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濮妃袝庙挽二首

濮妃袝庙挽二首

宋代 陈襄

帝位重明久,王仪一品尊。
诏更神主号,义诎母慈恩。
老柏遗萧寺,新陵袝濮园。
千年嵩洛气,长发在元孙。

诗人陈襄的古诗

慈圣光献太皇后挽词二首

宋代 陈襄

庆寿蟠桃晓雾昏,忽闻笳鼓咽都门。
宫闱有范遗文母,社稷无忧付圣孙。
四海心丧同祖妣,一封手诏易陵园。
君王孝感凌穹昊,未尽东朝欲报恩。

寄题福唐林迥南华洞

宋代 陈襄

梅岭峰前习隐亭,拂衣聊此玩真经。
四时花木锦绣谷,十里江山水墨屏。
猿鹤只愁空北岳,鹍鹏终待化南溟。
知君不是荣轩冕,未忍锵锵去帝庭。

天道不可跻

宋代 陈襄

天道不可跻,以其高且危。
地道不可寻,以其幽且深。
土圭测日影,可以分照临。
桐鱼击石鼓,可以求声音。
嗟夫世之人,不知方寸心。

题少述望海楼

宋代 陈襄

百尺楼头水际天,楼东直与海相连。
江山气古南朝后,风物神清北固前。
沙鸟晴栖甘露月,布颿时度广陵烟。
何年乞得丹阳守,来此登临养浩然。

古灵山试茶歌

宋代 陈襄

乳源浅浅交寒石,松花坠粉愁无色。
明星玉女跨神云,斗剪轻罗缕残碧。
我闻峦山二月春方归,苦雾迷天新雪飞。
仙鼠潭边兰草齐,露牙吸尽香龙脂。
辘轳绳细井花暖,香尘散碧琉璃碗。
玉川冰骨照人寒,瑟瑟祥风满眼前。
紫屏冷落沈水烟,山月堂轩金鸭眠。
麻姑痴煮丹峦泉,不识人间有地仙。

和通判九好望日始见菊花二首

宋代 陈襄

灼灼秋英缀露华,白衣不见日空斜。
细看未减重阳泪,更晚犹胜二好花。
城里好山何处寺,门前多竹甚人家。
直须载酒频来赏,莫为衰迟便感嗟。

和桃花因戏如晦

宋代 陈襄

颜色已饶丹杏蕊,馨香不减雪梅疏。
自从移入青阳观,前度刘郎记得无。

重阳席上赋菊花

宋代 陈襄

折菊东篱下,携觞为燕遨。
间情秋后放,幽艳静中高。
九月陶公酒,三闾楚客骚。
及时须采掇,忍使弃蓬蒿。

送李惟肖尉尤溪

宋代 陈襄

朝廷厌烦苛,往还按察诏。
四方小大官,政恶日无谯。
悲哉穷远民,天耳不可嘂。
讼争细毛发,吏议举烽爝。
追胥烦闾里,符牒纷以炤。
利手肆指撄,百巧凿孔窍。
齐氓一扰攘,沸若烹鲜铫。
上下漫不省,鳏寡日相吊。
咨嗟梦得材,连蹇十铨调。
今复欝不施,一尉滨海峤。
蠢兹尤溪民,习俗攻险僄。
尺表易为直,长戈固难掉。
吾闻政无小,媺恶出号召。
虽尔主盗官,操权宁非要。
近岁民艰食,群小屡轩逃。
挥刀力诛锄,加以原火燎。
政令务宽简,威肃宜震曜。
武事戒不习,贱策贵前料。
山林剔逋逃,道路剪攻剽。
食禁宁疏网,私兵勿容鞘。
尝闻伍保法,慎置理宜妙。
法至奸可革,无事省巡徼。
勿嗟厥位淹,十室聊歌笑。
往矣有吾民,疮痍方尔疗。

送章舍人知汝州

宋代 陈襄

神马产渥洼,举世盖云罕。
使之循蚁封,曾不逮驽款。
丈夫怀义命,所学务充满。
惟忧用舍非,富贵庸可算。
吾君优辅郡,责任地非散。
牛刀久投虚,足以导大窾。
孟轲言仁术,民事戒毋缓。
矧兹凋瘵馀,食馁衣不暖。
厚生为政先,聚敛吾徒短。
归来奏优课,行道非迟晚。

九日与浦城县学诸生游南峰院

宋代 陈襄

九日黄花节,新樽绿蚁浮。
投壶鸣鲁鼓,歌者似商讴。
诸子衣冠盛,先儒礼乐修。
西岩山景好,为尔作阳秋。

监簿杨倜得第南归惠诗因和元韵赠其行

宋代 陈襄

楚客多年择畔吟,文穷尤见用功深。
尺书屡贡宾王府,斗粟宁酬事道心。
长铗由来歌旧馆,鸣驺从此别中林。
寄言乡校青衿子,君去何人更嗣音。

次韵朱兵部上已锡宴

宋代 陈襄

禊饮开天苑,英游缀士林。
鹿苹常长养,鱼藻遂浮沈。
和气春台暖,恩波曲水深。
追随方外乐,歌吹梦中音。
忽起江湖兴,久无轩冕心。
莺花应笑我,华发已盈簪。

游善权洞二首

宋代 陈襄

阴阳融结此山川,便有盐堆与石田。
风俗每来占水旱,即疑乾洞有神仙。

中和堂木芙蓉盛开戏呈子瞻

宋代 陈襄

千林寒叶正疏黄,占得珍丛第一芳,
容易便开三百朵,此心应不畏秋霜。

简如晦

宋代 陈襄

登阁始闻公府荐,出轓俄拥使旌随。
无人不说南徐守,儒雅风流独一时。

和定慧超胜长老寄谢紫衣颂三首

宋代 陈襄

得道无求幻与真,一筇一衲似间云。
忽闻师唱报恩曲,百草千花特地春。

常州郡斋六首 其四

宋代 陈襄

使君非是爱山閒,道在盈虚消息间。不见白云无一事,等閒为雨却归山。

颍州府学释奠先圣郡中童子亦来拜谒以诗勉之

宋代 陈襄

蔼蔼青衿子,来修谒庙仪。
怜他眉宇秀,中有起家儿。

幽菊燕贡士

宋代 陈襄

有幽斯菊,濯濯其芳。
烝烝尔髦土,惟其修兮,
有美于乡。
陈襄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 11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