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田上

田上

唐代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崔道融田上译文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崔道融田上注释

高田:山上的旱田。 雨足:雨十分大,充足。 白:白茫茫。
披蓑(suō):披着草衣。 蓑:蓑衣。
俱:都。
殊:尤,还,简直。未明:天不亮。

崔道融田上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雨足”一句,是说雨水很多,就连高处的田地也积了许多水,而成为一片水白色。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披蓑半夜耕”一句,乍看之下,让人想到不合情理。哪里有农夫披着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但细细品来,此句却是蕴意深含。可能是由于雨水过多,农夫们耽误了播种的时间,泥水里,又是冒着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
  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虽然“人牛力俱尽弦,但劳动的时间还很长,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后农民将如何坚持下去,这是留给读者想象的内容了。这首小诗十分通俗,明白如话,虽然是反映农民辛苦的,但它是通过耕作情形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驽来表现的,它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这一事实,也是封建社会里的中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写照。
  这首诗纯用白描,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崔道融田上创作背景

  此诗为作者身在乡村,在一个雨夜中,偶观一位老农冒雨耕作的样子,不由想到众多劳动人民而作。

诗人崔道融的古诗

对早梅寄友人二首

唐代 崔道融

忆得前年君寄诗,海边三见早梅词。
与君犹是海边客,又见早梅花发时。
忆得去年有遗恨,花前未醉到无花。
清芳一夜月通白,先脱寒衣送酒家。

悲李拾遗二首

唐代 崔道融

故友从来匪石心,谏多难得主恩深。
行朝半夜烟尘起,晓殿吁嗟一镜沈。
天涯时有北来尘,因话它人及故人。
也是先皇能罪己,殿前频得触龙鳞。

羯鼓

唐代 崔道融

华清宫里打撩声,供奉丝簧束手听。
寂寞銮舆斜谷里,是谁翻得雨淋铃。

关下

唐代 崔道融

百二山河壮帝畿,关门何事更开迟。
应从漏却田文后,每度闻鸡不免疑。

题《李将军传》

唐代 崔道融

猿臂将军去似飞,弯弓百步虏无遗。
汉文自与封侯得,何必伤嗟不遇时。

溪居即事

唐代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溪夜

唐代 崔道融

积雪消来溪水宽,满楼明月碎琅玕.渔人抛得钓筒尽,却放轻舟下急滩。

田上

唐代 崔道融

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江鸥

唐代 崔道融

白鸟波上栖,见人懒飞起。为有求鱼心,不是恋江水。

寄李左司

唐代 崔道融

柏台兰省共清风,鸣玉朝联夜被同。
肯信人间有兄弟,一生长在别离中。

读杜紫微集

唐代 崔道融

紫微才调复知兵,长觉风雷笔下生。
还有枉抛心力处,多于五柳赋闲情。

元日有题

唐代 崔道融

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寄人二首

唐代 崔道融

花上断续雨,江头来去风。相思春欲尽,未遣酒尊空。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牧竖

唐代 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春闺二首 其二

唐代 崔道融

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辽阳在何处,莫望寄征袍。

夜泊九江

唐代 崔道融

夜泊江门外,欢声月里楼。明朝归去路,犹隔洞庭秋。

拟乐府子夜四时歌四首

唐代 崔道融

吴子爱桃李,月色不到地。明朝欲看花,六宫人不睡。
凉轩待月生,暗里萤飞出。低回不称意,蛙鸣乱清瑟。
月色明如昼,虫声入户多。狂夫自不归,满地无天河。
银缸照残梦,零泪沾粉臆。洞房犹自寒,何况关山北。

天台陈逸人

唐代 崔道融

绝粒空山秋复春,欲看沧海化成尘。
近抛三井更深去,不怕虎狼唯怕人。

谢朱常侍寄贶蜀茶、剡纸二首

唐代 崔道融

瑟瑟香尘瑟瑟泉,惊风骤雨起炉烟。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百幅轻明雪未融,薛家凡纸漫深红。
不应点染闲言语,留记将军盖世功。

月夕有怀

唐代 崔道融

圆光照一海,远客在孤舟。相忆无期见,中宵独上楼。
崔道融

崔道融

崔道融(880年前—907年),唐代诗人,自号东瓯散人。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乾宁二年(895年)前后,任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县令,早年曾游历陕西、湖北、河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后入朝为右补阙,不久因避战乱入闽。僖宗乾符二年(875年),于永嘉山斋集诗500首,辑为《申唐诗》3卷。另有《东浮集》9卷,当为入闽后所作。与司空图、方干为诗友。《全唐诗》录存其诗近八十首。► 4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