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某尝次赞府卢丈高韵复承见示佳篇叹咏之馀辄

某尝次赞府卢丈高韵复承见示佳篇叹咏之馀辄

宋代 陈宓

卢君真吏师,盛名日方起。
我昔尝与言,如以石投水。
初听已莹心,久坐益醒耳。
如何但悁企,不得亲燕处。
经年始再见,相望才百里。
新诗忽来前,喜染大羹指。
词翰与其人,俱清绝尘滓。

诗人陈宓的古诗

端午日枫亭道中

宋代 陈宓

百里青松五月凉,千年忠惠有馀芳。
后人继此非难事,不为公家虑久长。

延平郡学有小阁予名之曰穹林云壑和叶教韵

宋代 陈宓

炎空长学两冥冥,况是清风足底生。
赖有诗人解模写,丹静端的貌难成。

寿外舅龚通判

宋代 陈宓

毓秀方壶应半千,先春二日秩初筵。
澄陂万顷难同量,野鹤高标不计年。
楚国洁清真有继,石君孝谨更光前。
久期卓令三公秩,尚借陈蕃别驾贤。
纷若尽随春卉媚,恬然独与雪筠坚。
鄙人辱眷尤钦佩,拜寿裁诗佐玉船。

送杨丈志仁归三山

宋代 陈宓

不见杨夫子,于今岁再逾。
穷经探古圣,执礼迈诸儒。
参月陪高论,古风操别祛。
钟山容膝地,亦足当吾庐。

五月水益小园

宋代 陈宓

岿然俯溪亭,偃若与舟接。
日涉有初心,风雨或阔蹑。

题喻景山大飞书房

宋代 陈宓

仙豀七十里,半世只闻名。
一日见山色,千年怀友情。
古匏浮美醁,清水照尘缨。
霜月亭亭白,连床语到明。

三山送真景元

宋代 陈宓

盖世功名国子师,青春入觐道方夷。
荣华素定终须有,事业难期便勇为。
此日清尊同一笑,明朝丹陛听危词。
东风总送仙舟去,杨柳江头谩似丝。

和刘制干潜夫

宋代 陈宓

制阃宣劳已再期,胸中方寸了无私。
谁言今日平齐策,不似当年代蔡时。
马上陈琳能草檄,幕中韩愈更长诗。
休嫌衡岳官曹冷,文士何尝击职司。

延平粹厅十咏·承志堂

宋代 陈宓

何人筑斯堂,刻意在承志。
永怀霅川翁,清标作时瑞。

赠林尹仲

宋代 陈宓

八年前会晤,犹忆刺桐乡。
君眼虽非白,吾颜已过苍。
有求皆妄想,无欲是良方。
不学神仙术,他时共一觞。

春日到小园

宋代 陈宓

东郊无地不苍苍,日气融和自有香。
最是游人行乐处,不寒不暖昼偏长。

饮井

宋代 陈宓

饮井之清天下少,夷齐比德复如何。
寒冰入口侵牙颊,甘露沾肠逐病疴。
十里溉田成旱雨,一泓济渴胜天河。
活人未遂平生志,酌此深知负愧多。

忆饮井

宋代 陈宓

一泓渴济万夫焦,去作沧溟蚤暮潮。
我欲结亭观远景,距城七里不为遥。
疏泉凿石作洼池,乱石堆中竹最宜。
风动琅玕和玉佩,个中律吕少人知。

和傅监仓南园游船

宋代 陈宓

小舟初具似渔家,一曲清溪便可夸。
垂钓便能升跃鲤,归篙时复带不鸦。
园亭不扫心长静,水竹无多镜自华。
暇日傥来同笑语,书囊诗卷未应涯。

荔子

宋代 陈宓

天垂甘露绛纱囊,要作南方一味凉。
解□世间烦热恼,华峰有藕未能强。

云台梅盛开呈单丞立之

宋代 陈宓

两年骑马上云台,长是梅花烂漫开。
未识明珠从海出,只逢飞雪下天来。
月移清影侵衣带,风送浮香入酒杯。
珍重主人邀客意,忙中唤我此追陪。

和陈中行校书

宋代 陈宓

老梅抱奇姿,寂寞山之阳。
风月已为友,云水环其乡。
蜂蝶不能到,林深自扬扬。
萧疏谢公墅,淡静午桥庄。
门前有游子,跨马服牛箱。
冲冲自朋往,衮衮不可量。
谁趋雪霜地,竞媚桃李场。
唯夸颜色好,岂寤道德凉。
伟此岁寒值,千载有耿光。
罙高万物表,耻并群花芳。
刚肠逾铁石,劲气侵颜行。
况有至佳实,未熟世已望。
负以黄金鼎,登之白玉堂。
调胹谐众口,隽永讵可志。
致君高舜禹,美俗归轩唐。
药石神圣主,岂但尉黔苍。
功名满蛮貊,誉处还括囊。
终始不少玷,圭璋更顒昂。
我实爱君厚,祷颂无以将。
所愿进退节,皋夔与疏杨。
遂使见慕徒,夙志惬以偿。
翩翩赠行诗,满袖鸣玕琅。
词翰两清绝,山阴咏壶觞。
么微顾曷称,皦皦在中肠。
持用娱霸旅,籍手拜含香。

四月中浣流惠亭见莲

宋代 陈宓

疾雷不雨卷行云,湖面清风篆玉文。
我自得间来卧看,狎人鸥鹭亦成群。

送黄帐干

宋代 陈宓

黄君真可人,乡校久推许。文词波涛翻,劲气金石沮。

危言奉大对,考官不敢取。五十尉南邦,声名塞漳浦。

闾里喜过从,未听沧洲雨。于何舍我去,游宦大江浒。

吾闻江西民,自昔号贫窭。迩来公私匮,孰能明取与。

君今佐使长,贤明可进语。地要连边淮,洞深要摩抚。

郑公有成规,士饱始禦侮。同僚得乡彦,灯窗饫勤苦。

崇台共经纶,数郡足机杼。竱心爱民力,西顾宽当宁。

行行谨勿迟,赤子方仰乳。

送陈国正

宋代 陈宓

美誉清名世所推,南州曾作几人师。
不迟班鬓登台省,却喜青云得路岐。
节义定高东汉士,文章须复董生时。
郡芳非久沾霖雨,且看儒宫习少仪。
陈宓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41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