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陈琏
春草池塘入梦频,白麟溪上忆垂纶。诸兄好似香山侣,难弟今为棘寺臣。
孝友义声闻四海,衣冠盛会袭芳尘。几时能赴怡云约,同看荆花一树春。
至凤阳
太祖龙飞当此地,中都形胜四方闻。长淮水净明如练,万岁山高半是云。
天下车书归大统,城中甲第总元勋。皇陵咫尺频瞻仰,王气时为五色纹。
水竹居为王公赋
华构敞高明,况复临清池。碧水自泠泠,箓竹何猗猗。
日出镜光净,风来翠羽披。多君擅清致,对此情自怡。
不为孺子歌,喜诵武公诗。丹衷素自许,劲节能坚持。
多从历华近,上受列圣知。伫看昼锦回,所居愈光辉。
行营即事四首
忽传边燧举,复见羽书驰。万乘亲征日,群臣扈从时。
将军威胜虎,士卒力如貔。不日平胡虏,欢声洽四夷。
送武选陈员外亢宗应召
昨日徵书下九霄,登程行李喜萧萧。紫金山色凝新雪,杨子江声带早潮。
武选典铨留伟绩,祖筵惜别总英僚。庙堂早晚膺高擢,好竭丹衷答圣朝。
青城山歌
锦官城西青城山,道释往往栖其间。琳宫梵宇半陈迹,瑶草昙花空自闲。
禅翁说法伏黑虎,仙子朝元骖翠鸾。天花时落石坛静,灵药夜捣玄霜寒。
复闻长林中,亦有幽求子。眼看富贵等浮云,心薄功名如弊屣。
人间荣辱了不闻,几度天书徵不起。山有芝兮隰有丰,幽泉发窦锵玲珑。
饥餐渴饮足以保厥躬,乐逍遥兮无穷。人间此景亦罕逢,何须远寻鹫岭兼崆峒。
游韶音洞二首 其一
重华去云久,千载有遗踪。韶音已寂寥,石洞犹穹窿。
秋风吹古桂,朝阳老孤桐。蝉吟白日静,凤去彩云空。
我来重怀古,转觉心冲冲。
寄祝仲韶
别后俄惊四载馀,可人风度想如初。桂花香里裁唐律,柿叶霜前学晋书。
痛饮每怀倾绿蚁,平安还荷寄双鱼。高堂禄仕膺眉寿,早晚期来问起居。
宿长葛
长葛古郑地,桑柘连四野。学舍何寂寥,清灯耿寒夜。
题余给事得祥葵花图
可人颜色拟黄金,开处偏承雨露深。不学春红徒媚世,生来自有向阳心。
游刘仙岩有怀
晓出南关道路赊,洞门幽胜信堪誇。若非勾漏神仙府,定是清溪道士家。
天上蟠桃经岁月,岩前瑶草足烟霞。刘郎去后无消息,留得丹炉伏火砂。
寄致仕宗人府经历黄子中
使君家住桥亭上,致政归来乐事多。新竹阴连烧药灶,落花香度煮每锅。
吟诗每付门生写,载酒还容好客过。不得相随共谈笑,月明清夜奈愁何。
试罢游云居庵奉和户部尚书夏公韵三首 其一
闲访招提境,满山都是云。泉声清可听,树色近难分。
客至贪看竹,樵来或采薪。老僧年八十,终岁此安身。
谒孔林
尼父家陬乡,设教在洙泗。从游三千人,速肖七十二。
夫何大圣人,有德而无位。名非著一时,道实重万世。
幽幽鲁城北,高冢蟠厚地。诸徒服心丧,三载庐墓次。
贤哉端木公,舍守凡六祀。鲁人往从居,厥众犹栉比。
因名曰孔里,岁常供祭祀。后来诸儒宗,讲礼亦弗替。
过鲁祀太牢,实始汉高帝。峨峨马鬣封,阅历几千岁。
子孙来陪葬,昭穆分次第。墓碑列低昂,丛木阴蔽亏。
森森尽桥梓,郁郁总松桧。奇树多如云,惟楷时所贵。
乌鸟不敢栖,虎兕远潜避。荆棘不敢生,芝草挺灵异。
仰惟尼父圣,德与天地配。福泽何绵绵,封爵逮华裔。
昔读东游记,久矣思一至。今幸经鲁城,瞻拜增仰企。
因过思堂前,感慨发长喟。
