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感怀六首 其四

感怀六首 其四

明代 曹于汴

晋史寇诸葛,宾王武瞾贼。汉高不灭楚,耳馀为比翼。

汉高自万乘,勿劳幸不耳。孔明胡所尤,天命如斯矣。

临危悲黄狗,拜相感微时。岂知死与贵,石光忽灭澌。

诗人曹于汴的古诗

题首善书院

明代 曹于汴

维皇建有极,日月丽霄汉。借问极云何,至善谁容畔。

此善来自天,大宝逾琼瓘。主之为师模,阐之为性案。

为之圣者徒,积之庆可断。帝京天下首,千方支体贯。

坦坦王路遵,蒸蒸登于岸。明善善以明,洵其乐且衎。

先觉觉斯民,构馆敩学半。将期实行修,宁啻缛文烜。

登其门崔嵬,升其堂轮奂。入其室深幽,敬止何敢玩。

不学善乃湮,不善世乃乱。谁兮匪天民,勿作如是观。

省躬诗 其三十九

明代 曹于汴

小怒不能惩,大怒且相袭。大怒旬日连,小怒时刻戢。

游北园

明代 曹于汴

为耽远寂地,留连十日此。高台属望遥,幽禽清人耳。

雨过千林青,日落万山紫。草生堪悟仁,木秩可窥礼。

传觞抒衷言,策蹇访高士。野老罕机心,群儿无侈靡。

田头禾黍稠,缟綦足妻子。阴晴趁民时,天行允在是。

何当鼓此风,淳朴移城市。相将还太古,于于胡不美。

同王金旸计部回南寿其兄复姓孔氏

明代 曹于汴

仲尼躬大道,天下一家也。岂不有同宗,一家之亲者。

天下阐其学,譬如共陶冶。同宗绳厥武,亲若在膝下。

伯鱼何异闻,诗礼之言雅。金旸出孔氏,传神异土苴。

同翁垂令德,昆弟如韶夏。食指纷同鼎,末俗睇兹寡。

季也念伯氏,万里寿玉斝。复姓追本支,先圣自歆嘏。

繄予钦其芬,翰墨为之洒。谓疏非所亲,胡为思如泻。

大道在金旸,吾言当不假。

癸丑村居杂诗六首 其五

明代 曹于汴

好雨连朝足,阶前寸寸青。禽鱼若忭跃,草树亦峥嵘。

向来忧旱者,亦已动歌声。相将坐桑下,杯酒话生平。

纵无谷盈廪,菜根固可烹。天公不弃物,安用烦胸膺。

杂诗二十二首 其十四

明代 曹于汴

黄金辞暮夜,关西畏四知。清节励严霜,芳名千古垂。

亦人共冰檗,欢诃今莫知。亦闻薛夫子,出都杖其儿。

二亦秉峻德,遐风念在兹。

省躬诗 其六十二

明代 曹于汴

先朝肇大礼,群议竞纷然。文成问不答,聊尔咏青天。

省躬诗 其五十六

明代 曹于汴

谁将一粒珠,弃之于中野。谁将一寸长,人前誇诩者。

读朝制先生诗语

明代 曹于汴

新凉整冠服,简编事校雠。端诵谢公语,言言在清脩。

潜心窥颜孔,普乐为民谋。谁与膏其橐,击鲜杂歌讴。

九原可以作,执杖相遨游。何如餍药石,吾病行将瘳。

省躬诗 其四十九

明代 曹于汴

漏语乱之阶,转喉若发机。机动靡不走,促膝成噬脐。

癸丑村居杂诗 其七

明代 曹于汴

高台四望野连天,风月于兹岂有边。三尺匡床纷计算,还知世界几千千。

省躬诗 其十九

明代 曹于汴

御人与御事,难易迥然分。人心不我洽,吾事亦邅迍。

怀昔吟八首 其七 杜勿坞兄

明代 曹于汴

予昔在髫龄,及窥勿坞子。蚤岁步青云,磊磊终贫士。

六月被大布,放歌悲世否。奋毫落琼珠,孤鹤鸡群耻。

狂饮不惧疾,厌病辄祈死。龌龊市上儿,岂直上下笫。

英风不可追,心热为背泚。

题北园十五首 其十二

明代 曹于汴

半生炊黍未全醒,羸体相看便不宁。非是贪官非爱寿,个中不了为惺惺。

省躬诗 其九十六

明代 曹于汴

保心如保印,印去能吏拙。事心如事亲,常令安且悦。

赠别李本晦侍御二首 其一

明代 曹于汴

吾身若虚空,气形凝未聚。浮荣与浮名,奚所凭而住。

所以达观人,不以萦其虑。虚空何边涯,茫无析别处。

所以大心人,似千花共树。离亭我送虚,杯酒莫踌躇。

虚固河东留,我已江西去。搥碎匡庐山,面面两相觑。

但会虚空身,肯令沾飞絮。

省躬诗 其一二○

明代 曹于汴

利荣无冀想,推挽绝偏私。杳杳高风在,执鞭我愿之。

省躬诗 其六十九

明代 曹于汴

眼净微成巨,三年贯虱心。羊羹与鸡距,戈甲起缤纷。

癸丑村居杂诗 其四

明代 曹于汴

得请归来恩许閒,细窥书卷饱看山。四郊却道无禾黍,又为饥人不解颜。

南游八首 其一

明代 曹于汴

庐山面目何为真,我来问取山头人。山人住惯等平地,脉脉无言锄白云。

曹于汴

曹于汴

曹于汴,字自梁,一字贞予,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人。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以淮安推官徵授刑科左、右给事中,转吏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擢太常少卿。光宗时,转大理少卿。熹宗立,迁左佥都御史,佐赵南星主京察,进吏部右侍郎。力抉善类,为魏忠贤所斥。崇祯初,拜左都御史,振顿宪规。他平生制行高洁,风节凛然。荆著有《仰节堂集》十四卷,与《共发编》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崇祯七年(1634年)卒,年77岁。赠太子太保。► 24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