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曹家达
野竹编篱好护持,花如人面柳如丝。故山云物须珍重,留待明年上冢时。
四时田园杂兴四首 其一
东风泛晴和,陌上芳尘飞。姣姣桃李花,时至生光晖。
宿麦冻朝烟,草露亦未晞。农人事春畴,荷锄出柴扉。
桑条蚕妇筐,黄鸟随人飞。百物熙阳春,揽观淡忘归。
还凭樽酒中,窥此造化机。
梅花杂题十四首 其十二
小庭新月报更迟,粉蝶和烟抱亚枝。正是江南好春节,昔耶花落雨晴时。
观王石谷倪云林山水拟题各系二绝 其三
秋光入林薄,野桥秋水生。不见买山人,山与斜阳平。
冬柳次无锡钱茂才瀚生
摇落当寒弱不支,长条空复袅芳池。经年眉样浑忘却,往日心情感独知。
宫巷萧条催腊鼓,华林颜色黯春旗。剧怜月黑风嘶夜,剩有啼乌借一枝。
行路难拟释宝月
君不见霜华洗寒月,淩淩砭肌骨。客途岁晏光景沉,幽房夜寒绮思发。
江水连云照黑头,南乌一夕催华发。耿耿么弦秋怨多,绵绵独茧朝机歇。
长绳不系日西飞,最好光阴忽沦忽。行路难,行路难,举头不觉青天远,马迁戴盆发长叹。
冬柳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一
长亭岁暮迥销魂,如此荒寒类玉门。愁缕怕撩衰鬓影,华年难忆旧瘦痕。
景催瘦马投孤店,云拥盘鸦落废村。自别乡关愁庾信,生平萧瑟漫评论。
谢生幼陶鼎镕临行属画梅并集玄晖语为四绝句 其一
樛枝耸复低,逶迤带渌水。思君此何极,流溯终靡已。
苏台杂诗四首 其三
十里山塘野水清,虎邱览胜结遥情。岁寒正恐销魂易,却避真娘墓上行。
哭巢梧仲先生八首 其六
草玄亭上生春草,投阁何如返故山。当日从容辞伪职,怕留清议在人间。
杨花次阜荪韵五首 其二
断送春光不自怜,天涯人去雪盈巅。暗摇尘梦来芳榭,吹碎乡心入年筵。
碧玉年华惊逝水,绿阴门巷繫连钱。最嫌飘荡无归束,一霎青青过禁烟。
冶盦询归期诗以答之
缥缈江天日暮云,勉将尺素慰离群。明朝修禊江潭水,预引归帆正忆君。
夕阳四首 其二
棋消清昼卷帘栊,荷沼新凉一线风。正是雨馀芳树绿,云阴漏处看残虹。
次益生韵二首 其一
客里牢愁君代遣,小诗投合便成奇。春山烟绕芜城树,正是江南二月时。
兴汉谣
乱党浮言冒古多,岂知汉法有同科。分明重订髡钳律,城旦于今载道过。
观王石谷倪云林山水拟题各系二绝 其二
崭石赭其腹,峻坂童其巅。恐是采樵人,斫破秋林烟。
乱中杂感五首 其二 祖黄帝
高辛有火正,受封在祝邱。黄帝六世孙,家乘非谬悠。
传国及千载,袭封在宗周。因国以为氏,国亡其姓留。
乱党诩华胄,腹空无乃羞。
代叶事周 其二
大命倏告至,山崖暮萧瑟。光景垂翳翳,瞻望惮林密。
谁将塞石罅,阻此还山日。愿托徐南州,生刍荐堂室。
秋夜怨二首 其一
鳏鱼夜觉秋气寒,上忧长漏之高天。下忧穷潦之井阑,游子出门日以远,枯桑海水来日难。
子夜秋歌八首 其四
出门望南山,鸟飞日将晏。音书隔年时,怕见南归雁。
子夜秋歌八首 其三
中夜寒虫号,达旦荒鸡动。不愁妾心乱,恐阻郎归梦。
曹家达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582篇诗文
感旧四章 其一 丁叔衡师
落花次沈石田韵五首 其五
道旁碑
踏青词
赠伶人孙兆蓉四首 其二
秋海棠次渔洋山人秋柳韵四首 其二
泛江过金山口占二首 其一
挽陆文端公追赠太傅凤石先生
清明上冢途次难咏二首 其二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慰留樊须钦二绝 其一
题虞山汪伯琛蜗隐庐遗诗后二首 其一
将进酒二首 其二
题吴门袁恂如梨花春雨图三首 其三
励志五首 其二
为鲤南四弟家修写梅系以八绝句 其六
励志五首 其四
鞦韆谣
凉秋吟二首 其二
今岁大暑许生盥孚属写梅为制四绝句 其四
挽陆文端公追赠太傅凤石先生 其四
日出东南隅
雪梅篇
秋兰为吴伟卿题四首 其二
题韡卿散花仙子图二首 其一
和恽荫堂 其二
章耕士以五十自吊索和诗以唁之 其三
徐州杂感和半园壁间韵
代如皋某拈木芙蓉美人二首 其一
扬州杂诗八首八首 其七
观王石谷倪云林山水拟题各系二绝 其四
秋柳四章次渔洋山人韵 其一
斋中读书十二首 其四
梅花杂题十四首 其五
挽陆文端公追赠太傅凤石先生 其五
凉秋吟二首 其一
折杨柳词二首 其二
梅花绝句奉果园叟八首 其八
秋夜怨二首 其二
枫桥春望二首 其二
哭巢梧仲先生八首 其四
为章生成之题新城遗照三首 其三
梅花绝句八首 其七
清明上冢途中杂兴四首 其三
题莫愁图
梅花杂咏二十首仿渔洋秦淮杂诗体为章黻云 其十六
清明后五日上冢杂咏五首 其二
庠生严启先妻张孝悯题辞八首 其一
为秦伯未之济画梅繫以截句四首 其一
和汤雪华士女春阴
无题和竹汀
别幼涛后伴书福建并示陈生荔亭二首 其二
章茀云有伤逝四首和以绝句而推广之十二首 其二 缪少修楷
扬州杂诗八首八首 其一
题吴絅斋
又四首 其二
清明上冢途次难咏二首 其一
为鲤南四弟家修写梅系以八绝句 其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