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僧圆益题灵泉

和僧圆益题灵泉

宋代 毕仲游

我思灵泉游,不免去闾里。山寒景更清,触目皆可喜。

兹泉何潺潺,宛若云雾起。酌之无浅深,那再问泥滓。

盘盘山为腹,凿凿石为齿。喷薄无四时,其灵止如此。

斯言闻于人,岂得尽其理。更唤山老来,烦师问初始。

诗人毕仲游的古诗

恭挽宣仁圣烈太皇太后四首 其一

宋代 毕仲游

受遗开嗣圣,约礼避前人。听览从公议,艰难付老臣。

宫车闾阖晚,帐殿巩原春。似待吾君长,云轩即上宾。

天磨石

宋代 毕仲游

玉京传诏下南山,镌凿高崖使转旋。大匠不知人世用,未施轮轴便升天。

次韵和宋宁道太祝许氏园席上

宋代 毕仲游

雅宴属才华,清诗自一家。高谈落风雨,醉目傲烟霞。

席地疏林隔,传杯小径斜。再来春已老,犹得醉残花。

和夷仲寄仲纯叔弼

宋代 毕仲游

流水无声冻未销,故人何日许相招。霜花开遍城头树,月色应添淮上桥。

十载尘埃身碌碌,百年杯酒意飘飘。弟兄已有东归意,早晚同来采药苗。

代范忠宣挽中散某公三首 其二

宋代 毕仲游

宿昔函关路,游人作上官。鸡鸣轩盖入,马到吏民安。

苦节摧头白,清名过齿寒。生平弹与挂,只是一朝冠。

代范忠宣挽中散某公三首 其一

宋代 毕仲游

平日书生贵,中年使者尊。绣衣虽去国,珠履会填门。

奏疏皆民事,遗言为国恩。哭君无好句,端坐独招魂。

再和孔毅夫省宿

宋代 毕仲游

吾懒不阅书,知书不我阅。双瞳瞀仍眵,四体病如苶。

黑须忽已苍,但未头如雪。空食竟何裨,留连惊岁月。

破屋

宋代 毕仲游

破屋风千穴,棂疏日一竿。长巾笼短发,旧褐怯新寒。

道路形容改,悲啼骨髓乾。乾坤非不大,无地得閒官。

鸡鸣行

宋代 毕仲游

鸡鸣问路行,挟马渡溱洧。老树势突兀,指点疑山觜。

茅茨渐分明,牛马犹昏翳。霜落路四平,星沉天若水。

小民幸安乐,朝廷多贤士。食禄乃强颜,流连为妻子。

吾闻嵇阮辈,放荡形骸弛。而我小县中,区区又何理。

读于濆诗

宋代 毕仲游

于濆诗不多,遗藁数千叶。缅观作者意,重叹今人拙。

雅辞清我骨,劲气喷壁裂。感激生乱亡,辛酸更愁绝。

长城句最苦,三读泪流血。莫学蒙将军,功高家国灭。

和陈子思马上口占令益师携茶纸赴会之作二首 其二

宋代 毕仲游

早携数幅过山隅,明日诗情各有馀。案上罗文如已少,金花银叶也堪书。

内中考进士

宋代 毕仲游

北风吹雪舞长廊,束带三千笔阵忙。地色不通金琐涩,天香未散玉炉光。

龙墀暴涨词源涌,鹤驾迷空羽卫翔。三月汉庭重射策,几人弹帻待王阳。

酒后

宋代 毕仲游

为尔题诗句,诗成莫浪传。避人那是怯,劝酒自知妍。

翠袖身如削,清歌喉未圆。良宵谁与并,明月共婵娟。

感兴简欧阳仲纯兄弟

宋代 毕仲游

昔我来颍州,系马西湖滨。颍州绝褊小,所爱民心淳。

中间入南国,八载寄寿春。去颍无十舍,土风已顽群。

从兹重所处,不敢择要津。迁徙虽未固,常愿为颍民。

今者伯氏来,得官邑相邻。民愚少斗讼,所讯由饥贫。

吏戆不识字,况复能舞文。惟有租与贷,未免劳躬亲。

而我无官事,独得颐精神。日高偃空房,睡足方欠伸。

日暮近灯烛,诵书忘冠巾。懒来起复坐,自在如閒云。

忆昨游京师,交友千百群。贤否未可辨,正直惟仲纯。

仲纯年始壮,气概雄三军。文章不待学,下笔如千钧。

饮酒或一醉,万物如埃尘。近过颍州见,颜色弥清醇。

兄弟亦相遇,磊落皆奇人。邀我上书堂,为我拂素茵。

呼奴正大案,食饮罗甘辛。论议不惜口,彼此从天真。

夜川月色黑,笑语犹相闻。丈夫各有志,大者思经纶。

其志苟未得,不如安其身。何时买锄犁,耕凿颍水垠。

颍鲤如可钓,持竿就漪沦。相逢俟头白,不复思淮濒。

寄郓州李常武兼简王希才先生须城王敦夫

宋代 毕仲游

胡髯洛面少知音,会爱清閒忙至今。负郭买田元有意,上书论事已近心。

参军近日诗情老,居士从来理性深。若见须城王令尹,为言憔悴白头吟。

代范忠宣挽中散某公三首 其三

宋代 毕仲游

解组将安适,无何乃故乡。门庭虽取次,诗酒是寻常。

车过音犹在,琴閒调已亡。因居悟生理,天地只茫茫。

挽司空申国吕公六首 其三

宋代 毕仲游

试论司空事,还如庆历年。盐梅虽国论,衣绣是家传。

二圣知人望,三公托世贤。奚须论燕处,无事不超然。

次韵陈子思留别

宋代 毕仲游

上马同寻旧路行,风林日暖自无声。此时话别难为语,山水淙淙聒耳鸣。

信阳道中避暑

宋代 毕仲游

下马汤家市,前村数里赊。败篱瓜少蔓,簇舍豆先花。

放袖从风入,停鞍待日斜。欲知为客恨,更久不成家。

花溪四松

宋代 毕仲游

君不见吾植四松树,多植六松非溢数。高织筠笼避猛风,频挑壤穴防根蠹。

直干清音已可怜,短长尺寸诗可传。草堂旧客今安在,锦里花溪四百年。

毕仲游

毕仲游

毕仲游,郑州管城(今河南郑州)人。宋宰相毕士安曾孙。初以父荫补宗正寺太庙斋郎,熙宁三年与兄毕仲衍同举进士。后又任集贤校理,权太常博士等。其历仕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为官机敏干练、清廉独慎,颇有吏才。但因受党争牵连,仕途不坦,坎坷一生。与司马光、苏轼等多有交游,工于诗文,其文章精丽、雄伟博辩,议论时政切中时弊。著有《西台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卷。► 17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