒逾九九深,炎凉历惯不惊心。菜花满地黄金色,憔悴相看半不禁。

李鸿章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47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