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祁门道中即事 其八

祁门道中即事 其八

宋代 曹彦约

山木阴阴系晚牛,水田漠漠任春鸥。长歌大笑却归去,长在农家今白头。

诗人曹彦约的古诗

春日春陪韩签虞丞解监修禊事即席中有虾菜梨

宋代 曹彦约

雨馀春水压堤沙,柳未花飞蒲茁芽。
清流激湍石佛寺,崇山峻茁野人家。
大酉之山檀溪壑,春俗未改书成车。
居夷骤得群贤集,惠风鼓动生精华。
去年可疑张进士,市人物色争矜夸。
今年舣棹无所适,坐看孤鹜齐落霞。
长官敏者唐吏部,八龙受种今渥洼。
两年分韵得此老,未觉景物相宠嘉。
世南弄笔好商榷,宴客自许穷珍鲑。
万金鼎至我亦喜,便欲染指鱼与虾。
汉司隶后最静者,家有白璧无点瑕。
扣之清越声韵响,满座失喜相叹呀。
怪予穷陋一不有,冠者八乃独髽。
归而谋妇得斗酒,夜韭可剪鱼可叉。
偶欲占射酒似阙,自觉辈晚无肩差。
暗中曹刘不易得,屈宋未死甘押衙。
自从修禊卜师友,一洗万古况两蜗。
但恐朝家用贤急,去我便立文石花。
泮中曹刘不易得,屈宋未死甘押衙。
自从修禊卜师友,一洗万古况两蜗。
但恐朝家用贤急,去我便立文石花。
泮宫先生坐官舍,意此四子穷骄奢。
年前共得石居士,留客嵌空到日斜。

次韵晦父喜雨诗

宋代 曹彦约

何处鸣鸠只好音,谁家孝妇有冤心。
古来禋祀关仍寂,今日兵饥忆华歆。
王制不堪乖用仂,春秋从此却书霖。
君诗好似灵湫水,清绝无人测浅深。

迎寺丞舅归舟

宋代 曹彦约

桂林使者赤松人,争得匡庐自在身。
蝉蜕一官惊俗子,鹳鸣双在压江神。
人生到此方为乐,世路新来可具陈。
开尽朱门无锁钥,满城桃李万家春。

蜀海棠

宋代 曹彦约

西蜀佳人巧欲言,红酣犹带醉时魂。
子规叫断黄昏后,却忆乡情染露痕。

次韵卫庆阳使君送别这章

宋代 曹彦约

细读君诗字字新,巧将监鼓入羹莼。
也知世路催行客,更遣工歌劳使臣。
千里身心空晤对,五经怀抱想纷纶。
他年宛水昭亭外,把玩犹能绝点尘。

潘景泰知县挽章

宋代 曹彦约

甚矣吾衰久,犹能诔故人。
爱贤高赞画,造士忆同寅。
道丧悭人物,才难泣缙绅。
颇闻兰玉秀,天不误儒身。

送陈彦功入都

宋代 曹彦约

握手论心九历年,中间多难不堪传。
相亲幕府分襟后,说到铜官制锦前。
访我田园犹命驾,爱贤时节好加鞭。
别怀莫问书疏数,老病无端日书眠。

飘飘台

宋代 曹彦约

清风怒折腰,断送斜川归。
吾今已归了,无用频吹衣。

县郭新居人家

宋代 曹彦约

苟简诛茅胜野盘,吒身城郭爱平安。
五更人误惊鸡犬,壁漏桅疏共一寒。

郭承禧同年解倅印趋朝

宋代 曹彦约

仕路何曾乐,迎新却是荣。
诸公新引类,难弟久专城。
便恐班朝著,无劳仗友生。
长沙风月夜,炯炯自清明。

奉陪黄帅机访问元夕战场归途见人家园池花木

宋代 曹彦约

争先报国耻非夫,过后论功失故吾,
志士斗量贤士少,赤松游处智名无。

同儿辈食雪和兗子韵

宋代 曹彦约

天然高洁淡为真,似蜜增甜亦可人。
不分青花惊俗眼,更招琼可到吾唇。
取来酒后团栾夜,讨尽人间瘴疬春。
遥想嚼毡清到骨,古来持节要忠臣。

道中遣兴

宋代 曹彦约

游宦何曾乐,佳时又出门。
春深花处处,社近鼓村村。
天地一羁旅,江山千吐吞。
平生黄妳误,今日麴生尊。

豫章贺丁漕建台宴口号

宋代 曹彦约

车马盈六拨不开,彩衣新著乡衣来。
壮怀风月归英荡,满意江山入酒杯。
便觉阳和通嶰竹,已知春信到官梅。
西江岂是留人处,筑得沙堤唤得回。

答赵守见贻之韵

宋代 曹彦约

已报新题下紫泥,尚留佳谶筑新堤。一心国事忉忉在,万口民歌剪剪齐。

惜去辙须田父卧,催归诏有内臣赍。舍人若问朝天日,割尽黄云水满犁。

连雨中买归舟

宋代 曹彦约

泛菊囊萸事已休,光阴无脚驶如流。
更无出入消磨雨,只有悲凉断送秋。
戴屋未停持繖手,买舟先辨打篷头。
悬知明镜重飞处,昵昵灯前问鄂州。

送易彦章以太学正召

宋代 曹彦约

涵养书生二百春,为渠文物有经纶。
只今领袖贤关地,畴昔锱铢舍法人。
吾道年来多落落,士风从此却彬彬。
不应小折陈蕃角,谩谓朝家弃直臣。

虞司理留同官面饭

宋代 曹彦约

玉版初参后,桄榔半醉中。
谁知三里外,有此五人同。
移座淋头雨,开窗拂坐风。
明朝公事了,假道访虞公。

挽蔡祭酒诗二首

宋代 曹彦约

昔缔金昆好,慈恩有旧题。
及今如社燕,与子共朝鸡。
未见星常北,相逢日易西。
定应湖上路,塞色黯招提。

故殿撰修史李舍人挽章二首

宋代 曹彦约

四戒从谁得,忠勤与孝廉。
本原来简册,膏润到闾阎。
仕久机锋熟,时来智虑添。
平生真售用,家法有森严。
曹彦约

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23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