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邦彦
槛外新红取次增,兰缸点缀复相仍。酒酣试倚前檐望,道是花枝是綵灯。
闻变 其十一
三百年来世泽长,讴吟俄已遍炎荒。反裘未许哀鸿雁,饱宿何当养凤凰。
溪畔渔竿拚啸傲,江城驷介自翱翔。朝廷可是书生责,倚剑酣歌笑尔狂。
哭门人潘幼韩 其一
十日增沉痼,千秋隔死生。人间金屋闭,天上玉楼成。
遂作修文梦,难伸自牖情。有怀吁南斗,无术拟公明。
古意 其三
乾鹊本多声,藑茅亦世情。见郎亲笔信,难道不分明。
厓门吊古四首 其四
往事苍茫不可寻,东风吹雨昼阴阴。精魂拟共湘波怨,遗恨长留越客吟。
赖是圣朝回汉甸,只今邦计仗南琛。舂陵佳气中兴日,借取当年义士心。
同云淙相国夜泊 其二
结客凭将报主恩,相看犹喜鬓毛存。覆巢破卵家何在,风雨孤舟度海门。
遥别谢衷伯 其一
江阁听鸣雨,乡心一夕催。所嗟谈未半,相忆首频回。
郑重侯门俊,琳琅上客才。马卿游已倦,何计伴邹枚。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九
翠浮红敛暮云赊,山霭苍苍见月华。前浦不知投宿处,坐移深树认人家。
秋风 其二
早稻才收晚稻黄,使船如马信帆樯。时因回合占师律,为辨雄雌识大王。
何处征途歌葛屦,有人狎坐理霓裳。相思莫遣罗衣薄,河汉西流夜未央。
次答李中郎兼怀邓玉叔
江村阒寂掩柴扉,相约过从兴屡违。何意惠风诒佩玖,每于香雪想容辉。
君从图史开南面,客有间关赋匪饥。记取楼头杯酒夜,绕檐春雨尚依稀。
中秋储潭江上 其三
漫将杯酒佐馀酣,旅次新愁未惯谙。极目遥空秋一色,月明偏自炤江南。
端午前一日同马子龙寓家珶赤兄拳曜轩吴尔景载酒过访邓行玉梁苑郎 ...
烛光频见跋,笑语尚馀喧。小作平原约,如高靖郭门。
山城悬宿梦,泽畔慰吟魂。莫以归与叹,前期更可论。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五
一幅离骚酒一瓶,三竿红日醉初醒。委禽谁与分南晰,负宠饶他自尹邢。
措大行藏终是拙,干戈消息未堪听。宗门较许容强项,不读心经读易经。
次答黎洞石先生
巨浸无堤纵所如,馀波疑欲及吾庐。感时泪尽频看剑,报国身微但著书。
天下尚仍平世习,几时重起故宫墟。丹成一缕同精卫,繇蘖悬知自可嘘。
丁亥元旦寓麟涌
紫极南旋玉历开,春光恰与岁俱回。已看宿雨阴霾尽,喜见新晴淑气催。
万国讴吟怀祖德,中兴勋业仗群材。小臣浪迹江湖远,翘首彤云祝寿杯。
中宿江上杂诗 其三
岁事颇不恶,严霜差未凝。水流低岸月,风捲隔林灯。
烟树无高下,寒香有废兴。遣怀拚一醉,安得酒如渑。
咏雪 其三
倬汉经时轸睿谟,新随环佩列嵩呼。江流不界同云色,池畔如看夜相图。
上客相逢皆越缟,忧人持赠胜鲛珠。凭谁为展秦关道,灞岸行吟跨蹇驴。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一
豫章城下别同游,却度西山上小舟。一诺肯令惭季布,片言聊复借曹丘。
丙戌冬日山中感事八首 其一
纳纳乾坤一弹丸,阿谁分作两仪观。才舒柳眼春先老,未放梅花岁已寒。
文武何人周吉甫,功名能几魏高欢。荒村寂历山僧起,静倚孤窗对雨峦。
中宿江上杂诗 其十
浪迹成何事,归心日夜增。年光催爆竹,春色入孤灯。
世态秪如此,他乡未可凭。明朝人献岁,南望意飞腾。
厓门吊古四首 其三
日日扁舟访海滨,莺花寥落度深春。驭戎异代俱无策,汉帝繇来自有神。
荒树几行催蜀魄,怒涛千尺泣波臣。数乘此险惭明发,只恐微丹后古人。
陈邦彦
陈邦彦(1603年~1647年),字令斌,号岩野,广东顺德龙山人。南明抗清民族英雄,岭南三忠之首,陈恭尹之父。早年设馆讲学,为当时南粤硕儒名师。明亡,年屈四十的陈邦彦疾书《中兴政要策论》万言书,并参加南明广东乡试,中举人,擢升兵部职方司主事,派往赣州参与军事。1647年(永历元年)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城破被捕,惨遭磔刑。陈邦彦深具民族气节外,诗文也饮誉当时,与黎遂球、邝露并称“岭南前三家”。 ► 164篇诗文
还自凤城寄谢潘孺文太学
延祥寺题壁 其二
送叶公士还吴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五
韶州旅舍书壁 其二
狱中自述
送陈集五还闽因忆谢衷伯
古意 其一
孟春廿七夜集写叶山房赏灯奉和云淙先生大韵 其一
赠梁渐子 其一
闻变 其七
赠何时乂
和徐巢友咏雪绵花 其三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十
七月念五日黄塘道中
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
壬午元旦
自奉新抵芦潭舟中口号 其七
戏寄
拜疏 其二
和徐巢友咏木绵花 其二
清远城陷题朱氏池亭 其三
樟树阻风 其四
冬闺
樟树阻风 其一
咏铁马儿奉和云淙先生用韵
重别叶公士 其一
咏雪 其四
访亦非禅师
新昌冯中星侍御吾师景仆先生子也闻其遇难投诗瑞河哭之
狱中传闻张芷园遇害歌以吊之
丰城县
旅怀次林子同韵 其三
次答罗若思
度庾关
樟树阻风 其二
厓门吊古四首 其一
中秋储潭江上 其一
次郡丞卢缜存先生韵兼答黄子 其一
西南七夕 其二
厓门吊古四首 其二
登吴城望湖亭
和徐巢友咏木绵花 其三
九月十五夜芦潭限韵
怀钟生 其二
发芜湖别同舟诸子
次答罗文昭
重别朱少府兼寿其母夫人
闻变 其十
拜疏 其一
忆家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