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咏史上·审配沮授

咏史上·审配沮授

宋代 陈普

袁曹相与隔王路,四世三公恩海深。
当时惟有管宁是,谩对黄河叹此心。

诗人陈普的古诗

咏史上·班超

宋代 陈普

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
古今参合坡头骨,尽是离披见鹘乌。

孟子·有物有则

宋代 陈普

大而天地无边际,细入无伦极眇锦。
一器之中涵一理,随其所在莫非天。

赠南丰姚敬仲

宋代 陈普

孔门缧绁可妻,董生孝慈有翁。
天与仲怪不恕,人间处处流通。

孟子 为贫而仕

宋代 陈普

君子入官须事道,仕而非道似非常。抱关击柝虽卑贱,职分终然不可忘。

咏史下·宪宗

宋代 陈普

韩愈南投瘅海波,元和天子老中讹。
檀檐金墄犹堪笑,愿作重来赴火蛾。

咏史下·何晏

宋代 陈普

罗襦子本官同生,故把玄谈乱浊清。
粉面青蝇麾不去,到头白黑自分明。

劝学歌

宋代 陈普

太极肇判两仪生,其中人为万物灵。
人亦天地一物耳,独以道义超众形。
立为三才中宇宙,发挥天地经人伦。
兹事初非外烁伐,毫发皆奋七尺身。
后生可畏如日出,千金之躯岂可轻。
寸阴可惜莫虚掷,百年安得长青春。
有力如虎当猛省,何况责望深父兄。
不通六籍不是学,未了三才未是人。
希圣必须志尧舜,希贤必有为颜曾。
义理彝伦精讲究,礼乐制度须详明。
体用源流务透彻,血脉文理仍流行。
会通两尽始无碍,范围未始离曲成。
无尘胸次贮万卷,拔出笔力找千钧。
不用高枕卧丘壑,用之家齐国治天下平。
不但匹无匹妇皆获所,草木鱼鳖咸清宁。
此皆后进本分事,不为干利与求名。
更须扫除谑浪傲惰熊,打并嗜欲声色情。
一物一则同一敬,牢守孔孟张朱程。
吃紧工夫决有效,令闻广誉垂千龄。
英雄气概为则是,一变至道非难能。
君不见四十五十无闻不足观,总是惰而不学昏昏贸贸枉生天地间。

孟子·仁不可为众

宋代 陈普

天下最强惟理义,英雄颠倒莫能为。
依依一楼人心在,天命於斯自不违。

咏史上·成帝

宋代 陈普

元帝斋宫纳弁儿,阿娇金屋篡歌姬。
披香博士多才学,刘氏家传有未知。

孟子·养小失小

宋代 陈普

为尧为舜配三才,功用都从此处来。
颠倒反为饥渴想,迷轻失重亦堪哀。

咏史上·邹衍

宋代 陈普

六月咸阳霜亦飞,五行正是水昌时。
族秦自是谈天衍,不用陶朱与仲尼。

孟子·王道劝齐王

宋代 陈普

列国分争几百年,人心天命不其然。
欲儒概执春秋义,何忍斯民久倒悬。

次答姚考成留别

宋代 陈普

别后相逢各问年,依然缘发对华颠。
间云独占半间住,伴客那无一榻眠。
酒为愁多全欠力,诗因料少未成联。
却怜壁上留题句,时有间情到月边。

呈县尹

宋代 陈普

生贤造物意何仁,一本从来只为民。
择取易中五阳卦,要令到处四时春。
黄扉紫闼终行志,碧水丹山且爱人。
满县栽花祗悦目,桑麻雨露是公真。

咏史下·徐邈

宋代 陈普

东第山成乱亦成,长星映酒甚分明。
分劳太保惟徐邈,谁道能言独许营。

咏史下·苏东坡

宋代 陈普

方朔优旃岂舜徒,南来谩喜落苍梧。
天津醉裹乾坤眼,只见双程不见苏。

文公书厨·出此谟训

宋代 陈普

仁心忧万世,出语岂能无。
拟之而后言,一字一明珠。
万化必有成,大中在方策。
渊泉端有自,聪明达天德。

姚国秀十咏·小山

宋代 陈普

平生一丘愿,不忘岳连姿。
若求静寿意,一篑有余师。

纯父家池双头莲

宋代 陈普

天地化育工,两致一为要。
对待管流行,并起非横矫。
亭亭南北枢,赫赫东西曜。
仁义与诚明,彼此相契约。
英皇既尧舜,丰姿巧相肖。
孤竹秀双仁,洛水濯二妙。
人生相遭处,亦有相感召。
莘挚自犁锄,尚父由渔钓。
共卧起烟波,鱼水兴蓬藋。
是为圣人偶,心胆何相照。
颜渊得仲尼,仲尼有荷篠。
孝亭合朱祭,天津会程邵。
是为德不孤,气味何同调。
世间间草木,不足充野烧。
惟莲出清水,植立独奇峭。
不染淤泥缁,不逐波流漂。
何骨中庸中,肌内离骚嚼。
玩花渴顿苏,食实饥足疗。
静中对君子,不语潜教诏。
一朝出莲枝,此事非人料。
将兴必有祥,事若玉阿鞘。
兹化岂徒尔,可以观其徼。
上侍鹤发慈,齿高德弥劭。
下盼庭阶郎,一一凌风鹞。
平生所树蓻,不但供栖燎。
濯缨作君子,口不道羿浇。
此去事偶心,如风历众窍。
家居作曾闵,富贵当廊庙。
商汤不待干,重华不劳叫。
决无李广奇,起足即嫖姚。
伶俜老书生,家在千里桥。
有心多不符,蠹简徒窃剽。
年来始逢君,恨不年再少。
论心膝渐亲,讲理头不掉。
相逢路不异,握手穷深穾。
相磨道义出,不觉辞萤爝。
人生何如此,无际可窥眺。
共靡中孚爵,自发同人笑。
此卉信如人,对酒为之酹。
酌酒礼此花,敢醴不敢醮。

咏史下·何曾

宋代 陈普

君亲忠孝岂殊途,甲有方能罪乙无。
座上研研称阮籍,不知联席是公闾。
陈普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49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