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妾薄命·为曾南丰作

妾薄命·为曾南丰作

宋代 陈师道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
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
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
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

陈师道妾薄命·为曾南丰作译文

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
我夫主家富贵豪华,高楼连云;我受到夫主的看重,宠爱集于一身。
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
自古以来女子薄命的不知有多少,如今轮到我,侍奉夫主,不能尽自己的天年。
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
正在轻歌曼舞为夫主祝寿,忽然间送殡南阳雨泪涟涟。
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
我怎忍心穿着夫主为我做的衣裳,为别人歌舞打扮强作欢颜?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我悲痛呼叫,声彻云天;我泪如雨下,洒到黄泉。
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
死去的人恐怕不会知道,我是这样地日日夜夜惆怅自怜。
捐世不待老,惠妾无其终。

一死尚可忍,百岁何当穷?

天地岂不宽?妾身自不容。

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

向来歌舞地,夜雨鸣寒蛩。


陈师道妾薄命·为曾南丰作

残叶落地,秋风再也不能把它吹回故枝;空旷的山野中,花儿寂寞地开放,一片惨红。
你撒手西归还不待年老,我受到你的恩惠,却已是无尽无穷。
死亡的痛苦还能够忍受,苟活世上的惨味,何时能够告终?
谁说天不高地不广?只不过我自己不能与世相容。
死去的人如果有知觉,我一定会杀身到地下相从。
先前歌舞繁华之地,如今是一派荒凉,只有潇潇夜雨,把凄凉的蟋蟀鸣声伴送。

陈师道妾薄命·为曾南丰作注释

妾薄命:乐府旧题,多写欢聚不久,良人远别不返等。原诗有题注云:“为曾南丰作。”曾南丰,诗人的老师曾巩。
十二楼:指宅第豪华,楼台高峻。
一身当三千:谓美貌而受宠爱,一人抵当所有人。
不尽年:不能到生命的尽头。《庄子·养生主》:“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为主寿:为夫君祝福。
南阳阡:《汉书·游侠传》:原涉父为南阳太守,父死,原涉大起冢舍,买地开道,立表署曰“南阳阡”。此代指墓地。
春妍(yán):即打扮。
彻天:响彻云天。
彻泉:下达黄泉。
长自怜:惆怅悲伤无休止。
捐世:犹弃世。
一死尚可忍:《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注引《魏氏春秋》:魏明帝临死执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复可忍,朕忍死待君。”
百岁:指活着的人剩下的岁月。何当穷:怎么打发。
杀身以相从:谓自杀后得以在阴世相从。
寒蛩(qióng):秋天的蟋蟀。

