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席上探得随字送曼叔密学赴太原

席上探得随字送曼叔密学赴太原

宋代 陈襄

帝念唐风古未衰,便蕃恩宠命中师。
暂驱太守折幡去,应有儿童竹马期。
塞外烟云千里静,帐前貔虎万兵随。
谁怜白发诗书帅,曾见昭陵坐论时。

诗人陈襄的古诗

英宗皇帝挽词二首

宋代 陈襄

才武真贤主,忧勤出至诚。
五年膺大统,一旦享英名。
凤驾乘霞远,龙楼继日明。
永言配昭考,陵寝卜周京。

和公序库部观孔雀因呈东玉少卿

宋代 陈襄

修尾峨冠蜀锦裁,飘流应自玉关来。
间窥水鉴精神出,静刷金华羽翼开。
野思未饶鷼洒落,羁栖聊与雁低回。
不因久在司空馆,平日谁怜五客才。

简子容

宋代 陈襄

同馆分飞来石浙,一麾潇洒出南河。
琴书满榻王常在,不独西湖胜赏多。

濮妃袝庙挽二首

宋代 陈襄

帝位重明久,王仪一品尊。
诏更神主号,义诎母慈恩。
老柏遗萧寺,新陵袝濮园。
千年嵩洛气,长发在元孙。

天道不可跻

宋代 陈襄

天道不可跻,以其高且危。
地道不可寻,以其幽且深。
土圭测日影,可以分照临。
桐鱼击石鼓,可以求声音。
嗟夫世之人,不知方寸心。

寄题福唐林迥南华洞

宋代 陈襄

梅岭峰前习隐亭,拂衣聊此玩真经。
四时花木锦绣谷,十里江山水墨屏。
猿鹤只愁空北岳,鹍鹏终待化南溟。
知君不是荣轩冕,未忍锵锵去帝庭。

谒真祠

宋代 陈襄

海宫天路杳无涯,万里星津驻客槎。
月下旌旗仙女伏,云中楼阁羽人家。
鸾丝暖引霓裳曲,绮席深倾玉酒霞。
阿母未归方朔去,碧桃何日重开花。

次韵朱兵部上巳锡宴

宋代 陈襄

禊饮开天苑,英游缀士林。鹿苹常长养,鱼藻遂浮沈。

和气春台暖,恩波曲水深。追随方外乐,歌吹梦中音。

忽起江湖兴,久无轩冕心。莺花应笑我,华发已盈簪。

马筱潭报雨

宋代 陈襄

皇佑岁庚寅,阴阳久郁堙。
二时愆雨泽,百物悯膏屯。
谷价方翔踴,民言备苦辛。
原畴无播种,道路有饥贫。
县令忧忘食,斋房退省身。
朝归占甲子,暮出看星辰。
野祀曾徼福,雩坛示礼神。
祈求观古法,询访得龙津。
遣吏苹蘩洁,斋书肺腑阵。
灵泉汲坎{上穴下臼},仙仗下嶙刚。
雷斧潜嗔树,天波忽洒尘。
音官沈鼓吹,市户湿衣巾。
隆应声何速,盘旋志未伸。
经纶惟四日,滂沛即逾旬。
万谷山源发,三农水利均。
趋田多耒耨,入里少刍薪。
苗稼晨争插,坊庸夜不巡。
讴谣兴父老,燕喜集宾亲。
捐瘠苏中壑,生成赋大钧。
邑人勿忘报,世世荷深仁。

和子瞻沿牒京品忆吉祥牡丹见寄

宋代 陈襄

新接枝头色倍添,马蹄寻处帽欹檐。
春工别与铅华丽,佛地偏资好相严。
红蕊欲开丹未渥,素香堪茹雪非甜。
诗翁何事辜真赏,不许浮根浪发黏。

游宜兴法藏院观桂紫菊花

宋代 陈襄

山茶花开菊花紫,青桂童童立花里。
柔姿翠干已可怜,更傍幽丛看花蕊。
山僧揖我临阶坐,眼到栏边心即喜。
便欲携归种郡齐,忍令此地风烟坦。

颍州府学释奠先圣郡中童子亦来拜谒以诗勉之

宋代 陈襄

蔼蔼青衿子,来修谒庙仪。
怜他眉宇秀,中有起家儿。

和正辞职方以浚河留滞

宋代 陈襄

万锸如云浚禹沟,荀卿桥畔舣行舟。
珠躔合照贤人聚,银汉无波海客留。
且作东山携妓乐,未应南浦送君忧。
辛夷花发春醅热,只俟郊原雨少休。

次韵柯弟太博见示超化牡丹

宋代 陈襄

一朵鞓红折寺园,忽惊寒律动春暄。
非关花好难功接,自是天时变木根。

监簿杨倜得第南归惠诗因和元韵赠其行

宋代 陈襄

楚客多年择畔吟,文穷尤见用功深。
尺书屡贡宾王府,斗粟宁酬事道心。
长铗由来歌旧馆,鸣驺从此别中林。
寄言乡校青衿子,君去何人更嗣音。

颍川赏花二首

宋代 陈襄

间入郊园驻隼旟,百花红紫万千株。
如何春意多风雨,不惜漫天锦绣铺。

经武夷山

宋代 陈襄

万叠层峦接远空,瑞云晴霭气溶溶。
高于太华五千仞,秀出巫阳十二峰。
蕙账晓寒飞鹤怨,桃源春尽落花浓。
鸾凰一啸最深处,仙客楼台有几重。

常州郡斋六首 其四

宋代 陈襄

使君非是爱山閒,道在盈虚消息间。不见白云无一事,等閒为雨却归山。

赠剡县过顼秘丞

宋代 陈襄

贤哉过县尹,德政是吾师。
万事无锋颖,一惦惟孝慈。
家贫因客冗,发白为民饥。
谁刻前山石,令人去后思。

和郑闳中仙居十一首

宋代 陈襄

我爱仙居好,临民必以诚。
簿书无日暇,狱讼积年生。
百疾求箴补,千钧待准平。
嗟予不如古,斯道未能宏。
陈襄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 11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