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雨夜独坐

雨夜独坐

元代 贝琼

天阴十日不见星,蛰龙欲起驱雷霆。大风五月忽动地,急雨三更如建瓴。

剪烛西窗还独坐,辟兵南国几时宁。可怜骨肉求相隔,满树秋声谁与听。

诗人贝琼的古诗

题王叔明茅山图

元代 贝琼

一峰插天三万丈,众峰旁联不相让。我行未尽天下奇,王宰写山工异状。

霭霭勾曲云,苍苍溧阳树。天高去鸟没,日落行人度。

茅君已千年,浪忆烧丹处。犹疑风雨夜,骑虎山头遇。

平生好山独未归,山中桃花如雨飞。相从采术定何日,长向云间瞻翠微。

甲辰七月十三日书所见

元代 贝琼

行人渐稀日已没,星堕西南大口月。一道馀光夜不收,青天万丈金蛇掣。

和张思广九月韵时王景行有约阻雨不赴

元代 贝琼

秋藕无花寄断丝,拒霜犹学汉宫姿。锦袍江令还家早,白发秋娘对客悲。

剩水残山留胜槩,酸风苦雨失幽期。未惭寂寞陶彭泽,更把黄花尽一卮。

十二月十六日雨雪至十九日大雪次韵陈仲谋

元代 贝琼

膝六春前试出奇,三吴人贺太平时。空山何处镵黄独,半夜无风雨白釐。

梁苑一时宾客盛,蓝关千里逐臣悲。老夫坐看纵横落,醉拥鸢肩日赋诗。

漫成 其三

元代 贝琼

平生落落苦难合,十五读书今老翁。却怕秋来添客思,梧桐昨夜又西风。

题松下丈人图二绝 其二

元代 贝琼

仙人手曳九节杖,行看好山应未穷。石间三秀食可饱,一曲试和商颜翁。

丁未除夕

元代 贝琼

东风来日本,北斗辟玄枵。
坐并华榱荫,班违紫禁朝。
清觞陶令节,明烛炳通宵。
曲任蛾眉唱,香添鹊尾烧。
俗传傩逐厉,事类博成枭。
旧疾应全减,新欢且共要。
压城云暗度,侵幔雨斜飘。
红拆丛梅萼,青缄弱柳条。
明朝还献岁,更颂玉盘椒。

题虞鲁瞻山水

元代 贝琼

御史新来水石工,数峰依约米南宫。试添茅屋秋林下,著我江南鹤发翁。

寓翠岩庵 其二

元代 贝琼

彷佛东柯谷,云间鸡犬声。梳头忘日晏,濯足爱江清。

草径须频扫,茅堂苦未营。携壶惭父老,亦足慰吾情。

归殳山一首寄杨德中丁一鹤

元代 贝琼

殳山即与浣花同,犬吠鸡鸣处处通。卜宅定如唐杜甫,部符须得汉夜翁。

荷歌夜雨衰犹绿,枣落秋风熟已红。一鹤道人今可过,九龙山客试相从。

枢密院椽曹李至刚从帖木公守耽罗一年诏回京师遇风抵曹泾明年夏复 ...

元代 贝琼

白洋十月行人苦,北风簸浪鱼龙舞。黑洋六月南风回,海客椎牛赛彭祖。

使者迢迢入帝畿,连艘夜发迅如飞。六鳌尚戴三山起,一鹤初从万里归。

张仪虽困犹存舌,置酒都门歌激烈。丈夫得官贵少年,腐儒穷经空白发。

寄翰古清 其一

元代 贝琼

一苇三江度,人皆识道林。龙公来听法,狐女试观心。

雨散空花乱,风生万竹深。我惭牵世务,白发谩盈簪。

次韵邵雰谷暮春

元代 贝琼

处士浑同郑子真,水南结屋与山邻。
已从竹笋生旁舍,不遣桃花误世人。

题马文璧画二首 其一

元代 贝琼

长忆秦溪马文璧,能诗能画最风流。酒酣落笔皆天趣,剪断巴江万里秋。

日苦短辞九章

元代 贝琼

日苦短,夜何长,蟋蟀悲鸣在北堂。白露下,河汉明,黄姑织女东西望。

抚云和,荐清觞,同心胡为各一方。麟有趾,凤有章,苍姬感之国乃昌。

世之微,佞为良,铅利一割投干将。悦巧辞,隳大防,蟾蜍食桂廱毙桑。

圣去鲁,轲游梁,道既枘凿徒伥伥。昔少壮,今老苍,朝荣暮歇同舜英。

胡不归,阻异乡,孰假以翼今高翔。

寄陈文举四首 其三

元代 贝琼

金刀火齐元非物,但取乾坤与坎离。采药芙蕖凌弱水,三山何路觅安期。

灵鹫十景 其九 题名塔

元代 贝琼

雁塔高千尺,东南远建标。江山留过客,日月记前朝。

铎受天风震,梯经劫火烧。四贤谁复继,千古意寥寥。

排闷

元代 贝琼

白首尚为客,飘飘天一涯。
耳鸣通夜雨,眼暗隔年花。
畏酒从今断,题诗浪自夸。
有村如栗里,准拟更移家。

拟香奁八咏 其五 绣床凝思

元代 贝琼

丁香花百结,宛转若为生。蛱蝶描初半,鸳鸯刺未成。

重将藕丝续,独看柳花行。入户羞双燕,停针怪一莺。

那知天女巧,翻为雪儿轻。困懒春犹剧,无人识此情。

亭林漫兴 其二

元代 贝琼

绕屋尽流水,通人无石桥。地偏冬不雪,江阔夜还潮。

但喜逢迎简,宁辞跋涉遥。丛篁与古木,风雨更萧萧。

贝琼

贝琼

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32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