陈师道妾薄命·为曾南丰作赏析

  陈师道的五言古诗《妾薄命》共有两首。诗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多样的,以一位侍妾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写了自己对老师曾巩的悼念。要不是原诗题下有诗人自注:“为曾南丰作。”后世的读者会以为这是一首侍妾的哀歌。
  至于陈师道与曾巩的关系,宋人笔记上说得颇带传奇色彩:曾巩路过徐州,当时的徐州太守孙莘荐陈师道前往谒见,虽然送了不少礼,但曾巩却一言不发,陈师道很惭愧,后来孙莘问及,曾巩说:“且读《史记》数年。”陈师道因此一言而终身师事曾巩,至后来在《过六一堂》诗中还说:“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见陈鹊《耆旧续闻》)这种记载只是小说家之言。其实,曾、陈的师生关在史书上有明文记载,《宋史》中陈师道本传上说他“年十六,早以文谒曾巩,巩一见奇之,许其以文著,时人未之知也。留受业。”元丰年间(1078-1085),曾巩典五朝史事,举荐陈师道为史才,然而终因他未曾登第而未获准,因而,陈师道对曾巩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故1083年(元丰六年),当他听到曾巩的死讯后,即写下了这组感情诚挚的悼诗。
  第一首诗托侍妾之口,写主死之悲,并表达了不愿转事他人的贞心。起二句极言受主人的宠爱,“十二楼”即指十二重的高楼,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中有“凤楼十二重,四户入绮窗”之句,这里是形容宫楼的高峻和豪华。“一身当三千”句,取自白居易《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意思,然以五字概括,更为精炼,所以陈师道诗最权威的注释者任渊说,此句“语简而意尽”。这正体现了陈师道诗工于锻炼和善于点化前人诗句的特点。
  “古来”二句陡然转折,主人公悲叹自己不能至死侍奉主人,与上二句连读,可谓一扬一抑。“起舞为主寿”句承首二句,“相送南阳阡”句则承三四两句。汉代原涉在南阳为父亲置办的墓地,称为“南阳阡”,因而后世以此泛指墓地。此二句以极概括的语言抓住典型事件,构成鲜明对照:本来为祝祷主人长寿而翩翩起舞,转瞬间却往坟地为他送葬。两句中意象丰赡,节奏跳动,可见诗人用墨的简炼,故陈模说,此二句“盖言初起舞为寿,岂期今乃相送南阳阡,乃不假干澹字而意自转者”(《怀古录》)。刘禹锡的《代靖安佳人怨》悼宰相武元衡遇刺,说:“晓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也是写乐极哀来,生死的变幻无常,意境与此二句略同,然而陈师道的造语更为高古凝炼。
  白居易《燕子楼》诗说:“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着即潸然。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此诗中“忍著”二句,与白居易诗意蕴相近,但并非泛咏男女之情,而另有很深的寓意。北宋中期,政治上风云变幻,元祐党、变法派轮番掌权,所以一般士人都讳言师生关系,以避免党同伐异,受到连累。一些趋炎附势之徒,则随波逐流,诌谀权贵。陈师道此诗正是对此种风气的批判,他责问道:难道忍心穿着以前主人踢子我的衣裳,去博取他人的欢笑冯?
  末四句直抒胸臆,一腔悲慨,啧涌而出。然而死者无知,只有生者独自哀怜。整首诗便在生与死、哀与乐、有知与无知的对照中结束。
  第二首是组诗第一首的主题的延伸,表达了杀身相从的意愿,二首一气贯注。故范大士《历代诗发》评价说:“琵琶不可别抱,而天地不可容身,虽欲不死何为?二诗脉理相承,最为融洽。”
  “叶落”二句以写景起兴,然意味无穷,诗人的用意至少有三层:此二句承上文“相送南阳阡”而来,故写墓园景象,且兴起下文,此其一;又写墓地凄惨之状,以飘零之落叶与绚烂之红花相衬,愈见山野的空旷寂寥,写景状物颇能传神,并烘托出苍凉凄迷的气氛,故任渊说:“两句曲尽丘源凄惨意象。”此其二;此二句写景起兴中又带有比喻意,落叶指已逝之人,而红花喻主人公自己。但落叶飘败,花的娇艳,徒成空无。潘岳《悼亡诗》说:“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这首诗以落叶比喻人的长逝,然而寓意的深刻远不及陈师道此诗,故陈模盛赞《妾薄命》中这两句说:“陈后山‘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兴中寓比而不觉,此真得诗人之兴而比者也。”(《怀古录》)此其三。
  “捐世”以下八句一气流走,自然涌出。诗中说,主人不待年老即弃世而去,因而对我的恩惠未能到头。想来一死尚可忍受,而今后无穷的生涯怎样度过?偌大的世界,却容不得主人公微弱的一身,于是发出了最后的心声:“死者如有知,杀身以相从。”语气坚定,如铮铮誓言。此八句层层相绾,语意畅达,纯自肺腑中流出,读来不觉其浅率,唯感其真诚。
  至此感情的激烈已无以复加,全诗表面上应戛然而止了,然而“向来”二句,转以哀婉的情调结束:那以前歌声鼎沸、舞姿婆娑的地方,只留下夜雨的淅沥和蟋蟀的悲鸣,由此表达了盛时不再、人去楼空的感慨,一变前文率直奔放的激情,遂令诗意深远,避免了一览无余。这末尾的“歌舞”几句,正与组诗第一首的开头“十二楼”首尾相应,也表现了作者的匠心。
  《妾薄命》向来是被认为是陈师道的代表作,故《后山诗集》以此为冠,其原因便在于此诗集中体现了陈师道诗的风格。陈师道诗的佳处在于高古而具有真情,锻炼而以淡雅出之。这首诗造语极平淡,表面上没有用典故,不作艰深之语,只是直陈胸臆,实际上却几乎无一字无来历。任渊评价说:“或苦后山之诗非一过可了,迫于枯淡,彼其用意,直追《骚》、《雅》。”意谓他的诗须细细品味,不是一读即可明白其中用意的,这正说明,陈师道的诗在平淡的背后,有着惨淡经营的苦心。
  除了平淡典雅,精炼浓缩也是陈师道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此诗中“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等语,都以极简练的字句表达了丰富的意蕴,如前人所评,有“以少许胜多多许”的特点,故刘壎《隐居通议》说,陈师道“得费长房缩地之法,虽寻丈之间,固自有万里山河之势”。
  然而此诗最突出之处还在于用比兴象征的手法,以男女之情写师生之谊,别具风范。这种手法可追溯到《诗经》中的比兴,《楚辞》中的美人香草。这在古典诗词中是屡见不鲜的,因为男女之情最易感人。正如明人郝敬所说:“情欲莫甚于男女,声音发于男女者易感,故凡托兴男女者,和动之音,性情之始,非尽男女之事也。”(陆以谦《词林纪事序》引)托喻男女之情而实寄君臣、朋友、师生之谊的作品历代都有,但与陈师道此诗有明显血缘关系的可推张籍的《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诗中说:“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繻。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此诗是张籍为推辞李师古之聘而作,与陈师道此诗所述之事虽然不同,但抒写手法颇多相通之处。虽然后世也有人对此执不同意见,以为此诗“比拟终嫌不伦”(陈衍《宋诗精华录》),然而作为诗之一格,作为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妾薄命》还是有新意、有真情的。

