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曹义
一别词垣几度秋,共誇宰邑政优游。花村机楙声连屋,春雨桑麻绿满畴。
奏绩才看飞玉舄,承恩又见棹兰舟。一杯酒尽离亭晚,后夜相思独倚楼。
送车黄门致政南还
黄门十载侍宸旒,此日辞荣去莫留。门径未栽陶令菊,关河先棹季鹰舟。
东风花雨沾行旆,南浦芜烟引别愁。明到故园行乐处,音书母惜寄交游。
寄味道四绝 其四
舞罢莱衣对远山,此心应共白云闲。闲时自是僧家事,还拟来趋玉笋班。
题四皓啚
隐隐商山春到稀,紫芝歌罢淡忘机。翻然只为留侯计,一著炎刘决是非。
送牟御史出镇便道给假省亲之四川
几年不著老莱衣,目断乡关兴欲飞。凤诏忽从金阙下,豸冠喜向锦城归。
霜寒峡迥
夏日睡起漫兴
瓦枕藤床醉梦醒,竹窗幽户午阴清。隔林好鸟如相约,时复来啼三两声。
按察使张公宗政以客中写怀八绝见寄,聊和以荅 其七
同作金门客,相知今几年。花前曾对酒,醉和白云篇。
挽老先生高味道之祖也时因过其家见壁上所题之诗故和其韵
翰墨淋漓色尚鲜,竟骑玄鹤上辽天。别来十载重相迥,读罢题文思惘然。
送王文显复任
武清赤县近京华,抚字循良众所誇。芹泮夜深闻读诵,花封春暖茂桑麻。
奏功得最天恩重,振旆回辕客路赊。明到正逢残腊节,狱囚应有听还家。
寄余处恭先生
悬壶久住大江濆,俞拊家声远近闻。红满杏林涵宿雨,丹成药灶霭春云。
围棋花径销春昼,听雪松窗坐夜分。羡尔平生多雅趣,交游来往总斯文。
戏题小扇诸侄各争先以讨走笔以荅之各回物状形十首 其二
书屋临江次,波光带树流。扣门无俗客,济渡有孤舟。
送陈孟仁还姑苏翰林五经博士先生之子也
蓟门暂脱老莱衣,望入吴山烟树微。天外不愁归路远,客边未忍与古违。
风清古道嘶征马,酒劝长亭对夕晖。聚散有期君自卜,几时还复到京畿。
送史太守常归休
宦路萧条事巳非,清时失意解缨归。心怀玉阙风云绕,梦入金渊浦树微。
作郡尚存黄霸政,垑庭喜著老莱衣。蹇予独有离群思,京国交游日渐稀。
送邵通判之苏州
奏功秋晓上蓬莱,得最多誇治剧材。宫漏断时辞玉阙,骅骝嘶处出金台。
麾旌远向吴门去,民庶欢迎召父回。到□寄声黄太守,交游浑不附书来。
过洪
徐州洪下吕梁洪,巨石飞涛势若舂。疏凿当年谁氏力,生民犹赖禹王功。
红梅为孙瓒题
冰姿曾不染红尘,何事新妆也艳人。想是瑶池醉归晚,误随桃杏竞芳春。
夜读士功纪行诗
使节归来觐赤墀,朝回示我纪行诗。五言冲淡陶彭泽,四韵清新杜碧遗。
上苑碧梧栖彩凤,瑶空瑞霭映朝曦。披馀不觉心神醉,喜动疏狂倒接罹。
戏题小扇诸侄各争先以讨走笔以荅之各回物状形十首 其三
晴峰飞翠霭,烟树隐尘区。何处幽闲客,相逢看画图。
春晚图山水为孔员外作
阳乌欲起天茏葱,宿云犹把群山封。鹤翻松露滴空翠,林栖夜雨涵春容。
幽人茅屋梦不醒,渡口还维钓鱼艇。樵歌牧笛杳不闻,野树孤村微见影。
石梁欹仄茅沙瑅,波光野色相荡迷。催囲娇鸟尚酣睡,隔屋晨鸡犹未啼。
鸡声未动人声悄,琼岛香风散瑶草。一溪流水落花红,好似桃源暮春晓。
寄同年陈行人因彼人来卖茶问及故云
昨来试问卖茶人,为说君家是远邻。欲折梅花寄相忆,一枝老尽故园春。
口号寄杨大参逊之
闻说薇垣德政新,公馀风月伴吟身。荔枝嚼到甘甜处,莫忘同时玉署人。
曹义
(1390—1460)明扬州府仪真人,字敬方。正统中以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累功至都督佥事,副巫凯守辽东。凯卒,代为总兵官。数与兀良哈战,进都督同知,累官左都督。在边二十年,谨守边陲,辽人安之。英宗复辟,封丰润伯。 ► 361篇诗文
白鹦鹉
分韵得花宇贺翰林周典籍考满
小扇梅花为吴友赋
白鸥来往随舟似驯熟而不惊故云
海印祥瑞诗
四月十九日过骊山访高味道弟侄各以扇索诗随景物走笔荅之
中秋病中口号五言十绝遣兴 其八
题北堂卷
和编脩许道中腊月初三日诞诗三首 其二
挽诗为中书沈为忠作
挽山阴王主事贤母
君子轩为宋先生作绍兴人成国公书扁
送孔友和解组归长乐令字韵为王得斋友作
送王公器归乡 其一
小景四幅为竹鹤友人袁州何太守赋 其一
挽云间沈御史父
口占送吴公琰兼寄宗濂等友 其一
送丁永成之邵武
善继堂为周公弼作
送指挥归绥德为赵编脩作其家忠孝
送王文显之任
题小扇图示子昭 其二
梦忆华亭华亭寺名在滇池中书洪益中求
送许知县英
云山人家
和笪端凯韵送其弟归老
题严昂秀才雪山图
凝清卷为潘惟善赋
爱萱为林编脩赋
送倪东明归茅山
挽周处士知县庸节之父
题幽兰
和周学士梅花诗韵
椿萱堂为宁波傅光熹赋
送韦检讨父还庆远
挽工部林主事超之母夫人广东人
送刘御史子深之南京
中秋病中口号五言十绝遣兴 其三
题小画为苏子英作 其二
挽朱员外松江人
口号一首戏呈性初良友
送温知县复任
送郑司副雍言归浙东
按察使张公宗政以客中写怀八绝见寄,聊和以荅 其二
送主簿归老其人清廉
送何县丞任建阳
春初口占二绝寄同年徐宪副 其一
中秋病中口号五言十绝遣兴 其二
送时阴阳大正归仪真 其二
送廉使张宗政之山西
送杨都宪仲子本道还朝
和月泉咏金山寺诗韵四首 其一
圣德瑞应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