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古意 其三

古意 其三

明代 陈邦彦

乾鹊本多声,藑茅亦世情。见郎亲笔信,难道不分明。

诗人陈邦彦的古诗

赠杨杲生

明代 陈邦彦

矫矫南国代有雄,将军高躅俨遗风。为筹屯政因成帙,偶托闺词亦几工。

墨垒几人称劲敌,书城如尔是元戎。好凭诗律当师律,勒取登坛第一功。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五

明代 陈邦彦

一幅离骚酒一瓶,三竿红日醉初醒。委禽谁与分南晰,负宠饶他自尹邢。

措大行藏终是拙,干戈消息未堪听。宗门较许容强项,不读心经读易经。

雨夜宿吴朝泗江阁

明代 陈邦彦

去家五百里,相过重乡音。客路樽前语,江流槛外心。

风连三峡暗,云隐二禺深。莫作登楼赋,柴扉尚可寻。

闻笛有叹

明代 陈邦彦

游赏经年事不同,客心犹自怨春风。月明此夜闻丝竹,何处东山无谢公。

咏雪 其四

明代 陈邦彦

晓霁千门拥彗劳,茸茸积素自江皋。拚随湛露迎阳德,剩有寒泉佐土膏。

桧柏可曾移晚翠,来牟应报簇春涛。因怜白战真勍敌,今古谁誇郢调高。

九日限韵 其四

明代 陈邦彦

此日故园秋,云萝处处搜。萸囊随俗佩,筝线信风抽。

酒熟人从醉,花黄蝶怕偷。右丞佳句在,颇念异乡不。

访亦非禅师

明代 陈邦彦

卓锡何年自石头,禅心孤迥禁城幽。秪园旧接陶彭泽,芋火曾盟李邺侯。

王气只今回紫极,法轮应借柱阎浮。平乘一涕尘根在,此理吾师见许不。

宿豫章有感

明代 陈邦彦

湛湛江流赴蠡湖,西山朝爽接城隅。文章似寿滕王阁,风节谁存孺子庐。

秋稼未登漕使急,岁徵如昨庶宗呼。援师去后琴材在,乞与中郎辨得无。

三水归舟有怀 其七

明代 陈邦彦

云树无端恁见欺,夹溪梅雨片帆移。何因一洗风烟净,重理兰舟访所思。

抵京恭赋

明代 陈邦彦

城阙遥遥壮九重,江流宛宛护双峰。枌榆肇造声灵远,丰芑留诒雨露浓。

万国车书怀拱极,千官环佩盛从龙。戎衣满眼君休叹,犹是先皇栉沐容。

重别叶公士 其一

明代 陈邦彦

萍迹何来此,风尘不可留。报书逾十部,交谊足千秋。

旧业空环堵,归装一蒯缑。相期无限意,休问敝貂裘。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七

明代 陈邦彦

踏遍千峰寄一蓑,觉来大地已无多。直从狡狯沧桑变,毕竟空华电火过。

长乐宫中虚玉辇,雒阳陌上忆铜驼。举棋不定君看否,山色相招到烂柯。

端午前一日同马子龙寓家珶赤兄拳曜轩吴尔景载酒过访邓行玉梁苑郎 ...

明代 陈邦彦

烛光频见跋,笑语尚馀喧。小作平原约,如高靖郭门。

山城悬宿梦,泽畔慰吟魂。莫以归与叹,前期更可论。

军号一百二十字

明代 陈邦彦

明昭维熙朝,奕叶垂德润。天心兆云雷,神皇留圣胤。

我后睿且仁,中兴方应运。龙飞自端城,丰芑荫炎郡。

翠华临桂管,楚粤声灵振。何斯溟海滨,群戎稽即讯。

主恩深未酬,丹诚衷所韫。眷言熊罴士,桓赳气俱奋。

投鞭压众川,挥戈平万仞。风霆助行列,筹画伸威信。

载驱启南甸,包举兼齐晋。旂常勒鸿勋,千秋扬淑问。

和徐巢友咏木绵花 其二

明代 陈邦彦

宿叶飘萧谢故林,朱殷相亚粤江浔。秾侵汉苑春无价,香散隋宫烬未沉。

火齐岂应誇合浦,丹砂何意遍邕岑。晴烟乍报仓庚啭,共道洪炉解铸金。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九

明代 陈邦彦

翠浮红敛暮云赊,山霭苍苍见月华。前浦不知投宿处,坐移深树认人家。

狱中传闻张芷园遇害歌以吊之

明代 陈邦彦

三百年来世泽孤,寥寥岭外数狂夫。邮筒每恨东西隔,鼎足那堪次第徂。

人世谁与不死者,他时公等亦生乎。罗浮山下多琪树,休逐啼鹃带血呼。

中宿江上杂诗 其四

明代 陈邦彦

江水朝宗急,宵行尚作声。千林人乍静,半壁月微明。

柔橹尔何早,晨鸡初未鸣。萧然听群籁,孤枕意纵横。

狱中自述

明代 陈邦彦

去岁承恩桂海漘,何期国步倍多迍。室中自起金戈衅,天外俄飞铁骑尘。

入梦翠华频想像,招携乌合每逡巡。经年辛苦惭何补,应识皇明有死臣。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四

明代 陈邦彦

老去生涯只爱閒,为谁重趼入空山。敢从道上搥车壁,差喜门前溷抱关。

寒雨倍催行脚泪,烽烟长翳望乡颜。直拚破戒谋深醉,沽酒何当月下还。

陈邦彦

陈邦彦

陈邦彦(1603年~1647年),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龙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陈恭尹之父。早年设馆讲学,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明亡,年屈四十的陈邦彦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1647年(永历元年)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城破被捕,惨遭磔刑。陈邦彦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与黎遂球、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 ► 1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