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薛蕙
送周侍御
闽越三山外,东南八郡遥。褰帷向绝徼,揽辔下中朝。
风起江潮动,霜飞瘴雾消。九重思谏诤,计日上云霄。
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九首 其七
白鹤东飞去不回,不知何处是蓬莱。汉皇虚筑迎年观,嬴帝空馀望海台。
舟行杂诗九首 其六
木落风雨夜,水生兰蕙洲。已值清秋日,旅客思悠悠。
感时临岁晏,惜逝对川流。此际亟归去,萧条难久留。
远游曲十首赠郑继之 其五
太白山人高士流,十年不出卧沧洲。尔去相逢托相讯,南来傥许共扁舟。
田园乐七首 其一
一径垂杨高下,数家流水东西。麦陇青青雉雊,柴门寂寂莺啼。
效阮公咏怀 其二十六
守道遗荣利,趋物丧其真。诎伸难并观,高尚良可伦。
不见玄庐子,精神已无存。煌煌口中珠,含此谁为珍。
富贵焉足求,甘我贱与贫。
效阮公咏怀 其三十
啾啾田野雀,徘徊丘中阿。上飞有鹰鹯,下飞有网罗。
人生诚未易,祸福岂在他。誉者日已少,恶者日已多。
感彼恭士言,悔恨将如何。
赠袁贞白
故人昔访我,玩月新秋节。十年重命驾,复对春宵月。
故人真有古人情,明月故向今宵明。可怜明月如盟主,知君与我心相许。
结交肯与流俗同,此心愿学延平翁。
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九首 其三
地脉东南一线开,千流万
丘中
返照丘中路,孤烟水上村。野田荒藓色,沙岸落潮痕。
日短䞉书卷,天寒频酒樽。定知无客到,不必扫柴门。
志感 其二
圣王久已徂,方策不俱逝。大者载诗书,遗烈播无际。
猗嗟德不载,文章亦相俪。吾观三五迹,旷代若同世。
区区汉唐来,群儒犹善继。葳蕤竹素间,君相赖攸济。
皇朝属全盛,重光施来裔。自非良史才,大业有瑕翳。
愿言见作者,缀缉列凡例。纷纶括群典,俶傥袭六艺。
言文行则远,斯理良匪细。惓惓告在位,秉笔当勿替。
雪七绝 其四
玉人燕国旧倾城,对雪临风更有情。镜里新妆争皎洁,檐前垂手学轻盈。
访雍上人
冬日自虚寂,东林地更偏。经声行处近,灯影望中然。
残雪明花苑,寒云荫石筵。祇应休浣暇,来此暂安禅。
游城南园林 其四
丽札昔相约,名园今共看。雨苔晴亦湿,风筱夏犹寒。
永日倦高宴,清歌时向阑。
徐子容薜荔园十二咏 其十 留月峰
阴崖抱嵌窦,倒景如明月。玉气夜逾妍,珠光朝未灭。
云归晕正满,雾上轮初缺。西园宴客处,临玩情无辍。
杂体诗 其八 潘黄门
登城涉层轩,遥见洪河隈。迅飙拂穷坂,阴湍涌幽崖。
哀鸿唳空拂,征鹳翔高堤。长秀延苞蔓,乔干垂华
次韵酬徐远卿侍御三首 其二
使节还天路,幽栖阻涧云。神交承问讯,心折阻论文。
蚤岁频求友,孤踪久离群。尚惭同臭味,空此袭馀芬。
田园乐七首 其四
官罢交游自绝,病闲琴酒相亲。门下惟饶饮客,坐中时有谈宾。
送许侍御谪定州
志士宦不达,千秋同一时。今看许夫子,窜逐使人悲。
才大元相误,名高只自危。恓惶千里曲,惆怅四愁诗。
北望关山阻,南飞羽翼垂。平生怀感激,送尔益悽其。
皇帝行幸南京歌(六首)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472篇诗文
邯郸馆中
效阮公咏怀 其二十八
仲夏即事
病中何仲默蒋子云过访
西园对雨
小园旧名退乐中丞马敬臣先生改曰常乐因为题榜兼赋古诗二章见赠蕙 ...
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九首 其四
庚辰八月谢病南归奉寄王浚川先生三十韵
中秋对月作
江中四咏送黄日思韵限本题同诸公作 其三 江花
寄孙山人 其一
宝刀篇
辛卯春日作
春日禁中遇雪
张南园画云南图
赠白贞夫
书省内壁
赠王子正侍御
谒茂陵祀孝贞太后
效阮公咏怀 其十七
效阮公咏怀 其十六
徐子容薜荔园十二咏 其六 观耕台
暮春园中作
孔汝锡得陜右少参邸报台中旧养一鹤俄鸣舞而去汝锡感而赋诗因同作 ...
效阮公咏怀 其十五
效阮公咏怀 其九
送马伯循 其二
顾东江先生遗善堂诗 其六
赠别翟廷献
咏料丝灯
答王允升省中对雨见忆之作
文徵仲画老子见赠旧寄观音像并此奉谢
过城西野
效阮公咏怀 其二十一
春日漫兴十二首 其十
别墅即事
道院看牡丹晚际遇雨作
宴故英国公山亭即文皇帝赐第
访史内翰不遇
赠张仲脩二首 其二
赋得张公洞寿吴封君
太岳诗三章赠陆元望少参之武当 其一
游西郭
赠孟望之四首 其三
牡丹送寺中供佛兼题短句
皇帝行幸南京歌十首 其一
出行四图为何燕泉先生作 其一 职方奉使
长安西门候朝
城西亭子宴集 其五
杂体诗 其六 阮步兵
行路难(三首)
月夜坐忆
杂体诗 其四 刘池学
赠苏允吉侍御二首 其二
赠刘子纬
夏夜暑甚不寐
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三首)
效阮公咏怀 其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