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十月九日同公美践上林之纪回纪实

十月九日同公美践上林之纪回纪实

宋代 陈文蔚

景入小春方嫩寒,缓行不觉鸟间关。
倚空叠嶂何崷崒,带石清溪屡绕环。
政拟徘徊檀木岭,且先点检上林山。
杖藜未作忙归计,又喜临清得钓湾。

诗人陈文蔚的古诗

寄题吴伯丰所居二首·读书阁

宋代 陈文蔚

书阁高几寻,其高不可知。
但见读书人,心与千古期。
藉此间旷地,端坐穷轩羲。
世尘飞不到,月霁光风吹。
况复揭扁榜,字画天下奇。
妙有指南处,世人那易窥。
昔闻堂上声,斩轮尝笑之。
而子得学省,不觉糟粕遗。
终日几案乐,舍此归其谁。

十二月十二日踏雪度崧岭

宋代 陈文蔚

何事隆冬震地雷,天公补过令方回。
玉装庭树三番白,花间江梅六出开。
岂止为民除瘴疠,且掀无地不琼瑰。
到家示说丰年事,喜奉慈亲酒一杯。

送赵国呈赴坛

宋代 陈文蔚

未成花柳种成堤,早有先声到浙西。
待得已书驯雉绩,不妨隐访旧鸾棲。
堂前风入琴三弄,江上春归雨一犂。
莫道催科能样急,也分一念到群黎。

庐山杂咏 天池

宋代 陈文蔚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

平生此名山,籍籍满吾耳。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

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

山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

顷刻开一罅,初见山逦迤。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

山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

霖潦方下作,山头旋磨蚁。云深此埋屋,山下乃不尔。

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

初夜现佛灯,数星林末起。如萤复如炬,或明亦或止。

昔闻颇甚怪,今见乃如此。寄语登山人,仍须细穷理。

火田郑次山贫士也有燕坐之处五为赋之·槁木

宋代 陈文蔚

夜半一阳动,万木总皆春。
当观向荣意,从此识吾仁。

责己

宋代 陈文蔚

圣人当耳顺,吾年已逾再。
日覬有新功,迩来如稍怠。
嗟尔性虽驽,敢不鞭其退。
须教十二时,此心无不在。
书此当盘铭,终身以服佩。

赵湖州东园杂咏和人韵·矍圃

宋代 陈文蔚

剔攘取予见经纶,中的工人又是新。
一醉使君豪气发,颇思三箭定胡人。

和徐子融韵

宋代 陈文蔚

自怜涉世每多艰,事一萦心或厌烦。
近日工夫可所似,有时惭愧梦中闲。

送赵国宜直筠州户掾

宋代 陈文蔚

苦无多路旅程宽,正是江南绿打团。
欲湿征衫梅雨细,不成客梦麦秋寒。
官闲诗可频搜句,亲近书宜月问安。
自笑无才愧之子,明时君禄讵能干。

寄题张正国斗斋

宋代 陈文蔚

数年约我过温溪,好趁鸡黄秋黍炊。
添子江湖千顷意,劝於窗外作盆池。

和赵国兴访萧氏草堂

宋代 陈文蔚

四野山围面面屏,何人结屋趣方成。
好风吹过半湖碧,白鸟飞边一点明。
乘举半春携酒约,隔山遥夜读书声。
买邻为爱茅斋近,试倩诗人状此情。

老人及儿辈皆和再用前韵

宋代 陈文蔚

不而繁桃俗杏栽,诗怀端为此花开。
自缘祗结冰坷侣,花底浑无欲驾来。

送赵惠卿赴玉沙法曹赴玉沙法曹

宋代 陈文蔚

不辞艰险涉江湖,素志惟期欲展舒。
平允外应无别法,坦夷中自有享衢。
虽云天远雁行近,未至风高鱼素疏。
见说民淳须事简,不妨宦学进工夫。

送赵国开赴崇安丞

宋代 陈文蔚

十载交游一日如,高情多谢不相疏。
分携幸不隔江海,得使常须访正居。
折柳正当三日暮,泛舟深约九秋馀。
相期暇日吟我外,只有公勤是荐书。

臣龙瀑布

宋代 陈文蔚

登陟百险艰,来看云间瀑。
飞从千仞峰,泻作一条玉。
冬夏有盈缩,古今无断续。
当日武夷翁,翩然来结屋。

庐陵呼酒再用韵

宋代 陈文蔚

令君领客作清游,萧散仙人莲叶舟。
唤得酒来诗兴发,浩歌和月吸黄流。

徐天锡归自玉山昌甫以三诗送之后二篇有及予

宋代 陈文蔚

曾共傅岩孙,同坐傅岩石。
纪游未抄寄,双梅解相忆。
天涯思美人,折花陡岑寂。
所幸柱上题,如新未陈迹。

庐陵赵令君宅后有莲濠月夕相观莲戏庐陵

宋代 陈文蔚

朱桥绿水夜深游,满载荷花万斛舟。
多病近来常止酒,及无尊俎欠风流。

赵忠州有苦寒懒起之句和其韵

宋代 陈文蔚

生息同宇宙,形骸通物我。
天寒雪盈尺,灶冷炉无火。
酒面生红光,花枝娇阿娜。
虽然太守乐,亦要民安妥。

示浩

宋代 陈文蔚

持身端的在兢兢,谨独方地愧作情。
莫道隐微人不见,暗中临我有神明。
陈文蔚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23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