柳溪为千秋峡刘巡检赋
刘郎种柳柳成堤,村后村前树已齐。白浪翻江看马浴,绿阴绕屋听莺啼。
绝怜花发春三月,恰似冬来雪一溪。料得近时巡逻暇,青鞋布袜任东西。
高邮湖闻雁
甓社湖平净如镜,水色天光淡相映。嗷嗷征雁吐清音,醉倚柁楼闲自听。
听去听来情转恶,大星将沉小星落。霜风凄凄何处来,吹散馀音满寥廓。
对景令人忆故居,乡园遥在海之隅。高堂白发应无恙,愿寄平安两字书。
寄赵子和昆仲
我爱贤公子,人誇好弟兄。才名双璧重,世利一毫轻。
种竹频开径,看花懒入城。何时共尊酒,细话别来情。
宣圣手植桧
宣圣殿后手植桧,枝叶团团宛如盖。青霄耸干近百寻,厚地蟠根知几代。
重重白昼布繁阴,瑟瑟虚檐度清籁。异质肯随凡卉变,奇材独受高人爱。
当年老树久摧残,旁茁孙枝今幸存。扶持自是神明力,长养偏承雨露恩。
冬来不改冰霜操,春去犹含苔藓痕。九畴之诗人共爱,南宫之颂时所称。
我闻大别有古柏,黛色参天二千尺。神鬼英灵长为护,风云变化应难测。
大禹之功久不磨,素王之德终无极。圣泽流芳可并传,作歌为刻琅玕石。
挽庄教谕克敬
老来解组赋归田,一疾胡为隔九原。浮世功名蕉鹿梦,半生宦况广文毡。
承家有子书仍在,问字无人榻已悬。闻讣遽兴畴昔意,临风些罢泪潸然。
观华严寺塔灯
浮屠高突兀,阑槛倚云中。风铎几声响,花灯万点红。
焰腾晴汉上,影落太湖中。入夜祥光动,犹疑降火龙。
游小西天途中偶赋
维时日载阳,风力颇和缓。骋望陟崇阿,渐觉生意满。
雉花红正繁,草色绿犹短。雉鸣想林暄,鱼跃知水暖。
逍遥协幽悰,山路岂辞远。
陈琏
(1370—1454)明广东东莞人,字廷器,别号琴轩。洪武二十三年举人,入国子监。选为桂林教授。严条约,以身作则。永乐间历许州、扬州知府,升四川按察使,豪吏奸胥,悉加严惩。宣德初为南京国子祭酒。正统初任南京礼部侍郎。致仕。在乡逢黄萧养起义,建镇压制御之策。博通经史,以文学知名于时,文词典重,著作最多,词翰清雅。有《罗浮志》、《琴轩集》、《归田稿》等。► 562篇诗文
十台怀古 其七 望思台
平塘秋意
初至龙兴寺斋宿赠无为禅师兼东海藏主二首 其二
赏菊花和祝太仆韵
鹾场夕照
玄天观
挽熊梅溪
寄祝仲山
王维辋川图为襄城伯李公赋
挽梅岩区以齐先生
至灌口过索桥入新都县
梅竹轩为刘坚赋
古岩书舍为叶仲立赋
出塞四首 其一
试院夜坐偶成
八仙花
挽国子助教费公良弼
送高铭归广东省亲
黑葡萄
题蒋院判家山水图
汴藩昼锦为兵部许尚书赋
玄一丹房为邢彦广赋
清流关
画马二首 其二
阳台
白纻词二首 其一
望黄山
宝安八景 其七 海月风帆
过五云驿
泊飞来寺二首 其一
浣花草堂
吴江晚眺二首 其一
房村驿
厢房前菊花
读史有感八首 其七
石鼓
云阳张侯庙
寄云萝翁
送姚给事中升湖广参政
青阳宫怀古
追挽处士张仲琛
送太医院夏吏目
青云轩为罗宗润作
拟古十九首 其九
闻笳
送虎丘原石介长老住灵隐
挽袁忠操
早秋斋居书怀
望峨眉山
车驾谒孝陵随侍有感
铁索桥
狮子诗
推篷图为顾御史仲谦赋
入夷陵
纳凉逍遥楼
元宵赐观灯诗五首 其一
过良乡望房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