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自洛之越

自洛之越

唐代 孟浩然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孟浩然自洛之越译文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栖栖遑遑三十年,文名武功两个都没有有所成就。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去吴越寻觅山水,厌倦洛阳京都满眼的风尘。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乘一叶小舟去泛游镜湖,向谢灵运致敬作个长揖。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姑且享受杯中美酒,为什么要计较世上功名?

孟浩然自洛之越注释

自洛之越:洛,今河南省洛阳市。之,往,到。越,今浙江地区,春秋时越国所在地。
遑遑(huáng):忙碌的样子。出自《列子》“遑遑尔竞一时之虚荣”。
吴越:今江苏、浙江地区,是古代吴国和越国所在地。
风尘:比喻世俗的纷扰。洛京:又称京洛,指洛阳,是唐朝东都。
扁(piān)舟:小舟。
长揖(yī):古人拱手为礼称揖,作揖时手自上至极下称长揖。“长揖谢公卿”是委婉表示自己不屈服于权贵。
杯中物:指酒。借用陶渊明《责子诗》中“且进杯中物”句意。
谁:何,哪。这里的用法与指人的“谁”不同。
论:计较。

孟浩然自洛之越赏析

诗头两句回顾自己的过去。“遑遑三十载”,诗人此时四十一岁,自发蒙读书到举成数为三十载。“书剑两无成”,诗中用以自况,说自己三十多年辛辛苦苦地读书,结果一事无成,实是愤激之语。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两句前后倒装,每句句中又倒装。本来是因为“厌洛京风尘”,所以“寻吴越山水”。一倒装,诗句顿时劲健,符合格律,富于表现力。一个“厌”字,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旅居长安洛阳的厌烦心绪。诗人在长安是求仕,从他在洛阳与公卿的交往看,仍在继续谋求出仕。但是,半年多的奔走毫无结果,以致诗人终于厌烦,想到吴越寻山问水,洗除胸中的郁闷。“扁舟泛湖海”是“山水寻吴越”路线的具体化。
诗人乘船从洛阳出发,经汴河而入运河,经运河达于杭州(越中)。诗人计划要游太湖,泛海游永嘉(今浙江温州),因此湖海并没有叙述过多。公卿,指达官显贵。古代百姓见公卿要行叩拜的大礼,而诗人告别他们却用平辈交往的礼节——长揖,作个大揖,表现出诗人平交王侯的气概。诗人“长揖谢公卿”表现的是他一生为人傲岸。诗人并不因为求仕失意,就向公卿摇尾乞怜,因此李白说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
“且乐杯中物”是借用陶渊明的《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末尾两句暗用张翰的话:“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晋书·文苑·张翰传》)大意说:“我且喝酒乐我的,管他什么名不名。这也是愤激之辞。诗人素有强烈的功名心,希望像鸿鹄那样搏击长空,一展宏图。但是,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报国无门,只好去游山玩水。
这首诗词诗人原本满腹牢骚,但表达时处处自怨自艾,而流落不偶的遭际却不言自明。中间两联扣题,实写自洛赴越,把洛阳与吴越联系起来。中间两联意思连接很紧,首尾跳跃很大。首联总结自己勤勉失意的一生,尾联表明自己对人生的态度。诗人辞别洛阳前往吴越,目的纯粹是为了去寻求名山佳水,想在自然山水中忘掉世俗,找到归宿。孟浩然虽然一生布衣,但心中进与退、仕与隐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延续到晚年。但这首诗却干净利落地摈弃尘俗,不论功名,是他特定时期真实心情的写照。

孟浩然自洛之越创作背景

孟浩然四十岁到长安考科举,但是没有考取到功名,大约在公元728年(开元十六年)到东都洛阳游览。在洛阳滞留了半年多,次年秋,从洛阳动身漫游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这首诗就作于诗人从洛阳往游吴越前夕,故诗题作“自洛之越”。

诗人孟浩然的古诗

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唐代 孟浩然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唐代 孟浩然

一作题终南翠微寺
翠微终南里,雨後宜返照。
闭关久沈冥,杖策一登眺。
遂造幽人室,始知静者妙。
儒道虽异门,云林颇同调。
两心喜相得,毕景共谈笑。
暝还高窗眠,时见远山烧。
缅怀赤城标,更忆临海峤。
风泉有清音,何必苏门啸。

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一作宴卫明府宅遇北使)

唐代 孟浩然

言避一时暑,池亭五月开。喜逢金马客,同饮玉人杯。
舞鹤乘轩至,游鱼拥钓来。座中殊未起,箫管莫相催。

行出东山望汉川(一题作行至汉川作)

唐代 孟浩然

异县非吾土,连山尽绿篁。平田出郭少,盘坂入云长。
万壑归於汉,千峰划彼苍。猿声乱楚峡,人语带巴乡。
石上攒椒树,藤间缀蜜房。雪馀春未暖,岚解昼初阳。
征马疲登顿,归帆爱渺茫。坐欣沿溜下,信宿见维桑。

登总持寺浮图

唐代 孟浩然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

唐代 孟浩然

闻君息阴地,东郭柳林间。左右瀍涧水,门庭缑氏山。
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题梧州陈司马山斋

唐代 孟浩然

南国无霜霰,连年对物华。
青林暗换叶,红蕊亦开花。
春去无山鸟,秋来见海槎。
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

襄阳公宅饮①

唐代 孟浩然

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
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②
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③
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④
手拨金翠花,心迷玉红草。⑤
谈天光六义,发论明三倒。⑥
座非陈子惊,门还魏公扫。⑦
荣辱应无间,欢娱当共保。⑧

送张子容进士赴举

唐代 孟浩然

夕曛山照灭,送客出柴门。惆怅野中别,殷勤岐路言。
茂林予偃息,乔木尔飞翻。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

唐代 孟浩然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岁除夜有怀

唐代 孟浩然

一题作除夜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来日岁华新。

送张郎中迁京

唐代 孟浩然

碧溪常共赏,朱邸忽迁荣。豫有相思意,闻君琴上声。

与诸子登岘山

唐代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尚在 一作:字在)

武陵泛舟

唐代 孟浩然

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
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

岘潭作

唐代 孟浩然

石潭傍隈隩,沙岸晓夤缘。试垂竹竿钓,果得槎头鳊。
美人骋金错,纤手脍红鲜。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唐代 孟浩然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军。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
竹蔽檐前日,雨随阶下云。周游清荫遍,吟卧夕阳曛。
江静棹歌歇,溪深樵语闻。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

寒夜

唐代 孟浩然

闺夕绮窗闭,佳人罢缝衣。理琴开宝匣,就枕卧重帏。
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锦衾重自暖,遮莫晓霜飞。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

唐代 孟浩然

八月观潮罢,三江越海浔。回瞻魏阙路,空复子牟心。

送崔遏(易)

唐代 孟浩然

片玉来夸楚,治中作主人。
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
别馆当虚敞,离情任吐伸。
因声两京旧,谁念卧漳滨?

与白明府游江

唐代 孟浩然

故人来自远,邑宰复初临。执手恨为别,同舟无异心。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78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