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过孔雀滩赠周静之

过孔雀滩赠周静之

宋代 陈与义

海内无坚垒,天涯有近亲。不辞供笑语,未惯得殷勤。

舟楫深宜客,溪山各放春。高眠过滩浪,已寄百年身。

诗人陈与义的古诗

至陈留

宋代 陈与义

烟际亭亭塔,招人可得回。
等闲为梦了,闻健出关来。
日落河冰壮,天长鸿雁哀。
平生远游意,随处一徘徊。

八音歌

宋代 陈与义

金张与许史,不知寒士名。
石交少瑕疵,但有一麯生。
丝色交染异,择交士所贵。
竹林固皆贤,山王以官累。
匏酌可延客,藜羹无是非。
土思非不深,无屋未能归。
革华虽可侯,不敢践危地。
木奴会足饱,宽作十年计。

夏日集葆真池上以绿阴生昼静赋诗得静字

宋代 陈与义

清池不受暑,幽讨起予病。
长安车辙边,有此荷万柄。
是身虽可懒,共寄无尽兴。
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清风不负客,意重百金赠。
聊将两鬓蓬,起照千丈镜。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梁王今何许,柳色几衰盛。
人生行乐耳,诗律已其剩。
邂逅一樽酒,它年五君咏。
重期踏月来,夜半啸烟艇。

蒙再示佳什不敢虚辱厚赐谨再用韵

宋代 陈与义

先生明经今蔡义,念佛仍师大势至。
食菜不待周颙书,要断贪杀兼自卫。
颜回平生拾堕尘,蓼虫食蓼忘其辛。
先生种福我无祸,成佛定是同功人。
两诗见戒言甚苦,肯赋黄鸡啄秋黍。
从今但见懒残芋,不敢求尝鉴虚羜。

同继祖民瞻游赋诗亭二首

宋代 陈与义

浩浩白云溪一色,冥冥青竹鸟三呼。
只今那得王摩诘,画我凭栏觅句图。

定风波(重阳)

宋代 陈与义

九日登临有故常。随晴随雨一传觞。多病题诗无好句。孤负。黄花今日十分黄。
记得眉山文翰老。曾道。四时佳节是重阳。江海满前怀古意。谁会。阑干三抚独凄凉。

岸帻

宋代 陈与义

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乱云交翠壁,细雨湿青林。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
穷乡百不理,时得一闲吟。

登城楼

宋代 陈与义

去年梦陈留,今年梦邓州。
几梦即了我,一笑城西楼。
新晴草木丽,落日淡欲收。
远川如动摇,景气明田畴。
百年几凭栏,亦有似我不。
城阴坐来失,白水光不流。
丈夫贵快意,少住宽千忧。
归嫌简斋陋,局促生白头。

奇父先至湘阴书来戒由禄唐路而仆以它故由南

宋代 陈与义

云接湘阴百里松,肃肃穆穆湖南风。
随时忧乐非人世,迎我笙箫起道中。
竹舆两面天明灭,秋令不到林西东。
未必禄唐能办此,题诗着画寄兴公。

与王子焕席大光同游廖园

宋代 陈与义

三枝筇竹兴还新,王丈席兄俱可人。
侨立司州溪水上,吟诗把酒对青春。

寄信道

宋代 陈与义

衡山未见意如飞,浩荡风帆不可期。
却忆府中三语掾,空吟江上四落诗。
高滩落日光零乱,远岸丛梅雪陆离。
剩欲平分持寄子,白头才尽只成悲。

道山宿直

宋代 陈与义

离离树子鹊惊飞,独倚枯筇无限时。
千丈虚廊貯明月,十分奇事更新诗。
人间路绝窗扉语,天上云空阁影移。
遥想王戎烛下算,百年辛苦一生痴。

拜诏

宋代 陈与义

紫阳山下闻皇牒,地藏阶前拜诏书。
乍脱绿袍山色翠,新披紫绶佩金鱼。

宣风楼

宋代 陈与义

楼迥云随画栱飞,卷帘又映雪晴时。
千林冻解阴狸扫,放出青山分外奇。

若拙弟说汝州可居已卜约一丘用韵寄元东

宋代 陈与义

四岁冷官桑濮地,三年羸马帝王州。
陶潜迷路已良远,张翰思归那待秋。
病鹤欲飞还踯躅,孤云欲去更迟留。
盍簪共结鸡豚社,一笑相从万事休。

初夏游八关寺

宋代 陈与义

闭门睡过春,出门绿满城。
八关池上柳,絮罢但藏莺。
世故剧千蝟,今朝此闲行。
草木随时好,客恨终难平。
寺有石壁胜,诗无康乐声。
扶鞍不得上,新月水中生。

蜡梅四绝句

宋代 陈与义

花房小如许,铜剪黄金涂。
中有万斛香,与君细细输。

同杨运干黄秀才村西买山药

宋代 陈与义

潦缩田路宽,委蛇散腰脚。
胜日三枝杖,村西买山药。
岗峦相吞去,远木互前却。
天阴野水明,岁暮竹篱薄。
田翁领客意,发筐堆磊落。
玉质缃色裘,用世乃见缚。
屠门几许快,夜语寻幽约。
石鼎看云翻,门前北风恶。

送客出城西

宋代 陈与义

邓州谁亦解丹青,画我羸骖晚出城。
残年政尔供愁了,末路那堪送客行。
寒日满川分众色,暮林无叶寄秋声。
垂鞭归去重回首,意落西南计未成。

南柯子(塔院僧阁)

宋代 陈与义

矫矫千年鹤,茫茫万里风。阑干三面看秋空。背插浮屠千尺、冷烟中。
林坞村村暗,溪流处处通。此间何似玉霄峰。遥望蓬莱依约、晚云东。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42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