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戴炳
对周尚有六十日,举足已能三五移。世路只今巇险甚,须教步步著平夷。
甘穷
自甘穷处更何疑,坎止流行信所之。不学昌黎驱五鬼,肯随子厚骂三尸。
堂堂白发欺人出,耿耿青灯独己知。细嚼黄花香满齿,清风千古一东篱。
立春前五日得雪
雪作春前瑞,银城拥万家。太婆头欲白,九子顶先华。
压麦嘉培本,封梅惜损花。家童解人意,烧鼎问烹茶。
项宜父涉趣园
四面山回合,中间百亩畦。入门惟见竹,绕屋半栽梅。
果熟霜前树,鱼肥雨后溪。秋来饶景物,斟酌费诗材。
上立斋先生十首以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为韵 其一
形弱能使强,脉病能使寿。医和肘后方,袖手若无有。
绿野归晋公,洛社闲迂叟。此意谁得知,可以久则久。
夏肯甫晓山亭
开棂纳晨光,隐几挹寒翠。以我胸中真,会彼景外虑。
孰因夜息存,孰使昼梏累。念虑方清明,体认贵切至。
峨峨成九仞,进进基一篑。勖哉亭中人,涵养玉其粹。
卷舒虑何如,颜回坐忘地。
赠日者张异手
漫浪江湖等泛萍,破囊惟有百中经。一吭辩处长三寸,两手生来途七星。
笑汝道途多坎壈,说人祸福太分明。我今已决为农计,不解从君较五行。
秋日独倚东楼
重阳过了秋逾爽,自豁楼窗眺晚西。野外倒涵天影动,海云平压放行低。
兴来频放深杯饮,吟到须还大字题。近喜书房添一宝,陶泓买得古端溪。
玉峰登眺得初字
玉峰奇绝处,短策步崎岖。海近潮声壮,山空树影疏。
吟情危眺外,饮兴薄寒初。数点新来雁,高飞不羡渠。
唐李涉有山中五无可奈何诗戏用其体作秋日四章 其一
无奈秋风何,怒号震林木。着我井上桐,一夜失寒绿。
莫作摇落悲,妙理在观复。
次刘叔子总干夜坐感秋韵
秋风远客叹飘零,满镜吴霜故故明。酒盏论心疏旧约,诗筒到眼快新评。
短檠伴我夜深静,长笛何人月下横。步绕空庭吟未竟,隔林鸲鹆又传更。
方岩山有仙人田项宜父家其下于屋之西偏筑亭疏沼杂莳花木为娱奉寿 ...
自傍青牛种早粳,炊来玉屑满盆香。休论服日餐霞事,只此延年第一方。
绿萝翳翳结高林,烟吐霞吞一径深。半夜松凉鹤先睡,满山明月自横琴。
次黄叔粲茶隐倡酬之什
美人隐于茶,性与茶不异。苦涩知馀甘,淡薄见真嗜。
肯随世俱昏,宁堕众所弃。灵雨滋山腴,迅雷起龙睡。
野草未敢花,春芽早呈瑞。斗水须占一,焙火不落二。
趣深同谁参,隽永时自试。葱姜勿容溷,瓜芦定非类。
标名寓玄思,微吟写清致。成我君子交,从彼俗客恚。
嚼芳憩泉石,包贡免邮置。辽辽玉川翁,千载共风味。
次韵屏翁咏梅
芳信基花事,东君思亦奇。横枝疏蓓蕾,半树老丰姿。
心共寒霜苦,香惟夜月知。最怜清梦觉,疏影竹窗时。
七夕感兴二首 其二
相传牛女起何时,无柰人间事转痴。青鸟蟠桃方士信,金钗钿合逆胡基。
一杯记节图成醉,万感因秋却易悲。遗恨古今流不尽,银潢耿耿接天池。
秋池清晓濯玄云,鸲眼辉涵紫玉文。细字黄庭应写就,莫将容易博鹅群。
紫锦囊缄五岳形,白书黑纸秘黄庭。何如琴几焚香坐,细读包牺一卷经。
如京至西兴阻风雨
月将圆夜出乡关,才到西兴月又残。老去问名先已懒,近来行路觉尤难。
云烟漠漠吴山暗,风雨潇潇浙水寒。识破人生真逆旅,此身何处不堪安。
筑亭疏沼隔尘埃,白白朱朱次第栽。人面春风俱不老,板舆日日看花来。
自况
多赀徒作守钱奴,伏腊无忧便有馀。世路本夷休自险,人情太密施成疏。
非图报施方为善,岂为功名始读书。门外良田堪种秫,自牵黄犊试犁锄。
戴炳
宋台州黄岩人,字景明,号东野。戴复古从孙。宁宗嘉定十三年进士。理宗嘉熙间授赣州法曹参军。少工吟咏。有《东野农歌集》。► 97篇诗文
次韵屏翁壬寅九日再题小楼
送陈竹屋提干东归
莫悲秋
四月节景
次韵黄次夔思家
从板桥买舟上青阳
次韵晚春二首 其二
壬子立夏日同郡博士黄次夔游江祖
次韵屏翁初夏会芳小集
池州
亦龙弟覆篑累石作亭其阴屏翁名曰野亭索诗谩赋二首 其一
五松山太白祠堂
上立斋先生十首以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为韵 其二
次韵屏翁新元聚拜
上立斋先生十首以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为韵 其三
岂潜弟平远图
唐李涉有山中五无可奈何诗戏用其体作秋日四章 其四
夏昼小雨
小酌会芳分得阴字
谢赵山台见访
偕兄侍屏翁探梅屏山分得空字
僻居
自武林还家道由剡中
读陈元龙传
己亥九日屏翁约诸孙登高西屿阻风舟行不前遂会于吾家山海图之上酒 ...
效宫词体
青阳梅仙舒伯虞为其尊人索静閒轩诗
次韵晚春二首 其一
赵倅赋喜雪诗为黄堂颂黄堂和韵传示僚属众因续貂
闲居幽事
送彭希圣姊夫赴三山民曹
郑安道终岁相聚临别以诗见贻次韵为谢
严子陵
次屏翁冬日韵
次韵郑安道怀君玉弟游东嘉
有永嘉薛君自号云屋来池阳以诗见贻用韵答之
烧灯夕宋明府自置酒见招席上复赋诗因次韵定诗盟并致别意
上立斋先生十首以有官居鼎鼐无宅起楼台为韵 其九
石屏月集锓梓敬呈屏翁
唐李涉有山中五无可奈何诗戏用其体作秋日四章 其二
唐李涉有山中五无可奈何诗戏用其体作秋日四章 其三
初游方岩山
代简寄谢友人
有妄论宋唐诗体者答之
归途过麻姑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