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曹于汴
采药时从陌上还,床头欹枕看青山。一腔热火风吹去,欲向忙人卖个閒。
挽熊太孺人
人羡孺人诞贵子,扶摇万里纡青紫。我羡孺人诞子贤,玉峰千丈倚中天。
有子不肯置王家,百年不诀亦焉嗟。贤郎几上思亲书,正是萱帏无恙初。
肠枯舌烂归不去,西风洒泪可何如。奚童反命恸欲死,东村母子方治耜。
长号奔去天冥冥,相看谁不泣横膺。噫嘻乎翟冠鼎养今已矣,永终慈誉惟贤耳。
怀昔吟八首 其五 谢朝制先生
谢公当孝廉,骢马宪台扣。五日百雉兴,寇退万家救。
筮仕秉清法,供亿省帝狩。归来遗世氛,贵宦罕能觏。
村墟契胡公,城居翟叟厚。访胡芒履趋,访翟坐圭窦。
寥寥将百年,此风不可又。
感怀六首 其一
夜光纷沧海,网罟亦良难。夜光无择照,海底如人间。
人间自多夜,夜乃光之求。含光数问夜,抑足用为羞。
太公无耋寿,渭滨一老渔。披裘翁为谁,怅然叹区区。
省躬诗 其五十九
折旋不足处,百拜尽成虚。减寸不为丈,凛凛贯终初。
省躬诗 其九十六
保心如保印,印去能吏拙。事心如事亲,常令安且悦。
省躬诗 其一○七
止止还止止,休休休坐驰。兀兀固在此,浪浪将何之。
题徐翼所年伯素履图说十二首 其九 奕世承恩
从昔有事使,从昔有君臣。不闻君负臣,惟闻臣负君。
试睹龙章锡,皇恩被两亲。负曝还自暄,何以报王春。
省躬诗 其一○九
闻鸡频问夜,非是爱辛勤。老至光阴少,那能不惜阴。
省躬诗 其四十八
家有轩辕镜,镜貌分于此。去者影常留,来者胡以俟。
省躬诗 其七十三
何事须明心,神通无更有。一朝心其心,宇宙在吾手。
和米山人除夕诗
最是阴阳巧,更翻作岁华。痴心刚被弄,皱面为相加。
旅旅思乡梦,城城检历家。林园犹濯濯,谁看此中花。
省躬诗 其二十七
喋喋以益人,疑于炫所有。人方陈其益,虽逆且顺受。
得家音
马上逢来使,急问庭帏事。先听报平安,才看平安字。
四体慊然舒,欢极仍涕泗。淮安送母回,经今岁五易。
虽知丰硕颜,其如年若驶。思归为阿母,不然忍遗世。
不归为阿母,不然胡所嗜。虚名误徽纆,浪迹成泥懘。
年年春明外,距家千里二。天门更万里,晓日光易被。
去留几踌躇,究将跨蹇逝。
省躬诗 其七十九
谈忠多负主,论孝未酬亲。呴濡才似发,相负便生嗔。
南游八首 其五
千丈神妖繫铁柱,年来逃向灵台住。凭遣千兵擒不来,不持寸刃驱将去。
近观歌
近以观远,人以观天。我以观物,后以观前。小以亲巨,偏以观全。
粗以观细,显以观玄。枝头一珠露,万古包鸿濛。鸿濛不缘腐草隔,仍向秋萤见化工。
一呼天地始,一吸天地终。所以圣王不下榻,康民阜物成丰功。
省躬诗 其一○五
杰人千仞壁,卓见亦横中。方识不闻睹,穆然洵圣功。
感怀六首 其四
晋史寇诸葛,宾王武瞾贼。汉高不灭楚,耳馀为比翼。
汉高自万乘,勿劳幸不耳。孔明胡所尤,天命如斯矣。
临危悲黄狗,拜相感微时。岂知死与贵,石光忽灭澌。
省躬诗 其六十七
人亦何容辱,人亦何容欺。我否而人可,貌诺而中携。
省躬诗 其九十一
何故多遗忘,知因心不存。水澄物自照,垢远鉴靡昏。
曹于汴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240篇诗文
癸丑村居杂诗六首 其二
省躬诗 其三十六
藤
省躬诗 其一一四
题北园十五首 其二
省躬诗 其十一
归田园
感事一首
题北园十五首 其四
省躬诗 其十四
和冯慕冈年兄五诗 其一 械系吟
南游八首 其七
癸亥冬得告西还途次漫赋 其一
题北园十五首 其八
南游八首 其三
初任司理到任日吏用印报云升授吏科给事中虚套取喜何必乃尔走笔题 ...
题徐翼所年伯素履图说十二首 其五 持节平番
杂诗二十二首 其二十一
省躬诗 其六十九
省躬诗 其四十七
梁燕重来二首 其二
招子荣
题北园十五首 其十
癸丑村居杂诗 其二
省躬诗 其六十五
步韵报卢茂才桥梓并致诸友二首 其一
省躬诗 其一○四
省躬诗 其四十九
榴
避暑姚馆漫题 其二
上李大兰先生四首 其四
会堂和杨晋庵先生勉学诗七首 其五
濯德歌
同王金旸计部回南寿其兄复姓孔氏
和吕豫石天部儆学诗十首 其六
省躬诗 其一二七
省躬诗 其九十八
省躬诗 其三十九
省躬诗 其五十六
送曾公祖南巡广西
省躬诗 其五
省躬诗 其一一九
省躬诗 其八十八
赠别刘冲倩
久旱祷雨有应
题史武麟年兄怡怡堂
和邹南皋先生寄示三诗 其一 共一家
省躬诗 其三十一
省躬诗 其一一五
曲江李年伯
题北园十五首 其十五
题北园十五首 其七
杂诗二十二首 其二
省躬诗 其二十二
和邹南皋先生寄示三诗 其三 四大假
省躬诗 其二十
题北园十五首 其十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