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壬申老人生旦

壬申老人生旦

宋代 陈文蔚

两岁霜风吹客袍,亲庭礼阙拜香醪。
今日升堂祝亲寿,亲寿愿化南山高。
古来人生七十稀,吾亲八十脸如桃。
但得岁月无穷极,从教两鬓添霜毛。
闲中花竹自娱戏,日课诗礼勉儿曹。
随分家风尝礼法,何心与世争雄豪。
自古作善天所佑,赋与庞眉并寿条。
不须神仙授秘诀,已何柱石常坚牢。
年年新酿此时熟,真珠滴红听小槽。

诗人陈文蔚的古诗

寄题张正国斗斋

宋代 陈文蔚

数年约我过温溪,好趁鸡黄秋黍炊。
添子江湖千顷意,劝於窗外作盆池。

和赵忠州园亭落成宴客三首·飞霞亭

宋代 陈文蔚

水香流出洞中花,曾阅秦朝与汉家。
咫尺不知尘世隔,渔郎回首锁烟霞。

和李监税

宋代 陈文蔚

一缕彤霞晚照晴,眼随白鸟去边明。
疏心烟树有无际,激激滩流高下声。
归思楚云边日暮,新计边月带霜清。
前村倘有梅花约,草草相逢盖亦倾。

责己

宋代 陈文蔚

圣人当耳顺,吾年已逾再。
日覬有新功,迩来如稍怠。
嗟尔性虽驽,敢不鞭其退。
须教十二时,此心无不在。
书此当盘铭,终身以服佩。

和徐子融见寄

宋代 陈文蔚

清时何故有遗才,酒胆如虹亦壮哉。
多谢论交比金石,自惭进德未涓埃。
政须尊酒风前共,莫作扁舟月下回。
风雪当门须有夜,要观四物一时来。

追赋九华

宋代 陈文蔚

我闻九华名,未登九华峰。
睨视百里外,烟翳尝冥濛。
快意一披抉,几欲挟长风。
庶识真面目,高下俱迎逢。
飞雪如有意,未积先消融。
凌晨展清眺,万里开晴空。
庶然明吾眸,洗出青芙蓉。
未暇窥杳眇,固已领其宗。
忆昔访庐阜,妙处尝支筇。
景遇可题品,一一归诗筒。
九华名此邦,挺挺诸山雄。
若欲於五老,优劣定基中。
窃比之孔门,等级回与雍。
未敢谓覈论,折衷章泉翁。

子京以长篇告别值予欲出一绝谢之

宋代 陈文蔚

二年不作上方游,一日重寻旧话头。
却恨婵娟成两处,清尊无分共中秋。

送赵国呈赴坛

宋代 陈文蔚

未成花柳种成堤,早有先声到浙西。
待得已书驯雉绩,不妨隐访旧鸾棲。
堂前风入琴三弄,江上春归雨一犂。
莫道催科能样急,也分一念到群黎。

寒食后一日赵国兴携具拉游清风峡登一览亭分韵赋诗以尘埃已逐双溪 ...

宋代 陈文蔚

家家趁寒食,看花雒城里。孰知我辈人,屐去登山齿。

千峰据其高,一览无馀美。小溪山下来,青烟林末起。

俯瞰阛阓居,总在尘埃底。洒樽遽移下,诗兴良未已。

因念读书人,故事为重纪。

示浩

宋代 陈文蔚

持身端的在兢兢,谨独方地愧作情。
莫道隐微人不见,暗中临我有神明。

岩叟约观棲隐檐蔔雨阻和前韵送酒再用韵答之

宋代 陈文蔚

暂轰书程业未妨,倚栏高诵杜陵章。
不知雨意将诗意,但觉花香带酒香。
散破苦嫌饥雀下,争喧档看蜜蜂忙。
也知棲隐如萧爽,恨不花前共举觞。

赋萧爽檐蔔戏岩叟

宋代 陈文蔚

且喜花时雨不妨,凭阑闲与细平间。
一池交映月添白,六出同妍雪逊香。
素有书痴缘病懒,不知诗兴为渠忙。
道人雅好惟清供,却恐花神索酒觞。

池阳地寒梅开甚晚上元后始见疏花一夕春雪晓

宋代 陈文蔚

千林一夜散琼瑰,莫诮亭前春后梅。
未入纷纷红紫队,不忍国是雪中开。

九月十一日挈浩同省先陇早陇早起四山昏翳冲

宋代 陈文蔚

拄上高峰近日轮,四山端的见来亲。
此身已在烟霾上,哥惜烟霾底下人。

题周几道桂轩

宋代 陈文蔚

轩前一树桂,手种知为谁。
但见青如盖,团圆障朝曦。
西风入庭户,吹香浮酒卮。
相与一浩歌,涣焉剖藩篱。

望灵山喜而又作

宋代 陈文蔚

白云深处认灵山,喜气津津眉宇间。
别去庭闱今八月,且欣明日慰新颜。

隐将峡口占二绝

宋代 陈文蔚

小似武夷深更幽,地肋九曲一溪流。
诛茆结屋虽成左,赢得青山自在游。

十月九日同公美践上林之纪回纪实

宋代 陈文蔚

景入小春方嫩寒,缓行不觉鸟间关。
倚空叠嶂何崷崒,带石清溪屡绕环。
政拟徘徊檀木岭,且先点检上林山。
杖藜未作忙归计,又喜临清得钓湾。

又和载酒过竹涧韵

宋代 陈文蔚

名园一水绿潆洄,消得风流太守来。
把酒哦诗真不恶,此时怀抱十分开。

贱和一诸友有祝颂语以五十六字谢之

宋代 陈文蔚

庸庸不作世间奇,空负生成造化机。
岁月漫惊多发积,功程殊未进腰微。
不贪腰下悬金印,且自尊前戏彩衣。
多谢诸君借辉润,一朝盈箧尽珠玑。
陈文蔚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23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