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知府丈袖赐新篇愈叹精奇勉缀俚辞干览采

知府丈袖赐新篇愈叹精奇勉缀俚辞干览采

宋代 李壁

书边惯度短檠宵,心和南山扣角谣。
霡霂几随风入夜,荧煌行角日升朝。
自怜镜里吴霜满,难敌毫端海蜃摇。
好是濉阳桃李树,春风新照玉麟腰。

诗人李壁的古诗

二十九日游桃李村分韵得春字

宋代 李壁

东风吹我出城闉,邂逅相逢得可人。
踏雨先从沙路稳,怯寒更觉酒壶亲。
江山有意如违俗,桃李无心亦处春。
便可名为锦绣谷,匡庐东望隔烟尘。

过汉州留房公湖一日戏和少陵韵二首

宋代 李壁

西湖天下胜,贤相古来稀。
汛扫邀明月,徜徉逗落晖。
蒲深鸂鶒响,林静鹧鸪飞。
脚力应难遍,雕栏幸可依。

在唐安郡圃作

宋代 李壁

当年张李国长城,翻向天涯问大钧。
争似圣朝公道在,庙堂端要读书人。

再和雁湖十首 其五

宋代 李壁

总角趋庭得绪馀,诗书元自与馀俱。词林教诵鹪鹩赋,画苑嗔传蛱蝶图。

千古凌烟思郑国,一时偃月怨哥奴。情和颜蹠均为寄,忍絜新樽上镜湖。

登拟岘台诗

宋代 李壁

羊公洙泗人,易地即颜子。
功名真余弃,邂逅照图史。
况复权利间,何啻鼠肝似。
武库偶并称,相去不知几。
台倾属新葺,天远暮山紫。
佳月唤我来,抛却乌皮几。
莫言风景非,世本无真是。
有酒即宜城,有鱼斯汉水。
殷勤一樽共,清唱切云起。
羁旅聊自纾,高兴未渠已。
银河帘旌接,斗柄屋山指。
侧闻急才秋,便坐引奇士。
但遣君意陈,流落非予耻。

予赋雁湖诗蒙友社诸文继声不一辄复自和四首

宋代 李壁

少年努力在三余,暇日那无水石俱。
自昔空传盘谷引,只今何似辋川图。
伴人寂寞为鹇客,登俎横斜有蟹奴。
便学天随君信否,夜来春涨欲平湖。

六月十八日作

宋代 李壁

三伏已过,九夏欲宾秋。
月林疏梧响,露圃幽花稠。
故人有晁子,梧諠今前修。
胜地能馆我,衰疾於焉瘳。
山寂便午憩,井冽共晨滫。
坟素共偃蹇,几杖亦夷犹。
嗟哉作田苦,斛水车轮抽。
暮歌宛如笑,达旦不肯休。
新谷幸稍登,惧贻晚禾忧。
安得盪尘壒,倒卷天河流。
生意浃万物,仁风扇九州。
老余亦苏醒,翛然脱笼囚。
眷言南山曲,仙袂追浮丘。

庄敬日强斋二首

宋代 李壁

人情乐安肆,昼夜物欲婴。
惟敬以直之,山立而川行。

南歌子·紫绶新符竹

宋代 李壁

紫绶新符竹,叶赪老弟兄。
西风吹棹过湖亭。杨柳夫渠相伴、也多情。
况是瀛州侣,来同酒盏倾。
白沤浑不避双旌。一种风流人似、玉壶清。

予赋雁湖诗蒙友社诸文继声不一辄复自和四首 其一

宋代 李壁

少年努力在三馀,暇日那无水馀俱。自昔空传盘谷引,祇今何似辋川图。

伴人寂寞为鹇客,登俎横斜有蟹奴。便学天随君信否,夜来春涨欲平湖。

投壶

宋代 李壁

弯弧力不任,棋局思虑费。
不如习投壶,闲暇可观礼。
心精手斯应,古谓射之细。
无宁真巧得,近取直如矢。
瀛洲远尘雾,永日但书几。
相携千步廊,百发皆贯耳。
兢兢图克终,一瞬有成毁。
昔贤著新裕,取正斥奇诡。
造次垂令仪,高山劳仰止。

慈姥岩

宋代 李壁

洗尽一春歌酒尘,苍江吹破碧粼粼。
繁华过眼都如梦,只有三峰是故人。

邢台

宋代 李壁

北地霜浓九月寒,驼裘破晓上征鞍。
也知骨相非麟凤,惭愧州人向掌看。

真州元夕和韵二首

宋代 李壁

璧月舒金波,流光入窗蓬。
江水碧杳杳,淮山直丛丛。
牢落亦清甘,繁华儿辈事。
一褐拥春寒,倦拨青编睡。
绛纱眩纨绮,箫鼓沸隔船。
龛灯独耿耿,静对花双悬。
更深共语笑,为客何时了。
纷兮总濁恶,文字有潜照。

青云亭

宋代 李壁

谁人此地着危栏,城郭江山表里看。
时节不知春已半,天围稍觉目前宽。

留题东屯诗四首 其四

宋代 李壁

早日皋夔许致身,最怜一饭不忘君。飘零岂意穷山里,目断长安隔戍云。

季允用韵各赋两章予亦再赋四首

宋代 李壁

新阡泪叶记霜余,早见春风万壑俱。
姱节当时谁鹗立,故人今日半鹏图。
清谈我不如平子,下策君元笑阿奴。
此地对床先有约,莫教风雨隔重湖。

又口占小诗五首

宋代 李壁

归传匆匆一过家,驿亭回首见梅花。
绝知天汉朝宗近,去去方乘犯斗槎。

鹧鸪天·岸柳阴阴跃锦鳞

宋代 李壁

岸柳阴阴跃锦鳞。并湖莲子恰尝新。谁教故岁应官去,会老堂尝少个人。归未久,意弥新。吹香不断酒倾银。行藏判已天公付,且斗而今见在身。

题跋黄鲁直读书岩字二十言

宋代 李壁

笔法推黄子,钟王共一机。
试摹三大字,归榜旧岩扉。
李壁

李壁

李壁,《宋史》写作李璧,字季章,号石林,又号雁湖居士,谥文懿。眉之丹棱(今四川省眉山市丹棱县)人,南宋历史学家李焘之子,生于公元1157年(一说1159年),殁于1222年,享年65岁。► 70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