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端友和临要阁诗再次韵五首 其一

端友和临要阁诗再次韵五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茅斋西望水边楼,亦复开轩对奕秋。欲效子猷偏种竹,竹前那得一溪流。

诗人陈渊的古诗

泊舟延平二绝 其一

宋代 陈渊

野梅飘尽喜春归,又见溪桃片片飞。醉卧暖风呼不醒,乱红无数点人衣。

再和时可二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甲子公今不记句,磻溪垂钓岂其人。安心有道年年健,出语无尘莫莫新。

斗智莫争三十里,贪生何用八千春。直须准备新年醉,无地容锥未是贫。

用中既和成以示山口唐蕴明蕴明亦和再用前韵呈二公

宋代 陈渊

高城缭绕环居门,草树蔽日鼪鼯奔。疏篁转影凉午枕,卧看鸟雀嬉晴暾。

清香一缕爇沉水,浓茗十分烹壑源。乘风欲效玉川子,蓬莱无路心难论。

虚堂愁坐漠无语,顷刻百虑空劳魂。缅怀皇祐贤御史,当日直气何轩轩。

臧孙强谏宜有后,奇士果见诸孙存。流传佳语忽到我,展卷疾读皆微言。

平生廖子口如铁,肯为此友西其辕。故应目击得深省,千载无愧孔与温。

更将馀力事酬唱,巧注未以黄金昏。古来求友贵胜己,二子年德皆吾尊。

再和邓志宏二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先友遗书犹在耳,念之清泪如铅水。可怜万事已忘情,独尝托我芝兰子。

阿戎文采映前人,脱略不顾妻孥瞋。却能饮我瞑眩药,知我老大言尤真。

利欲昏人须猛绝,妙年母谓吾谋拙。古来解使玉如泥,剑铓除是锟铻铁。

次韵邓志宏和吏部谢公铁字韵诗二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愁霖十日槎生耳,寒气薄人如著水。坐对毗耶数卷书,未厌铜炉烧柏子。

区区我亦可怜人,只有无求人不瞋。虽无名字振京国,不屈未应惭子真。

冻琴壁间弦自绝,袖手深藏鸠更拙。本无流水遣谁知,此去从人讥嚼铁。

京师相善者乡友四人各赋一篇以见其所慕 载德

宋代 陈渊

辞寡觉我喧,气定觉我烦。沉吟孤鹤立,戏谑阳春温。

岂不苦鞭策,去马终恋轩。由来君子德,寡怨非其恩。

钱清待潮

宋代 陈渊

江潮来去自有时,扁舟阁浅心如飞。岸容霜竹青照眼,春信雪梅香鄞衣。

天寒鄞江道路阻,岁晏钱清风俗非。故园回首二千里,落日看尽行云归。

与杨如愚四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半生踪迹辱泥沙,胸胆初无献子家。臧谷亡羊俱可念,不须蛮触故纷拿。

谒璨老病未能起留二偈示之 其一

宋代 陈渊

赵州不出三门,净名坚卧一榻。我来堂下便回,此间有问有答。

送遵道

宋代 陈渊

秋月隔疏帘,光体终隐微。捲帘试寓目,万里馀清辉。

人生异肝胆,同一造化机。君心乃余心,南北非相违。

三年迟君来,一见悟前非。况乃度寒暑,葭玉容相依。

与君忘年交,没齿其庶几。月色亦良好,君胡捐我归。

春晚书事

宋代 陈渊

杨花扑面春如梦,麦穗齐腰日似年。多病不缘诗得瘦,放怀全藉酒能仙。

萧山觉苑寺雪后杜门

宋代 陈渊

雪融檐溜如秋霖,古寺掩关无足音。诗书废放道眼净,钟鼓杳隔禅房深。

老僧劝坐媒以火,茶鼎静听苍蝇吟。胸中激梗造澄澈,一念不作千忧沉。

浮生半日未易得,邂逅胜境聊安心。明日孤帆落何许,岁晚浊醪谁共斟。

闻许景受上书被召二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九万须凭负翼风,男儿端不为贫穷。当时三顾应虚出,毕竟论功要有终。

次韵光祖闲居感怀

宋代 陈渊

风义久已丧,交道何其衰。艰窘无与俱,乃歌风及颓。

谁言经由地,过门有犁来。霜雪岂不恶,松筠真奈摧。

富贵如浮云,于我何有哉。所嗟道不兴,兹士犹尘埃。

次韵李光祖南山四偈 其三

宋代 陈渊

窗前松竹翠连山,窗下弦歌昼掩关。雪里忍看梅欲吐,烟中遥认鸟知还。

京师相善者乡友四人各赋一篇以见其所慕 适正

宋代 陈渊

淡薄不易亲,和平不可离。平生一樽酒,万事醒复醉。

诗成稿不存,物至情无累。纷纷尘俗中,笑里有真意。

初到临安二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风际管弦朝病酒,云中楼阁夜闻香。十年一梦沙河路,独步春泥觉燕忙。

留别邓南夫四首 其四

宋代 陈渊

比余于玉有奇文,一落泥涂十二春。惭愧深知同鲍叔,尚言荆璞定逢人。

七夕闺意戏范济美三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经年不复到庭除,又见秋风柳欲疏。看罢巧楼归小阁,床头重捡近来书。

和子静三绝 其二

宋代 陈渊

霜雪岂能摧劲节,埃尘无复入虚怀。故应淡薄无人管,不是子猷谁复来。

陈渊

陈渊

(?—1145)宋南剑州沙县人,字知默,世称默堂先生。初名渐,字几叟。早年从学二程,后师杨时。时以其深识圣贤旨趣,妻以女。高宗绍兴五年,以廖刚等言,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胡安国荐,赐进士出身。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入对论恩惠太滥。言秦桧亲党郑亿年有从贼之丑,为桧所恶。主管台州崇道观。有《墨堂集》。► 25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