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京居秋感五绝句 其五

京居秋感五绝句 其五

宋代 晁说之

河漘依棹得风期,秦树湘云枉梦思。也好归来君富贵,未容言语我悲伤。

诗人晁说之的古诗

送公望

宋代 晁说之

窃独悲秋霖,江湖难为客。
短发思归时,柰此西行色。
念衣诸王孙,风骨秀而整。
衣冠旧诸生,不羞见狭领。
邂逅托末契,衣室献可孙。
岂但姻娅旧,有感风义敦。
衣知前辈好,宁用文墨期。
颍麟陈留言,为衣爱吾诗。

圆机再赋绅字韵诗深得凄切之格降叹之余叙事

宋代 晁说之

轫车邂逅便相亲,同是山公启事人。
短发何堪临石镜,长怀谩自落泉绅。
谈穷汉士三千牍,问尽胡僧十二因。
茅屋乱山谁复识,当年曾醉上林春。

哀韩君表无文编

宋代 晁说之

少师名德振鵷鸾,孙子何为短羽翰。
不使功名藏竹间,宜留文字後取看。
六丁取去嗟韩第,七子亡来恨建安。
赖有上公曾塔葬,多情无用涕丸澜。

夏祭日感事

宋代 晁说之

盛期千年出宝图,佩环方泽影萦纡。
中天月护黄琮色,出海云腾赤帝符。
已惯龟鼍呈上瑞,不惊风雨解前驱。
侍臣自有扬雄赋,击壤何妨此鄙夫。

从教

宋代 晁说之

从教病着探葵减,未放愁攻白发添。
欲看落花时入户,风高尽日不垂帘。

八月十五戏作

宋代 晁说之

称意中秋月满楼,只嫌歌扇遏云浮。
不如风雨连天起,要得伊人也解愁。

过汉武望仙宫在鄜寺之西三绝句

宋代 晁说之

海外求仙事渺茫,却烦鹤驾访刘郎。
修门自有偷桃客,好试低眉问帝乡。

立秋前六言

宋代 晁说之

今日自须欣喜,明朝池上秋风。
听雨如听古乐,得书似得良朋。

元符二年十一月十六日赵德麟检校诸邑……寄

宋代 晁说之

补陀风月在,处处得真居。
一六同妙湛,三千皆宴如。

余寄和冲弟竹夫人诗并寄子我六首后征其类

宋代 晁说之

风流何处有崔庐,委曲此君为我模。
草梦枕仙幽意在,烛奴灯婢故情疏。
偶人飘荡泥何恨,居士神通木谩书。
叶可作冠聊复尔,恨为如意亦何如。

忆京师上元

宋代 晁说之

艳艳灯欺月,英英人胜灯。
红绵开四照,金凤起千层。

鹿鸣席上送诸先辈诗

宋代 晁说之

周室宾兴绮席陈,汉家劝驾礼还申。
莺迁同谷烟霞喜,鲤化琼林雨露新。
日御駸駸须六辔,奎文烨烨自三秦。
先应沉醉换春色,病守狂吟已觉春。

和资道山路见菊杂言

宋代 晁说之

桃李不如菊,露下花开意自足。
菊亦谢桃李,妖葩艳萼能入俗。
把菊比君君更清,爱菊肯教陶令独。
君今渐作富贵家,平头奴子红腰束。
人谁敢号髯参军,见者面柔辞气曲。
唯有禅翁向晚秋,东篱细步想风流。

寒食书事

宋代 晁说之

令宫不易逢寒食,海角风霜剩作寒。
杏粥榆羹浑不见,蓬池春色梦中看。

观逋翁执花曲作

宋代 晁说之

万国归随尽细侯,阿麽只解爱扬州。
锦帆明日知何处,不得龙门洛水游。

闲极

宋代 晁说之

闲极忘羇旅,秋色为我深。
牛卧树外影,鸡鸣堂中心。
自言身已隐,人道尚官箴。
明趋傍海郡,适我梁甫吟。

至日早雪时郊祀毕壬寅之二

宋代 晁说之

冬来无雪待佳辰,玉日飞霙喜更新。
风偃南郊云献瑞,龙腾北陆日潜春。
壁门仗下千官佩,瑶席歌前万国珍。
负亹曾臣符竹冷,属车目断不飞尘。

寄韩君表

宋代 晁说之

别离何用愁天涯,尘世来由百感赊。
白雪恨难逢柳絮,东风悔不识梅花。
诗书异户作何有,将相同时君莫夸。
闻道近远思卜筑,好来嵩少共烟霞。

年年至日常为客

宋代 晁说之

年年至日常为客,只此凄凉似古人。
忍傍寒江望京国,难将旅雁与谁亲。
天涯谁解观云物,弟辈遥怜面玉宸。
自料明年犹俗驾,南京不到到西秦。

恨契诗

宋代 晁说之

坎壈愚无计,恸哭老无泪。
居处近何适,隐遁远何暨。
爰来未尝恨,始恨金石契。
何朝熔而泥,亦暮泐以滓。
有美者伊人,平昔尝自谓。
此身敢自轻,实与刘向类。
何如同姓忧,斧扆况忠对。
与我盛苏门,何人忍弃背。
顾彼苍蝇姿,须臾来附骥。
附骥只须臾,没身有臭嗜。
国中起四顾,谁门复擅势。
前日既居货,今日宜入市。
市王诚何知,多贱而少贵。
懦劣既先奔,强梁亦晚至。
俄然欣解榻,倏尔勇投袂。
烈烈参貔貅,堂堂得英卫。
云朔土即复,单于颈当系。
如或骑猪归,铁甲遮羞愧。
功成麒麟阁,丹青更何视。
莫能为尔言,击指血迸溃。
况我本小人,西京仍已亟。
所得果几何,作诗深自励。
晁说之

晁说之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464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