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韵光祖避地眉溪十绝 其五

次韵光祖避地眉溪十绝 其五

宋代 陈渊

访道寻幽历万山,神仙元不在山间。须知对面长相失,莫叹乔松去不还。

诗人陈渊的古诗

次韵令德答天启

宋代 陈渊

小栟妙语言,下笔初无难。曹郎更精深,一字不苟安。

我师陶靖节,亦未游其藩。但觉万仞渊,中有蛟龙蟠。

人言失故步,乃在学邯郸。平淡恐未臻,先作郊岛寒。

但来文墨士,十九姓字漫。尚赖相可否,盐梅助咸酸。

雪中入国门寄令德三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此生于世已心灰,自笑都城十往来。为有饥寒馀虑在,故应随俗强低回。

次韵从道夜宿推院

宋代 陈渊

谁遣参军阨所长,夜听铃鼓度修廊。风流偶未逢狂客,歌颂空惊逼骅郎。

莫恨骅骝縻皂枥,要令松柏饱冰霜。如闻委吏真劳扰,不许归田是孔方。

送黄平国倅邵武

宋代 陈渊

雪到蓬山尚破裘,倦听馀子说封侯。松楸更作连宵梦,桂玉宁堪卒岁留。

衣绣故应人所羡,题舆仍为国分忧。艰难兀坐添华发,亦欲如公可得不。

越州道中杂诗十三首 其十一

宋代 陈渊

王通礼法士,谈道则未然。虽闻一字中,尚倚诸子偏。

区区尊孔子,未悟失其传。自圣犹不疑,续经何足愆。

郑漕生辰二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至公无辙迹,万变归诸正。谁云学则然,要在成以性。

我公钟间气,异禀刚且劲。一毫不容私,心境自澄映。

超然是非表,烛物眼常净。还将溟渤量,一了百川竞。

由来仁者寿,兹理天所命。欲知椿龄永,视此宽平政。

桂花弄小春,晚香适再盛。年年几望月,影泛杯中圣。

尚书心如水,远裔有馀庆。何以继清风,家声南北郑。

再和邓志宏二首 其二

宋代 陈渊

先友遗书犹在耳,念之清泪如铅水。可怜万事已忘情,独尝托我芝兰子。

阿戎文采映前人,脱略不顾妻孥瞋。却能饮我瞑眩药,知我老大言尤真。

利欲昏人须猛绝,妙年母谓吾谋拙。古来解使玉如泥,剑铓除是锟铻铁。

次韵子静

宋代 陈渊

渊明束带向督邮,已觉归思不可留。纷纷朱墨何时休,岂得置锥无涉丘。

平生涉世如虚舟,明月从人惊暗投。胸次已无泾渭流,不应在我缘春秋。

谒罗养蒙辱示长篇次韵

宋代 陈渊

它时对语闻莺迁,青秧离离初插田。重来刈稻歌有年,浪过日月将谁怜。

故人落笔生云烟,胸中端有万斛泉。从来经笥谩便便,诗书何如一囊钱。

有时玉树落风前,仰视落日窥层巅。已知万古然不然,得处往往多忘筌。

正须青绫护醉眠,坐使士类归埴埏。不应直为莼鲈还,夜听秋雨穷遗编。

我今已办访戴船,日欲倚棹寒潭边。要当学海如百川,未信轲死今无传。

次韵李伯纪舍人招饮

宋代 陈渊

胸中造物可与友,笔下骚人真是奴。共传排佛似迁愈,独喜赋梅追未逋。

盘空未念鸱腐鼠,在野宁无驹束刍。时时造席闻妙语,谬辱知己非夷吾。

舟中诵子静江上之作为和二绝 其一

宋代 陈渊

月下长吟露湿衣,谪仙尝忆谢玄晖。澄江一句无今古,何似晴空独鸟飞。

黄兵部生辰四首 其三

宋代 陈渊

蚤岁飞荣应宿郎,至今鸡舌尚含香。未应驷马誇流俗,只为慈亲乐故乡。

道出南浦见萧子庄十首 其十

宋代 陈渊

我在龙潭直下居,西来应不少双鱼。故人南浦如相忆,为寄平安尺素书。

初到临安二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风际管弦朝病酒,云中楼阁夜闻香。十年一梦沙河路,独步春泥觉燕忙。

自梅花村回道中书壁四首 其四

宋代 陈渊

城郭初看委地红,川原今见绿蒙茸。惊人节物催华发,留滞穷山醉梦中。

眉溪与光祖共谈得四绝句 其一

宋代 陈渊

乾坤今古自昭然,此意何劳密处论。不是逢人喜倾倒,正应公事合公言。

次韵光祖闲居感怀

宋代 陈渊

风义久已丧,交道何其衰。艰窘无与俱,乃歌风及颓。

谁言经由地,过门有犁来。霜雪岂不恶,松筠真奈摧。

富贵如浮云,于我何有哉。所嗟道不兴,兹士犹尘埃。

处冲见和复次韵二首 其一

宋代 陈渊

高谈无补自风波,毕竟平生意若何。万里误游梁苑囿,三年悔寄楚山河。

轩裳气味情终可,林壑风流兴已多。赖有故人真远器,会看鹏翼九天摩。

次韵李光祖南山四偈 其二

宋代 陈渊

腊穷春到不须臾,霜下陈根岂用锄。若信彫荣如转毂,故应摇落有扶疏。

小诗七首寄养蒙兼呈景骏 其三

宋代 陈渊

它时樽酒对春风,夜雨霏霏抵晓钟。但说寻常往来地,岂知重到有丹枫。

陈渊

陈渊

(?—1145)宋南剑州沙县人,字知默,世称默堂先生。初名渐,字几叟。早年从学二程,后师杨时。时以其深识圣贤旨趣,妻以女。高宗绍兴五年,以廖刚等言,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以胡安国荐,赐进士出身。九年除监察御史,寻迁右正言,入对论恩惠太滥。言秦桧亲党郑亿年有从贼之丑,为桧所恶。主管台州崇道观。有《墨堂集》。► 25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