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马嵬驿

马嵬驿

唐代 温庭筠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温庭筠马嵬驿译文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皇上曾经到世外巡游,他的六马车驾在此作了短暂停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人还魂回生,只有鲜血化成青草似乎在诉说怨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人已不见香车却又回到京城宫殿,人去楼空而晨钟依旧。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

温庭筠马嵬驿注释

马嵬驿:即马嵬坡,故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距离长安(今西安)百余里。
穆满:周穆王名满,在位诗曾西征犬戎。此以周穆王喻唐玄宗,以“物外游”称其奔蜀避乱。物外,世俗之外,即非人间的仙境。
六龙:原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此喻指唐玄宗车驾。淹留:停留,逗留。
生,一作“成”。
长乐殿:即汉代长乐宫,西汉高帝时,就秦长乐宫改建而成。汉初皇帝在此视朝。这里用来借指唐玄宗的住处。
景阳楼:即南朝陈景阳殿,为陈后主和张妃(丽华)宴乐之所。这里借称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经住过的唐宫。
甘泉:即汉代甘泉宫,原为秦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朝诸侯王,宴请外国宾客。复:一作“得”。
文成:文成将军,即齐人少翁。

温庭筠马嵬驿赏析

此诗首联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话传说比喻唐玄宗的奔蜀。这一联实际上是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经过马嵬驿时,车驾作了短暂的停驻。而车驾停驻的原因是发生了“马嵬之变”。
颔联承接上联之脉络,叙述了“马嵬之变”的直接后果:贵妃已死,犹如青烟消逝,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她还魂回生;如今“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贵妃的鲜血化成的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怨恨。《十洲记》载:“聚窟洲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花发香闻数百里,名返魂树。死者在地,闻香即活。”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
作为马嵬事变的直接受害者,杨贵妃已经死不复生。而颈联形象地描写了曾经同贵妃订立“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变之后过着的生活状况。《新唐书·宦者传》载,收复长安后,肃宗不要玄宗再过问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辅国胁迫太上皇(玄宗)从兴庆宫迁到西宫中。这一联概括地叙述了唐玄宗在经历了一场动乱之后,回到长安,看到的是人去楼空,钟声依旧的悲切情景,饱含着他对亡妃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过的孤独、寂寞、凄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间的两个关联词“却”“还”用得极妙。“香辇却归”道出了马嵬事变中玄宗与贵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运;“晓钟还下”写出了钟声依旧人已非的无奈之情。
死者不可复生,生者长恨不已。陈鸿《长恨歌传》说,贵妃死后,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寻找贵妃魂魄,方士谎称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贵妃,并带回金钗钿合作为信物。诗人在尾联却对这一传说提出了质疑:一个命归九泉,一个残生人间,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灵再相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史记·孝武本纪》说,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卒,齐人少翁以方术在夜间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见。于是封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相待。并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过一年多,少翁的方术渐渐失灵,神不至。于是诛文成将军。这里诗人化用典故,说明了这场悲剧的无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无尽悲哀与怀念。但是就《长恨歌传》的传说而言,对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诞,命方士寻找贵妃亡灵的愚蠢作法,诗人不无讥讽之意。
全篇以叙事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议论。中间二联杨贵妃、唐玄宗交替描写,在工整的对偶中间以虚字的抑扬,使得率直的叙述变得婉转而流动。全诗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来叙述,别具咏史诗之一格。

温庭筠马嵬驿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夏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国忠、杨贵妃姐妹等仓皇奔蜀,路经马嵬驿,六军徘徊、持戟不前,一致要求诛杀杨国忠。接着,随行郎吏又恳请唐玄宗以杨贵妃搪抵天下怨愤。唐玄宗无奈,只好反袂掩面,让人缢死杨贵妃。此次事件史称“马嵬之变”。温庭筠就是依据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了这首七言律诗。

