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陈樵
旧业推门地,声名出礼闱。平生著风则,长世有光辉。
官序须清绩,台衡起白衣。谈经无复日,为别更依依。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四 北峰
皂阁山前小水明,甗峰无影树亭亭。人从烟雨上头立,诗到莺花过楼清。
云傍楼台低地碧,天将草树染春青。名山何事穷幽僻,临水登山已称情。
涵碧亭 其一
涵碧池头夏气清,我从三昧起经行。移樽近树传杯绿,向日看山入户青。
人似亭前花不语,诗如江上草无名。山中水调知何限,不入熙宁水乐声。
飞花亭 其三
梅残直至落花飞,红映飞花绿映葵。风信入林添净食,春光一线上游丝。
絮轻便欲排云去,花好多应换骨来。二十四番却扫尽,冰花剪下作寒梅。
次韵黄晋卿见寄之什 其一
几载林丘草木黄,故人霄汉独难忘。宫衣雨露犹沾湿,文律江湖共短长。
笔迹旧时倾褚薛,才名此日数鼌张。他年明月中山寺,重与诗人话夜凉。
分题送李仲常江阴知事 其一 暨阳湖
白浪浮天雪作堆,羞将俗客洗尘埃。月从水底沈钩去,船似鸥边泛叶来。
野屋有篱编白荻,渔矶无席藉苍苔。功曹吟苦多诗渴,拟借平湖作酒杯。
答李齐贤言别
古来青云士,论德不论年。及时扬意气,车服耀且鲜。
譬彼桃李花,逢春各争妍。胡能学兰菊,迟暮秋风前。
羡子富年华,文思如涌泉。词场早腾誉,海内推英贤。
而我竟何为,着鞭苦不先。赋命有迟速,行止任自然。
吾观鸿鹄飞,低回未须怜。会当振六翮,高举摩青天。
黄晋卿见过却归乌伤
江雨间行人,江干雨又新。今朝下垂榻,几日望行尘。
冰雪莺迁树,江湖雁得春。非君被轩冕,怀抱欲何伸。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二 招隐岩
何年积盖与山齐,树转峰回草径微。野火裂为方解石,秋风不到寄生枝。
谁来树下看云坐,半入人间作燕飞。箬笠岩前今净社,不须更草《北山移》。
越上宝林寺八咏 其四 罗汉泉
应真曾卓锡,百尺井泉深。汲取天人供,泓澄印佛心。
劝兄弟 其五
父慈子必孝,兄友弟须恭。倘使诚心在,如何不感通。
霜岩石室 其二
洞天无暑亦无寒,淑气芳风不出山。扫叶僧归云未湿,卖花人去蝶先还。
满庭修竹下黄叶,千岁古松生绿烟。尽道雪中依裸壤,我疑夏室是冰天。
投外宪列职 其二
为政歌谣起,论文鬼魅愁。风霜临外宪,星宿绕东州。
身健都忘老,诗清不为秋。邦人好吟咏,异代见风流。
送蒙古教授郭受益归洛阳
匹马金华道,西风过雁初。莼羹千里地,菰米九秋馀。
齐语传声涩,巴童问字疏。汤汤清洛水,旧学复何如。
临花亭 其四
满树琉璃閒碧瑶,当归叶长映芭蕉。树头生雨时时湿,春色如花日日销。
杜宇有言终不践,绿鱼新种已生苗。今朝百舌闻莺语,飞上梧桐特地娇。
临花亭 其五
右挟长镵左带经,蔬畦药圃照衣明。客来青凤穿花去,草尽苍苔上树生。
灵药易荒常检校,繁花无赖枉丁宁。来禽青李成阴后,更觅楞梨日给胜。
代玉山子答
建昌老父吹羌管,背花吹尽风花片。雪中花老花未知,我起开帘纳江燕。
夏姬出境春争妍,房老不出金谷园。花奴鼓急人人顾,砑光帽滑花难住。
绝唱轩
问谁投笔早来过,春日华阳春睡多。怀里锦空鲸已卷,松根苓长叶成窝。
诗无獭髓痕犹在,梦有鸾胶断若何。洛下书生无苦思,我今饵药卧山阿。
含晖亭
山色空濛翠不如,平湖长绕野人居。湖堤好种垂杨柳,取次持竿索贯鱼。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十七 圁谷涧
云在阑干叶在庭,瓢中无药事飞腾。丹霄有路星辰近,明月无根日夜生。
满袖天香和梦冷,半村雨色傍林青。仙人约我琼楼上,只恐月中秋更清。
三泉
泉眼离离傍石棱,奔流脉脉到轩楹。诗成石面花无数,梦冷池头草不生。
《夏《茶经》有遗谱,南磳水乐变新声。林居渐觉机心断,渴鹿逢人自不惊。
陈樵
(1278—1365)元东阳人,字君采,号鹿皮子。幼承家学,继受经于程直方。学成不仕,隐居圁谷。性至孝。为文新逸超丽。有《鹿皮子集》。► 166篇诗文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十五 银谷涧空碧亭
空碧亭 其五
玉雪亭 其九
游丝
次周刚善僧房牡丹韵 其一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九 陈氏山林春日杂兴
拙斋
劝兄弟 其三
琼林台
雨香亭
永日观
蜀锦屏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十四 望月台
临花亭 其八
次王吉夫暮秋旅怀韵 其二
石碍楼
送张仲举归晋阳举进士 其三
心远庵
次王吉夫暮秋旅怀韵 其一
石磴
临花亭 其二
临花亭 其三
獐谷
题画丛竹幽禽
次韵黄晋卿见寄之什 其二
分题送李齐贤 其一 绣衣亭
赠萧浣平寇
劝兄弟 其二
石楼草庐 其二
上虞魏氏湖上精舍图 其二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十九 圁谷涧
新凉 其二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五 石甗峰
芦雁四咏飞鸣宿食 其一
宣和滕奉使茂实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三十八 鹿皮子墓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三十 南轩
石庐
劝兄弟 其七
劝兄弟 其十
分题送李齐贤 其二 占星台
远目楼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 飞雨洞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四 萝衣洞
玉雪亭 其七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九 忘忧阁
代答新人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十一 醒酒石
涵碧亭 其三
送人之乐平
楼氏云楼
芦雁四咏飞鸣宿食 其四
送余善之归浏阳
越上宝林寺八咏 其七 深竹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