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子敬作诗已久不以见示忽出一卷共有四十字乃相陪避暑三峡桥之作戏次其韵

子敬作诗已久不以见示忽出一卷共有四十字乃相陪避暑三峡桥之作戏次其韵

宋代 曹彦约

乃有诗如此,清新思涌泉。夤缘尘外景,发露性中天。

旧事惊陈迹,新功喜盛年。当流攲枕处,醒得困时眠。

诗人曹彦约的古诗

序斋丁主簿挽章

宋代 曹彦约

诗礼彬彬到古风,月桥人物序斋中。
郑公宅畔乡仍在,马氏台前帐已空。
万事可堪评夜旦,九泉终不盖英雄。
只今家学方如此,犹喜先生易未东。

答传宪

宋代 曹彦约

妙语差肩落燕泥,亨涂骧首化龙堤。
敢酬阁老惭非杜,适见夷龙不为齐。
趣觐可无三节召,送行那有一钱赍。
功名自是平生志,旃罽为庭正可犁。

酬杨伯洪

宋代 曹彦约

扁舟一峡七经年,犹忆四民困备边。
已病一夫空有议,误谋元备本非贤。
公朝虑蜀天常近,之子忧时火未然。
遇合却留经济用,此行应水愧登仙。

横舟弟相别年馀阻一江之水彼此皆病未有可会

宋代 曹彦约

好诗好雨适相逢,抖尽襟怀要折冲。
自古天人无间断,宁因水旱辍良农。

群山阁

宋代 曹彦约

万里云萍一酉阳,便将和气压荒凉。
挽回梅萼依明烛,管领椒荒入寿觞。
笑里不知熊轼重,醉馀犹记博山香。
只因腊雪成佳集,等到春来味更长。

知县再次韵不作平侧体复次韵二首

宋代 曹彦约

和氏得荆璞,眩走数百舍。
谓足奉至尊,过眼不售价。
有时置箧笥,光彩忽惊夜,
持归弄儿女,足以照里社。

陈氏夫人挽章

宋代 曹彦约

受氏推玄女,来嫔得召南。
躬行其诫七,礼尽所从三。
孝养衣皆彩,权舆色已蓝。
霜风吟木末,哀怨不能堪。

答赵守见贻之韵

宋代 曹彦约

已报新题下紫泥,尚留佳谶筑新堤。一心国事忉忉在,万口民歌剪剪齐。

惜去辙须田父卧,催归诏有内臣赍。舍人若问朝天日,割尽黄云水满犁。

子敬见和食雪诗仍次前韵

宋代 曹彦约

色如姑射未全真,消得新诗脍炙人。
冰不待藏须洁齿,冻何须解要濡唇。
烹茶尚有虀监味,食蘖难夸麴米春。
胜欲清凉非内热,不庆宴赏羡诸臣。

江村散步

宋代 曹彦约

已落无边木,犹诛不尽茅。
沙逃迎远景,风力闹寒稍。
牧处高低路,渔时远近郊。
竹篱茅舍外,门闭可推敲。

廖子晦以通书及龟山道乡晦庵帖见惠

宋代 曹彦约

文公垂宪墨淋浪,鼎立龟山更道乡。
家有一焉犹冠绝,宝兹三者见珍藏。
来从叠嶂层峦里。置在光风霁月傍。
收拾兵戎无一物,满船空载有归装。

谢罗醴陵宏材乐府见寄

宋代 曹彦约

自别湘中首屡回,漏传春信一枝梅。
固在我老何须此,不与时同赤壮哉。
百里去思民父母,三年归作国台莱。
更将馀力哦新调,三晨篇中著意来。

挽蔡祭酒诗二首

宋代 曹彦约

昔缔金昆好,慈恩有旧题。
及今如社燕,与子共朝鸡。
未见星常北,相逢日易西。
定应湖上路,塞色黯招提。

代送礼悦杨侍郎帅江陵

宋代 曹彦约

鼎鼐真才笔橐声,清朝人物独先生。
从来马老荆州望,可但无公礼部名。
谋帅直须医国手,辍贤何以慰人情。
送春又数春回处,忍更堂堂背我行。

家本谯人得奉祠毫州喜赋述怀

宋代 曹彦约

宦游随喜亦云聊,笔橐何官晚见招。
已定秦关无论蜀,好恢汤毫却归谯。
发边庐岳云千岭,雨后湖庄水一腰。
买得扁舟能著我,便无西子也逍遥。

龙会遇雪

宋代 曹彦约

出门能几里,风雪故相随。
新岁自有巧,旧寒犹绝痴。
自天藏瓦砾,与客照须眉。
甲冷殊关念,丰年却在兹。

大雪感怀

宋代 曹彦约

翻云覆雨纷轻薄,万端不如三白乐。
岁事相关国重轻,天意亦知人忖度。
前年不雨旱为崇,今年不旱螟为恶。
造物与人著力深,一饱年来何落落。
宜春先生古君子,撑肠万卷一丘壑。
吟哦乍拟柳飞絮,感慨相辉花有萼。
商量雪意驰一骑,改变天容翔万鹤。
翻思五十乾道年,是非一律无今昨。
日月逝矣几丰耗,人物眇然增索寞。
吹篪寡唱气欲竭,陟屺何心泪犹阁。
再拜珠玑卜来岁,十袭藏之富囊橐。

赵知宗挽诗三首 其三

宋代 曹彦约

汇水誇同邑,桐江事事贤。骨寒谁与地,言重却笺天。

游宦常千里,归来共一川。西门今日路,忍泪入资延。

春到湖庄

宋代 曹彦约

堤南堤北水溶溶,旁倚群山不碍风。
收拾田园供老境,栽培桃李课新功。
墙头向长千章耸,润下潜流一线通。
脚力尚堪行乐在,年来天不负衰翁。

九江郡斋分韵送魏六兄好文游鄂渚得阳字

宋代 曹彦约

倦客寻闲误入忙,飘然上水击浔阳,
铃斋有伴期三友,玉千何人似六郎。
千晨江山时聚散,满城风月夜凄凉。
西风隐作中秋会,莫恋南楼醉武昌。
曹彦约

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23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