诗人温庭筠的古诗

过新丰

唐代 温庭筠

一剑乘时帝业成,沛中乡里到咸京。寰区已作皇居贵,
风月犹含白社情。泗水旧亭春草遍,千门遗瓦古苔生。
至今留得离家恨,鸡犬相闻落照明。

鸿胪寺有开元中锡宴堂楼台池沼雅为胜绝荒凉…成四十韵

唐代 温庭筠

明皇昔御极,神圣垂耿光。沈机发雷电,逸躅陵尧汤。
西覃积石山,北至穷发乡。四凶有獬豸,一臂无螳螂。
婵娟得神艳,郁烈闻国香。紫绦鸣羯鼓,玉管吹霓裳。
禄山未封侯,林甫才为郎。昭融廓日月,妥帖安纪纲。
群生到寿域,百辟趋明堂。四海正夷宴,一尘不飞扬。
天子自犹豫,侍臣宜乐康。轧然阊阖开,赤日生扶桑。
玉砌露盘纡,金壶漏丁当。剑佩相击触,左右随趋跄。
玄珠十二旒,红粉三千行。顾盻生羽翼,叱嗟回雪霜。
神霞凌云阁,春水骊山阳。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
双琼京兆博,七鼓邯郸娼。毰毸碧鸡斗,茏葱翠雉场。
仗官绣蔽膝,宝马金镂锡。椒涂隔鹦鹉,柘弹惊鸳鸯。
猗欤华国臣,鬓发俱苍苍。锡宴得幽致,车从真炜煌。
画鹢照鱼鳖,鸣驺乱甃鶬.飐滟荡碧波,炫煌迷横塘。
萦盈舞回雪,宛转歌绕梁。艳带画银络,宝梳金钿筐。
沈冥类汉相,醉倒疑楚狂。一旦紫微东,胡星森耀芒。
凭陵逐鲸鲵,唐突驱犬羊。纵火三月赤,战尘千里黄。
殽函与府寺,从此俱荒凉。兹地乃蔓草,故基摧坏墙。
枯池接断岸,唧唧啼寒螀。败荷塌作泥,死竹森如枪。
游人问老吏,相对聊感伤。岂必见麋鹿,然后堪回肠。
幸今遇太平,令节称羽觞。谁知曲江曲,岁岁栖鸾凰。

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

唐代 温庭筠

丰沛曾为社稷臣,赐书名画墨犹新。
几人同保山河誓,犹自栖栖九陌尘。

和周繇(一作和周繇广阳公宴嘲段成式诗)

唐代 温庭筠

齐马驰千驷,卢姬逞十三。玳筵方喜睐,金勒自遪邅。
堕珥情初洽,鸣鞭战未酣。神交花冉冉,眉语柳毵毵。
却略青鸾镜,翘翻翠凤篸。专城有佳对,宁肯顾春蚕。

题李处士幽居

唐代 温庭筠

水玉簪头白角巾,瑶琴寂历拂轻尘。浓阴似帐红薇晚,
细雨如烟碧草春。隔竹见笼疑有鹤,卷帘看画静无人。
南山自是忘年友,谷口徒称郑子真。

送卢处士游吴越

唐代 温庭筠

羡君东去见残梅,唯有王孙独未回。吴苑夕阳明古堞,
越宫春草上高台。波生野水雁初下,风满驿楼潮欲来。
试逐渔舟看雪浪,几多江燕荇花开。

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公明太玄经)

唐代 温庭筠

花竹有薄埃,嘉游集上才。白蘋安石渚,红叶子云台。
朱户雀罗设,黄门驭骑来。不知淮水浊,丹藕为谁开。
偶到乌衣巷,含情更惘然。西州曲堤柳,东府旧池莲。
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谁知济川楫,今作野人船。

相和歌辞。常林欢

唐代 温庭筠

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秾桑绕舍麦如尾,
幽轧鸣机双燕巢。马声特特荆门道,蛮水扬光色如草。
锦荐金炉梦正长,东家呃喔鸡鸣早。

河渎神·铜鼓赛神来

唐代 温庭筠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裴回。水村江浦过风雷,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艣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卷帘愁对珠阁。

归国遥 其二

唐代 温庭筠

双脸,小凤战篦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帏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和友人题壁

唐代 温庭筠

冲尚犹来出范围,肯将经世作风徽。三台位缺严陵卧,
百战功高范蠡归。自欲一鸣惊鹤寝,不应孤愤学牛衣。
西州未有看棋暇,涧户何由得掩扉。

达摩支曲

唐代 温庭筠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丝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
旧臣丝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敕勒歌塞北

唐代 温庭筠

敕勒金隤壁,阴山无岁华。
帐外风飘雪,营前月照沙。
羌儿吹玉管,胡姬踏锦花。
却笑江南客,梅落不归家。

河渎神·孤庙对寒潮

唐代 温庭筠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萧萧。谢娘惆怅倚兰桡,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

西陵道士茶歌

唐代 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涧花入井水味香,
山月当人松影直。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馀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登李羽士东楼

唐代 温庭筠

经客有馀音,他年终故林。高楼本危睇,凉月更伤心。
此意竟难折,伊人成古今。流尘其可欲,非复懒鸣琴。

诉衷情·莺语

唐代 温庭筠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燕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晚坐寄友人

唐代 温庭筠

九枝灯在琐窗空,希逸无聊恨不同。晓梦未离金夹膝,
早寒先到石屏风。遗簪可惜三秋白,蜡烛犹残一寸红。
应卷鰕帘看皓齿,镜中惆怅见梧桐。

河渎神

唐代 温庭筠

河上望丛祠,庙前春雨来时。楚山无限鸟飞迟,
兰棹空伤别离¤
何处杜鹃啼不歇,艳红开尽如血。蝉鬓美人愁绝,
百花芳草佳节。
孤庙对寒潮,西陵风雨潇潇。谢娘惆怅倚兰桡,
泪流玉箸千条¤
暮天愁听思归乐,早梅香满山郭。回首两情萧索,
离魂何处飘泊。
铜鼓赛神来,满庭幡盖裴回。水村江浦过风雷,
楚山如画烟开¤
离别橹声空萧索,玉容惆怅妆薄。青麦燕飞落落,
卷帘愁对珠阁。

赠张炼师

唐代 温庭筠

丹溪药尽变金骨,清洛月寒吹玉笙。
他日隐居无访处,碧桃花发水纵横。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