陈师道妾薄命·为曾南丰作创作背景

  元丰年间(1078-1085),曾巩典五朝史事,举荐陈师道为史才,然而终因他未曾登第而未获准,因而,陈师道对曾巩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故1083年(元丰六年),当他听到曾巩的死讯后,即写下了这组感情诚挚的悼诗。

诗人陈师道的古诗

送刘主簿

宋代 陈师道

平生师友豫章公,矻矻谈君口不空。
半面相看吾已了,连城增价子何穷。
三千奏牍诸儒上,四百庵寮一岁中。
二父风流皆可继,谤禅排道不须同。

和酬施和叟宣德

宋代 陈师道

山阴倾盖两绸缪,十载重来鬓已秋。
往事侵寻如昨日,故人牢落半沧洲。
流离道路生涯拙,芜没田园岁计休。
久要尚怜君子在,为言鸡黍亦迟留。

答魏衍惠朱樱

宋代 陈师道

开门先得故人书,稍喜提携起覆盂。
得句有谁知我在,尝新此日赖的徒。
倾篮的皪沾朝露,出袖荧煌得宝珠。
会荐瑛盘惊一坐,苋肠藜口未良图。

蝶恋花(送彭舍人罢徐)

宋代 陈师道

九里山前千里路。流水无情。只送行人去。路转河回寒日暮。连峰不许得回顾。
水解随人花却住。衾冷香销,但有残妆污。泪入长江空几许。双洪一抹无寻处。

送章推官

宋代 陈师道

从事有多誉,还家能少留。
持杯犹颍尾,解缆即沙头。
好事今犹壮,论文老自休。
风埃留我老,说与五湖秋。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宋代 陈师道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从寇生求茶库纸

宋代 陈师道

南朝官纸女儿肤,玉版云英比不如。
乞与此翁元不称,他年留待大苏书。

送冯翊宋令

宋代 陈师道

三楚风流信有人,先声今已彻咸秦。
宁为鸡口官无小,欲试牛刀久卧新。
细肋卧沙勤下箸,长芒刺眼莫沾唇。
山西豪杰知吾老,为说犹堪举万钧。

对厅口号

宋代 陈师道

黄堂窈窕庆佳辰,密坐雍容合搢紳。
广乐充庭如在梦,欢声著物似逢春。
瞻天已祝无穷寿,尽醉为期莫计巡。
平世难逢身易老,岭梅初破酒方醇。

鸡笼镇

宋代 陈师道

河市新经集,鸡笼旧得名。
初闻北人语,意作故乡声。
客久艰难极,情忘去就轻。
空虚仍废忘,何以慰诸生。

舒御史太夫人挽辞

宋代 陈师道

回合江山秀,佳城去域中。
佩环无晓日,苹藻自春风。
断发人何在,捐金事已空。
遂移男子孝,更作直臣忠。

登燕子楼

宋代 陈师道

绿暗连村柳,红明委地花。
画梁初著燕,废沼已鸣蛙。
鸥没轻春水,舟横著浅沙。
相逢千岁语,犹说一枝花。

登快哉亭

宋代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还江上

宋代 陈师道

夜夜沧洲梦,归心剧旆悬。
呼童买轻舸,拂榻下平川。
遡浪潮如斗,凌风岸若牵。
江乡厌回首,行及练花天。

西江月(咏榴花)

宋代 陈师道

叶叶枝枝绿暗,重重密密红滋。芳心应恨赏春迟。不面春工著意。
晚照酒生娇面,新妆睡污胭脂。凭将双叶寄相思。与看钗头何似。

寒夜有怀晁无斁

宋代 陈师道

同好共城郭,十日不一顾。
人事虽好乖,吾生亦多忤。
阖门对妻子,岁月不可度。
闭目宁用遮,停杯仍下箸。
独无区中缘,永怀岩下趣。
平生三径资,安得一朝具。
闭里初历块,前驱告曛暮。
怀归属有思,弃世不待怒。
老境厌逶迟,人情费将护。
向来张长公,吾亦从兹去。
灯花频作喜,月色正可步。
预恐何水曹,明朝有新句。

湖上晚归寄诗友 其三

宋代 陈师道

功名违壮志,戒律负前身。刘德长欺客,王融却笑人。

残年增受岁,病眼怯逢春。杖屦知何向,知公未厌频。

东山谒外大父墓

宋代 陈师道

土山宛转屈苍龙,下有盘盘盖世翁。
万木刺天元自直,丛篁侵道更须东。
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
少日拊头期类我,暮年垂泪向西风。

简李伯益

宋代 陈师道

齑盐度岁每无馀,垂橐东归口未糊。贫里交游新断绝,老来光景半消除。

时情视我门前雀,人好看君屋上乌。尚喜弊庐连蒋径,愿求佳句递髯奴。

寄兖州张龙图文潜二首 其一

宋代 陈师道

去国遭前政,还家未白头。百年当晚遇,一辱独先收。

齿脱空馀舌,颜衰早著秋。三为郡文学,大胜邓元侯。

陈师道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40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