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曹家达
伯益许由事,高风不可寻。空馀一片月,分照让王心。
题梅四首 其四
江妃灿若霞,宋璟心如铁。刚健含婀娜,画意此两绝。
和果园闲情四咏 其一 咏别
迢迢幽怨付骊歌,小蹙临岐双黛蛾。暮雨暗怜芳草长,夕阳空见远故多。
从教故国花难老,肯信天涯水不波。一霎流光容易过,虚凉锦幕夜如何。
女弟章兰修
天地一何隘,君生胡不辰。朝设两楹奠,夕与泥土亲。
茫茫大暮中,千载永弗晨。昔为掌中珠,今为泉下尘。
安能复归来,招具空备陈。送君出南郭,伫立徒伤神。
别幼涛后伴书福建并示陈生荔亭二首 其二
延誉江南玉树庭,元龙湖海久忘形。天精若为诸君动,行见东南聚德星。
扬州杂诗八首八首 其六
何郎东阁旧官衙,孤咏宵阑手自叉。借问扬州新令尹,有无清梦寄梅花。
斋中读古十二首 其十
古读贵识字,乃免望文训。不显即丕显,诗意岂容紊。
古言殪戎殷,壹衣并音近。古古多叚借,此例何待问。
索涂求鄦君,或者不于靳。
为秦伯未之济画梅繫以截句四首 其三
疏影倚斜落片云,一声翠羽夜初分。酒香十里山灵醉,微雪消时说与君。
拟长相思二首 其一
长相思,江东浔。秋风要眇吹树林,落日团团山气阴。
飘萍无根天无柱,欲归不得江水深。江水秋来深几尺,盈盈十丈摇空碧。
和菊裳同年苏站待车
渺渺清秋眺望馀,秣陵天远滞来车。野烟不动閒云过,鸟抱斜阳落废墟。
游毕氏废园五首 其四
小园赋后名园记,举世狉獉索解悭。一代词臣无片石,恐遗酱瓿在人间。
代休洗红二首 其一
休洗红,洗多红。转漫朱明会几时,颜色倏回换。旧人不敌新人新,后来居上如积薪。
既和二诗复成二绝 其二
乡情无问江南北,各采芳馨驿使逢。道上西风秋八月,浪传花信下吴淞。
同学缪书屏 其二
濯濯山头木,轧轧机中丝。道以无用全,抱奇良可危。
持以语当代,泯焉无人知。樗栎全天年,赖有拳曲枝。
冬柳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四
膏沐青丝剧可怜,为谁消瘦剩荒烟。未应南国春常在,自别西风力更绵。
大好光阴思去日,再逢华茂定明年。姑苏台略垂垂树,每忆飞花落酒边。
出东门行送秦生伯未
出东门,望黄浦。荒烟落日暗芳杜,帆樯冥冥不可数。
雪花飞,杂以雨。渡江东,不数武。君之人兮望衡宇,颂椒花,家人聚。
无念东门,东门不可久留。鸿雁不来江水西流,望江阴登高楼。
采莲曲和刘君曼四首 其二
新凉泛平湖,花叶何郁郁。子出莲房空,教妾伤独宿。
虞山杂咏和常熟周天福
揽胜西城酒乍醒,望湖还上望湖亭。可能容我辛峰立,分占虞山一半青。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十四
千树琼瑶附一椽,琅邪旧隐小游仙。于今开落无人问,九里山中生暮烟。
舟泊浒墅关梦得两绝句晓起仅记野烟句因足成一绝
昨宵灯落梦还家,关路鸡鸣径转差。梦里有诗还记省,野烟和月落梅花。
为朱太忙画梅 其一
和羹心事帝王家,天宝由来重物华。自有文章作晖映,宫门朝日九英花。
曹家达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582篇诗文
子夜秋歌八首 其一
四时田园杂兴四首 其二
表忠录题辞
谢生幼陶鼎镕临行属画梅并集玄晖语为四绝句 其三
辛峰亭歌
感旧四章 其二 吴絅斋曾徯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十一
章茀云有伤逝四首和以绝句而推广之十二首 其九 刘乙青宗向
子夜冬歌八首 其一
重九日为鲤南死后四十九日赋以志悼四首 其一
题秦生伯未严生苍山霜林觅句图
日出东南隅
为鲤南四弟家修写梅系以八绝句 其六
梅花十首 其五
秋阳篇
九日登君山二首 其二
送春日画海棠因题四绝亦古人感时物之意也四首
题画七首 其二 桃花双钩竹
春柳四首用渔洋秋柳韵四首 其一
冬柳次无锡钱茂才瀚生 其四
春感四章 其四
扬州怀古二首 其一
应夔丞锄击革匪宋教仁歌
梅花十首 其四
题画七首 其六 佛手
吴昌硕于三月八日嫁孙女诗以贺之
陈少蘅
和杨蓉裳先生采菱曲三首 其三
落花五首 其二
夕阳四首 其二
清明上冢途中杂兴四首 其三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十二
挽陆文端公追赠太傅凤石先生
白荷二首 其二
杨柳枝词六首 其三
二十一日消寒七集拟陶三首 其三
秋海棠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四
题画梅四首 其三
梅花杂题六首 其一
赵焕文茂才挽歌 其二
十二月初四夜大雪用东坡尖叉韵二首 其一
将次龙家集天大雷雨以风是日晚晴遣兴十四韵
题吴门袁恂如梨数春雨图三首 其一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五
梅花四章 其一
拟白香山暮江吟二首 其一
寿太傅陆文端公
青浦金剑花
落花次沈石田韵五首 其五
题月明林下图四首 其四
题张少槎太姻丈山水三首 其三
和性道人见寄二首 其二
十二月八日散步上海废城西见古木寒鸦与伯未同赋四首 其二
和章诚叔谢画梅简即话别二首 其二
寓楼偶感和半龙二首 其二
梅花杂题十四首 其九
过三贤庙吊赵茂才
儒医徐钰斋七十寿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